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端午節食糭超應景,但這類人就要忍忍口!台灣一名60多歲商人近日因胃癌初期動手術,切掉了一半的胃部,原本手術後只能進食流質食物,但他卻禁不起誘惑,偷跑到醫院外買鹹肉糭吃。下肚不久後腹部劇痛,結果醫生發現食物全卡在胃腸接口處下不去,最後需要靠鼻胃管將消化完的食物引流,整整多痛了5天才出院。
收治該名病患的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一般動過腹部手術的人,只能先從水、粥等流質食物吃起,過一段時間後才能再吃葉菜類、魚類等較軟的食物,但這名台商卻趁妻子不注意時跑出去覓食,滿足一時口慾卻換來5天疼痛。
糠榮誠解釋,該病人大喊肚痛後,醫療團隊透過胃鏡檢查,發現他的肚子裏充斥着糯米、香菇、肉塊、花生等食物,這時才坦承「偷吃」。所幸胃腸交接處未出現壞死或堵塞情況,只需等待食物慢慢消化,再利用鼻胃管將消化完的食物引流而出,但病人需忍受消化過程帶來的劇烈疼痛。
糠榮誠提到,目前腹部手術所造成的傷口,都是利用「釘子」接起來,首2至3個月傷口彈性較差,只能靠「自由落體」方式消化食物,若吞到較大塊或難以消化的食物,都容易造成腸沾黏或堵塞。
一般人的腸子可以擴張到5厘米,但動過手術的患者因有傷口在身,擴張到2厘米就是極限。糠榮誠說,糭的材料為糯米、香菇、肉塊,都屬不易消化又大塊的食物,若病人手術後不戒口,又未細嚼慢嚥的話,就容易造成食物卡在胃中,引發嚴重腹痛,若發生腸堵塞或壞死恐需要動到第二次手術。
台灣東森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