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婚姻是神聖的契約,在香港卻變得愈來愈沉重。統計處最新公布男女人口數據顯示,去年婚姻登記宗數創下近十年新低,跌至五萬一千多宗,按年大減近五千宗,跌近一成;港男女失衡再惡化,令港男變得更「矜貴」,港女結婚年齡中位數進一步推遲至二十九點三歲。有學者及婚姻顧問均指出,本港樓貴、租貴令年輕男女「難上車」,加上近十年大學畢業生收入不見上升,經濟下滑,令結婚變得奢侈。
記者:張一華
政府統計處昨公布《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二○一六年版》,分析本港男女去年的各類社會經濟狀況。近年遲婚、離婚、返內地覓佳偶現象已屬常見,但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港結婚登記只有五萬一千六百零九宗,是自二○○六年後創新低點,相對一四年更大跌四千八百四十五宗,跌幅高近百分之九。
本港男女失衡亦再惡化,每一千名女性對男性比例續降,由前年的九百三十五人,降至去年九百三十一人,男士愈見「矜貴」。港女返內地覓愛郎情況亦減少,按年少五百五十多人,僅剩七千一百人;港男北上娶妻亦按年減近二千五百人。此外,女性遲婚再加劇,初婚年齡中位數已延後至二十九點三歲,按年延遲零點二歲;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維持在三十點二歲,連續十年不變。
適婚年齡將下降
理大社會研究政策中心主任鍾劍華指,香港住屋貴影響年輕人結婚生育意欲,日本早年經濟泡沫爆破後,也曾大量湧現單身寄生族,迴避婚姻感情以減經濟負擔;英國同樣因樓價貴、租金高,大學生畢業後難置業,所以不少人三十歲後仍依賴父母同住。他指,現時香港年輕一族收入不見急增,樓價貴更「難上車」,若結婚恐令生活負擔更重,寧拍拖不結婚現象會愈嚴重。
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表示,香港傳統觀念是先買樓、後結婚,不少年輕人對供貴樓卻步,除非靠父母出手,否則也難言結婚。他建議政府可優先處理新婚夫婦輪候公屋問題
婚禮顧問歐惠芳則表示,去年經濟下滑,今年是盲年,明年才是雙春兼閏月;她估計去年情侶面對經濟隱憂,擔心會被裁員而不敢結婚,「解決不到住屋問題怎結婚?住 房更加放不到雙人 ,結婚是一件奢侈事。」她估計在本港人口愈趨老化下,未來適婚年齡的人口將進一步下降,每年結婚宗數將持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