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資助出售房屋 » 租者置其屋 » 賣公屋猶如賣假希望 要安居毋須全民置業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1...4
支持鍵盤翻頁

賣公屋猶如賣假希望 要安居毋須全民置業
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下稱「基金」)上周主張香港參考新加坡推行「港人組屋」,落實全民安居願景,焦點是重推並改善公屋租置計劃。「置業安居」在香港近乎成為一種信仰,但許多市民實現「置業夢」的代價是承受沉重經濟負擔,淪為「樓奴」。租置計劃更是披着創造社會財富的外衣,掩蓋公營房屋商品化的惡果。這與新加坡組屋制度視房屋為公民應該享有的社會福利大相逕庭。香港要解除房屋困局,應實事求是,切忌東施效顰。要真正安居、安民,關鍵是立足於分配正義這個基本價值,全面改革房屋政策,切實減輕市民居住開支。

一言以蔽之,「基金」相信置業助家庭積累資產,唯置業方能安居,唯安居方能安民心,又認為新加坡是成功例子,可以套用在香港。新加坡八成國民居住組屋,當中九成半住在自置物業。要提升自置居所比率,公屋租戶自然是目標。現時香港的自置居所比率為49.5%,要提升比率到七至八成,除了要更多私樓住戶上車,還要向公屋居民埋手。
「基金」拋出五項重推租置計劃的好處。一、拉近貧富差距,緩解資產不均、貧富懸殊;二、確保低收入家庭亦有機會擁有房產;三、釋放土地價值,社會創造財富;四、提升單位的使用效率;五、最終創造社會效益,提升勞動人口參與率,促進家庭穩定。

房委會在1989年及1998年推出租置計劃,但直至今年7月中,全港有39個租置屋邨,約18萬個單位,仍有4萬個單位未賣出。在售出的單位當中,補足地價的只有約1%。「基金」認為現況不理想,而要刺激市場,就需要調低門檻,包括以市價二五折定價,鎖定補價在單位出售當天,而公屋準申請人可以自由選擇租住或購買新建的公屋單位。要釋除租戶成為業主後要背負沉重的維修保養費用之憂,「基金」建議政府增加注資維修儲備基金。

鼓吹公屋市場化 不負責任

假設有兩個條件相同的公私樓單位,私樓售價400萬元,公屋租戶以二五折購入租住單位,即100萬元可以當業主。現時香港樓價已與一般市民的收入嚴重脫節,100萬元看似相當吸引。問題是,公民住戶成為業主的社會禆益真的龐大嗎?還是會讓更多人跌入長年處於投機亂局的樓市當中,難以自拔?答案若是後者,反而破壞了安居、安民心的原意。
公屋住戶成為業主,真的能長遠解決基層住屋問題嗎?(資料圖片/黃廸雯攝)

首先,復活租置計劃拖慢流轉進度,本可用作收回重新編配給公屋租戶的單位給買下了,輪候出租公屋的時間會更長。就此,「基金」在房策十項建議(見表)「補底」,列出增撥公屋用地,並考慮把私樓用地改建公屋,增加供應。問題是,政府現時興建新公屋的速度緩慢,連加快現時輪候冊個案上樓也做不到,遑論抵銷租置鎖死物業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租置計劃是政府把公共資產送給個人牟利的工具,公私營市場的界線愈趨模糊,市場化後的公營房屋亦失去穩定社會之效。本來在經濟轉差時,住在出租公屋的居民即使失業或被減薪,亦毋須過分擔憂租金開支,因公屋租金相對廉宜,有助緩解生活衝擊。對買入自住出租公屋單位的業主,由於購入價低,償還按揭的壓力也許有限,但二手買入的業主,還款壓力就不容忽視。而且,經濟變壞,樓價也會拾級而下,置業者隨時成為負資產,失去經濟和社會效益。勉強叫人當業主,鼓勵透過買賣樓房釋放資產,爬上置業階梯,是漠視風險,哄騙市民,不負責任。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為何新加坡能 香港不能?「基金」並非在社會動盪後才鼓吹「香港組屋」,重推租置計劃幾乎是其頭號倡議項目。他們的目標相當明顯,就是希望所有香港家庭都成為有產者,家庭經濟緊緊扣上城市的經濟,對社會增加歸屬感。已故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在2000年回憶政府工作時,對這種施政理念說得很白:「我的首要工作是給每位國民對國家和將來感受到利害關係,我需要一個由自置居所組成的社會。我目睹廉租屋遭不當使用,保養質素低劣,跟自住單位差天共地。我相信每個家庭擁有單位,國家會更穩定。」他的兒子、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去年重複此論調,認為自置居所制度「讓每名新加坡人分享經濟成長之果,因為當經濟增長,你的單位價值也增長」。正如長期研究新加坡社會的當地學者蔡明發教授所言,由立國之初,新加坡的置業政策就是政治任務,而且,當地組屋樓價長年穩步上升,二手組屋買賣一直有相當捧場客,的確替不少國民累積資產,改善住屋和經濟環境。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為負擔能力不同的準置業人士,訂定了各項購買組屋的入息資格限額,令八成新加坡住戶都符合購買資格。(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圖片)

然而,任憑港府在房屋政策如何修改,也難以貼近新加坡。第一,新加坡多年的房屋政策均為公營主導,照顧絕大部份居民的住屋需要。近年的措施包括預批組屋購買權,新建組屋樓價低於二手價,而且能夠及早掌握國民需求,避免組屋量一時過多一時過少。

相較之下,香港政府在八十年代開始就籌謀退出房屋市場。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上任後雖然提出了積極房策,但抵不住經濟逆風,無果而終;同樣在董建華任內出台的「孫九招」,全面推翻原本的「八萬五」房策願景。自「孫九招」2002年面世起,政府在近十年內全面停建居屋,減慢批地步伐,助長「地產霸權」,釀成積重難返的住屋困局。近年劏房、納米樓湧現,證明連最起碼的居住面積也保障不來,要追逐組屋模式談何容易。

第二,新加坡的高自置居所比率建基於跟房屋政策密不可分的社會保障政策。不少國民購入組屋,除了受惠各項資助,還有賴中央公積金供款繳付首期和還按揭。現時僱主僱員雙方合共支付月薪37%,容易滾存買樓資金。

香港的強積金制度不跟房屋制度掛鈎,而供款額只佔薪金一成,在2017年底,帳戶結餘逾20萬元的佔近三成而已。可以想像,若兩者掛鈎,除非與伴侶動用全部結餘,加上積蓄和父母支援,或申請按揭保險,才能勉強支付首期。如此一來,強積金就要從頭儲蓄,失去積累退休現金保障功能。強積金管理局年前打算研究兩者掛鈎功能,隨即被批評武斷,幾個月後擱置研究。所以說,香港要複製新加坡組屋政策,就需要連其他社會政策也要改動。

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弊端近年陸續浮現。近十年的二手組屋樓價升勢凌厲,不少新加坡國民抱怨接連出現破百萬新加坡元的轉售價。(資料圖片/Getty Images)

組屋「置業至上」制度漸見弊端

必須指出,新加坡的組屋政策並非完全沒有問題,其弊端近年陸續浮現。近十年的二手組屋樓價升勢凌厲,不少新加坡國民抱怨接連出現破百萬新加坡元的轉售價,而過往一、二手樓價掛鈎,一手樓為二手樓市價八折,連帶新組屋價格也水漲船高。出現這個現象,部份原因來自這段期間的經濟和樓市景氣,部份原因來自新增的、經濟條件較好的永久居民競爭。直至2014年,政府取消掛鈎措施,加上各項抑制炒賣措施,二手組屋樓價指數在2013年起的高位逐漸下降,至今回落一成多。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另外,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Ng Kok Hoe在2017年撰文指出,隨着組屋樓齡日增,加上屋契限定九十九年,老組屋樓價相當可能逐漸下調,最終歸零。當地有設立方便長者組屋套現的回購計劃,但只接受剩餘屋契時間超過二十年的組屋。長者若錯過廿年大限,就無法取回樓宇資產,失去退休收入。因此,把樓宇綁在退休財政,亦有隱憂。

有人認為,舊組屋價格低有助基層住戶上車。但他們透過物業增加資產的能力,相應較新租屋的業主低。此外,舊租屋的住房環境相對遜色,基層當下及將來難靠組屋改善生活,長此下去,同樣帶來房屋不平等。Ng Kok Hoe促請社會尊重租屋選擇,放寬組屋出租單位資格,從而進一步拉近出租和自置居所生活差異,亦符合不同世代愈趨多變的生命歷程。事實上,即使申請資格嚴謹,組屋出租單位數目還是增加了,由2007/08年的4.6萬個,到2016/17年度的6.1萬個,似是反映新增需求。

香港要走自己的房策道路,政府須果斷分割公私營房屋市場,廣建公營房屋以取締不適切居所。(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參考獅城理念 再走香港的路

新加坡的房屋理念值得參考,《香港01》曾專題介紹新加坡的組屋制度如何令國民安居。要注意的是,新加坡值得借鏡之處並不在於樓宇替國民累積財富、釋放土地房屋價值,而是政府覓地建屋,改善住屋環境的決心長久不變,而且堅守公營主導原則。相比之下,「基金」的建議側重於金錢。然而,硬逼市民置業,只會加劇公營房屋商品化。更甚者,公營出租房屋本來發揮的社會安全網、緩衝經濟危機的作用,會隨着租置計劃而消弭。房屋不保,政府的管治只會倍添障礙。

說到底,面對香港房屋短缺、樓市失控的窘況,提高自置居所比例絕非優先選項。香港要走自己的房策道路,政府須果斷分割公私營房屋市場,廣建公營房屋以取締不適切居所。這才是終結市場歪風、邁向全民安居之道。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新生開始,往下一個目標進發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新加坡虽比香港細小,但多平地,在規划上比香港少一个障礙。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回應 #5 macnew

主要係當年新加坡政府(當權者)有遠見,大刀闊斧改革,上世紀採家長式管治雖多有咎病,但就結果而言,如花園綠化 組屋制都是德政,結果是好的;香港由港英時期講究的是自由民主,市民都不想影響到自身當前的利益,政府也同樣無甚遠見,只着眼當前,才令香港在金融以外其他制度落後於新加坡。
19/10/17 收匙簽約!7年長跑結束!
安居樂業!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香港本身房屋政策一直有嚴重問題
叫D年青人供強積金 又一嚴重問題
政府應該要先針對年青人住房行先 、起一D平價房比佢地,張供強積金的錢轉去供嚟D樓,等佢哋供到咁上下就賣番比政府
賣樓後的錢再買私樓提高生活素質
2012/10 籃卡 擴4  G1316
2018/08 /21 審查見主任及改擴5
2018/09/04  補交資料
2018/09/05   主任打電話來追補交資料
2019/01/10   主任打電話來説前主任無做從新跟過文件,要再去樂富簽文件
2019/01/14    見新主任及簽文件
2019/01/15    電腦轉市區(市5)
2019/01/22    確認以轉市區(市5隊)
2019/01/29    暫緩編配
2019/04/10     S2
2019/04/16    暫緩編配
2019/08/14     S2
2019/9/12     特快P00066X成功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
2012-01轉擴2,G12926xxx
2017-05轉市3,
2017-08-01見主任
2017-10轉S2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所以我就認為出租公屋是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的最好方法。只不過,現時政府興建公屋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市民居住問題,只是為了暫時安置市民,待市民住了一段時間,有了少許積蓄,便推他們去置業,間接掠奪他們的財富。
其實,以公屋解決市民的住屋需要,做法並不太難,只要果斷對現時的做法作以下修改便可:

1. 減少賣地給私人發展商,改為建公屋;
2. 不要理會環保團體那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山照剷,海照填,剷完填完就建公屋;
3. 開徵囤房稅,規定擁有私樓的總面積超過某個數字者(例如3000呎),不管其有否把房屋出租,均須繳付此稅。而且,此稅須以累進制計算,例如面積超三倍者,其應繳稅額要高於三倍。
4. 大幅調高現時申請公屋的入息和資產限制,讓大多數市民都符合申請資格。
5. 如公屋申請者已輪候兩年但仍未獲一次編配,房署須無條件資助申請者租住私樓,直至他獲得編配為止。
6. 大幅調高現時富戶的入息和資產限額,加入市面樓價和最低退休生活費作為考慮,確保租戶被趕走後是真正有能力買樓同時又能兼顧退休生活。
7. 調升公屋編配的面積,至少回到20年前和諧式公屋的編配標準。
8. 在中學課程加入住屋公義的內容,教導學生:當市民辛勤工作而未能解決房屋問題,政府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幫助市民。同時,告訴學生:炒地炒樓乃是不勞而獲,兼且等同盜竊的行為。政府有責任打擊炒樓炒地,同時更應改過自身,不再以拍賣土地作為收入來源。只有學生從小對住屋公義有深刻及正確的認識,日後他們才會懂得監察政府及政客的一舉一動,阻止政府及政客做出任何以土地剝削市民的舉動。本留言最後由 SLLAM 於 2019-09-30 20:21:14 編輯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回應  macnew

主要係當年新加坡政府(當權者)有遠見,大刀闊斧改革,上世紀採家長式管治雖多有咎病,但就結果...
WINKYCHAN 發表於 2019-09-30 19:07:53 原文
李光耀是牛津大学法律畢業生,接受傳统英式教育,施政充滿反共右派独裁作风,例如鼓勵大学生生育,提高人口素質。
反观当今特首,亦是接受港大英式教育,但現在,上则受制於小学鸡主席,內则受挾於读书不成的毅进仔。

连150人審批权都取不回。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1...4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