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球是一項要不斷練習不斷鑽研的運動,一拋一接看似輕鬆利落,但當中花的心血不足為外人道。
「成魔」之路並不順利。他自言自己不算有天分,單是一個簡單的拉起插球(即將圓球抽起插入木柄內)他亦用上幾小時才能成功,想熟練更需要一、兩個月。「常人一般半小時內便會能掌握,天分高的更只需5分鐘。」這項運動需要投入的是努力和練習,Jam指出只要將勤補拙,任何人都能成功。「願意練習,總會做到這些動作。正因為我沒有這種天分,成功做到不同招式,成功感更大。」語畢,他馬上示範一個複雜招式,將木柄和圓球像小丑拋球般拋來拋去,「這個招式叫『小丑』,我練了好久一直練不好。玩劍球,常常遇到瓶頸。」只要練習,便會成功,關鍵只在於你是否願意投入時間。「我以前下班後只想休息,但有了劍球後,我上班前後便在後樓梯一直練習。一練便兩、三個小時,現在我會將劍球掛在頸上,隨時隨地練習。」劍球讓他發現新的可能,練習至熟習花式亦成為他所追求的目標。「玩劍球時頭腦身體要認真,但心態要輕鬆。劍球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令我明白勤力的重要性。我在人生的各個方面都變得更認真、更勤力。」
坊間的劍球多上了油或加上各種顏色,但Jam獨愛原木製的劍球,皆因就算流汗都不會「跣手」。
等待過馬路期間,一樣可以隨手「獻技」,路過的人看了看,又匆匆離開踏上路途。是讓人快樂
全身肌肉的運動
「勤力」二字在現世代也許就如「獅子山下」精神一樣兒戲,一個20來歲的年輕人口中說出的基本道理似乎就更見落差和矛盾。劍球不只改變他的心態,還改變了他的體重,「你相信嗎?我以前是個胖子,玩劍球後變成現在這個身形。」他從手機找了張舊照,一塊包包臉以及粗半圈的手臂。「劍球的運動量很大,用上的不止是手部肌肉;腳、腰、眼都要配合,所以是全身肌肉的運動。」Jam的袋裏隨時都有兩、三件替換的T恤,因為玩劍球會讓人出一身汗。
時值夏天,烈日當空,他在戶外玩了幾分鐘,灰色T恤已滲出一片深灰。路人不時駐足觀看,卻又默默走開,「只要這件事是香港人的認知範圍外,他們就不太理會。」Jam在商場外的空地或公園玩劍球,被保安驅趕說他「阻街」已是平常事,「我理解他們只是奉命行事,但這絕對是推廣劍球的難度所在。香港人不理解的文化,便會伸手阻止。」曾有小孩路過公園,看到他們玩劍球,被家長一手拉走。「我覺得玩劍球和彈琴一樣,都是正經的玩意,為什麼家長一窩蜂推子女學鋼琴,卻不准他們學劍球?小孩有興趣,為什麼不讓他們去試?因為在他們眼中,劍球只是玩具。」
長板店SBDW創辦人Even修讀室內設計,另兩人讀中國文學及生態環保,這裏像一條小小地球村。
所以,香港明明有很多人臥虎藏龍,卻無辦法讓這項運動登上大雅之堂,SBDW其中一名創辦人陳智宏(Even)說:「這幾年有一波劍球潮流,多了年輕人接觸,但他們會否繼續鑽研,絕對需要時間沉澱。」這片土地的熱潮來得快去得快,投入和放棄太容易;重複練習劍球對很多人來說或者太沉悶。
不過角落裏總有一批有志之士「一齊分享玩劍球的樂趣」,他們會聚首公園或空地練習。「我們除了希望推廣劍球,也希望會通過良性競爭互相鼓勵。這項運動愈小眾,大家反而會更團結。」。所謂「劍在人在」並不是武俠小說的暗號,而是真實社會中發生在你和我身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