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聊天室 » 打工仔女 » 喃嘸師傅日日破地獄 望子女他日「幫我打場齋」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喃嘸師傅日日破地獄 望子女他日「幫我打場齋」

約40歲的喃嘸師傅梁俊(梁師傅),職責是替先人早日脫離世間苦,為的都是讓先人走好最後一程。皮膚黑黝黝的梁師傅一身淡灰色唐裝,穿着噠噠聲的黑布鞋,頭髮往後gel得立立令,和善地邀請我坐下,與想像中的兇神惡煞、長期於陰森靈堂的老師傅南轅北轍。他笑說:「以前紅事白事都一定搵我哋,搬屋燒陰契、十年大醮,總之傳統乜事都會搵喃嘸師傅。」隨着時代轉變,現在做的生意白事居多,但入行時所有儀式都要學。喃嘸家族第四代的梁師傅,自小在紙紮舖長大,14歲正式入行,「嗰次我第一次跟老竇見識,一拎啲樂器上手有板有眼,老竇就話我整定食呢行飯!」於是開始坐在旁邊留意師公的一舉一動,「最先學乜?執架生!唔好睇小,一執漏就要重頭嚟過。」

按不同死法做法事 為先人更為生人
白事打齋,之後學叠元寶,學懂不同鄉村習俗,例如水上人、潮州人、圍頭村等等。慢慢再學樂器、寫字、念經,記足十幾本經書之餘,更花上幾年時間把鑼、釵、啲打等樂器學勻,「以前打錯釵,我師公成副釵敲落我個頭,俾人鬧到學識㗎。」他亦需要學習拍子組合「三叮一板」,它相近於西方音樂的四拍子,第一拍為板、第二拍為「頭叮」、第三拍為「中叮」、第四拍為「尾叮」。學懂樂理之餘,儀式尾聲的「破地獄」,他亦花了好幾個月才上手,「我記得有次着住阿爺套唐裝,太大火啲油濺咗上我隻腳,好彩唐裝衫唔黐身,如果唔係我隻腳就玩完。」連不同死法的法事,都各有細微的事要記到足,例如吊頸的處理,喃嘸師傅都要在玄位掛繩,請過神後就要做解繩,念完敕令,還是在地上揼一口釘下去,前後花了五至六年時間,見識不同的喪禮,邊做邊學。

聽着「開壇請聖」、「破地獄」、「遊十殿」、「過金銀橋」,不少人都聽得一頭霧水。梁師傅解釋,在不同場合請不同的神,白事喃嘸師傅就多會請道教尊神太乙救苦天尊引渡受苦亡魂,「我哋嘅使命係『通地府』,等地府嘅神知道先人經過,我哋會寫牒文、請功曹馬、請神,話佢哋知有人過身。」打齋、破地獄旨在引領亡靈早日輪迴,但當家屬面對先人過身,難免會有很多的疑惑,作為「師傅」就要為他們一一解疑難。「家屬最常問我哋,『先人收唔收到我哋燒嘅嘢?』我哋做緊嘅對家屬嚟講係一份安慰,學咗乜就教番主家,等佢哋安心。」他一直提醒自己,要盡學師公的教導,因為家屬的一句「師傅」,背後就是對他的一番信任。

調解家庭糾紛 為孤女阻亡父火葬落淚
當了喃嘸師傅25年,他見盡人生百態。試過有人一完了喪事,兩兄弟在靈堂外談判分身家。又眼見一家人,先人家產由家姐管理,弟弟知道了就對母親說,「『你畀四萬我,我就擔幡買水』。最後阿媽都畀咗佢。我一年遇到幾十次,所以EQ一定要好高。你問我化唔化?好化。」對他而言,最有挑戰性的,還要擔當「和事佬」一角。他試過有兩房,細仔先結婚,家底富有,提議代替大哥揸燈籠。他無奈地說:「人嘅心態有時就係想威,佢哋會問師傅點睇,我咪照直答唔理有冇錢,最緊要跟規矩,就好似一個調解員。」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從他淡然的語氣和嘆息,大概他已看透所謂的人性,可有想過轉行?他憶述起一個火葬場的小女孩,「平時火葬要㩒掣,嗰次火葬場一個鐘都未㩒到,因為妹妹擋住土工,喊晒話『唔畀佢哋燒爸爸』。」連仵工、喃嘸師傅看着都忍不住落淚。「有個喪母嘅師弟同我講,原來一個人平時幾熟悉喪禮,到真係發生喺自己身上,個腦一片空白。」當有人離世,喃嘸師傅所做的無非想令先人過得安樂,亦令在生的人舒服與先人離別,所以即使多於晚上工作,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他都沒有一刻想過轉行,「如果自己親人過身,中國人第一時間會諗『不如幫佢打場齋』。喃嘸係好有意義嘅工作,不過工種始終辛苦,越嚟越少後生入行,如果連我哋呢一代都唔執着,就會失傳。」從小穿唐裝的他,就算被同學嘲笑都一笑置之,今日去中環仍堅持這身服裝。他說,「我希望前輩同輩後輩,都會努力傳承這一行業,呢個係我最大嘅心願。」他與家人協議,將來無論女兒信甚麼宗教,總之死了一定要替他打場齋,生為喃嘸師傅,死也為喃嘸師傅。

記者:鍾藹寧
攝影:伍慶泉、許先煜、蕭志南




當了喃嘸師傅25年,梁師傅(右二)見盡人生百態,但他仍然堅持繼承父業。圖為他與父親(左二)一同打齋的合照。(蘋果日報)



喃嘸家族第四代的梁師傅,自小在紙紮舖長大,14歲正式入行後便唐裝不離身。(蘋果日報)



破地獄就是當師傅邊跳神功舞蹈,邊口含水,達至高峯時才向火盆噴水,火可高至兩米左右。(蘋果日報)



一聽到啲打就會想起喃嘸師傅,梁師傅直言笛類中樂易學難精。(蘋果日報)



梁師傅憶述入行初期,要成為喃嘸師傅最先要學於喪禮執好架生。(蘋果日報)



打齋常用樂器:(左上起)沙的、釵、鑼、鼓、噹、木魚及手鐘。(蘋果日報)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80後接掌長生店 見證一個喪禮三種宗教

「人,終須一死。」人出生便注定有天步向墳墓,科技有多發達,我們與死亡還是如斯接近。80後喪禮策劃師潘耀財(阿財),承繼父親長生店,為先人和家屬打點喪事。


個子高瘦的阿財,身穿西裝拿着公事包,與一般上班族無異,直至他從包裏拿出《通勝》,始肯定他是一名喪禮策劃師。「作為殮葬師,最重要係清晰知道主人家要求。」當有家屬喪親,情緒低落還要處理先人身後事,阿財的角色就是「陪伴」,大至醫院處理遺體、喪禮儀式和出殯日子,細微至花款、紙紮品,他都一一辦妥,陪伴家屬走過傷痛。

在家裏排行第三,自小意識出身殯儀家族,「最記得小學嗰陣做功課成日提起死、棺材,嚇到老師打電話畀阿媽問我係咪有自殺傾向。」11年前父親過身,他與大哥商討後就決定入行,繼承了家族長生店。然而,由廿幾歲的後生仔接手,連父親以前的舊客都另覓年紀大的殮葬師,覺得他年輕不可靠。入行初期每晚睡不好,加上未上手適應,還曾經打錯花牌上的家屬關係等蝦碌事,「我好記得試過有家屬指住鬧我,『你咁做會有報應』,嗰下超級唔好受。」又試過紙紮品遺漏了麻雀枱全套,幾經掙扎選擇向家屬道歉,再另約日子補燒予先人。坦白令他再次得到客人的信任,後來該客人還轉介了不少朋友給他,令他領悟到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喪禮,少許錯誤也會為家屬帶來遺憾的教訓。自此,他對每個喪禮都放上心,種種細節都會寫下在專用筆記簿,把喪禮都當成自己辦喪事一樣。

滿足家屬要求 一個喪禮做足三個儀式
見盡無數喪事,同時見識了每個家庭的故事。他曾遇過家庭裏有三個不同宗教的人,由設靈到出殯要求做足三個儀式,「第一日做完道教儀式,師傅打齋,之後即刻清場,半個鐘內佈置成基督教儀式。翌日出殯前,就做佛教誦經嘅儀式。」靈堂上,他的職責就是盡量滿足家屬要求,「其實三個人都係各自為先人,但對死有唔同嘅見解。三人都同意輪流用三種方式,希望先人安息。」而他更從靈堂之上,深深體會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道理,「有次喪禮誦經儀式完結後,先人配偶被部份仔女帶番屋企休息,有啲仔女問我可唔可以留多陣主持鞠躬事宜。夜少少靈堂嚟咗先人嘅紅顏知己憑弔拜祭。」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作為喪禮策劃師最重要是冷靜應對,縱使與先人素不相識,他都竭盡所能令喪禮得以完成。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錯過女兒出世一刻 心傷被朋友掉卡片
數到人生最觸動的,他仍然難忘11年前親自主持父親的喪禮。他眼泛淚光,緩緩憶述,「去到過金橋銀橋時,當時我大學就畢業,好感慨點解阿爸唔見證我戴埋四方帽先走。」自此,他確切感受到家屬的傷痛,亦明白到兼顧喪禮的辛苦,遂領悟了這份工作的重要性。他直言當上殮葬師,無時無刻都會對工作有所牽掛,為了工作甚至連女兒出生一刻都見證不了,「太太臨分娩嗰朝,有客人就嚟出殯,我要趕番殯儀館。做嘢途中太太要開刀,結果錯過咗囡囡出世嗰刻。」太太有無埋怨?他不自覺摸着戒指,笑說:「直情記一世!當然佢好體諒我。」但他毫不後悔,因為他深信,入行就要對客人有承擔。

敬業樂業,偏偏有朋友對他會避忌三分,「有次撞到小學同學,見我着西裝問我做邊行,我咪派卡片畀佢,道別之後望住佢經過垃圾桶,掉咗我張卡片,嗰下個心好傷。」紅事上,婚禮策劃師協助他人處理不同的細節和儀式,「白事上殮葬師又何嘗唔係?」一紅一白看似對立,但性質一樣,「雖然我唔係心理醫生,解決唔到家屬心嘅傷痛,當佢哋有好多事要處理,我正正就係為佢哋服務。」喪禮為先人,更是為了在生的人。阿財看似微不足道,但每個喪禮正正需要一個能減輕家屬苦痛、帶他們離開陰霾的喪禮策劃師。

記者:鍾藹寧
攝影:伍慶泉、許先煜、蕭志南



80後的潘耀財子承父業,至今當了喪禮策劃師11年。(蘋果日報)



阿財的長生店內放置了四款常用西式棺木,(上至下)日箱、兩款雕花日箱和花邊大揭。(蘋果日報)



當有主人家相約傾談喪禮事宜時,他便會攜帶吉儀及親友唁賻登記簿,作不時之需。(蘋果日報)



阿財隨身攜帶《通勝》,方便與客人隨時傾談出殯日子等事宜。(蘋果日報)



喪禮前一天,阿財會先跟香燭舖確認一次所需紙紮品。(蘋果日報)



最後再到石廠領取預訂的石碑和骨灰盅,務求把家屬的要求準備妥當。(蘋果日報)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仵工不只抬棺材 「對每具遺體如家人」

當有親友過身,不少人第一時間找喃嘸師傅做法事,不過喪禮還不得不靠一班仵工。專業仵工頭周振賢(賢師傅)15歲跟爸爸入行,做了幾年喃嘸師傅後,因工時太長,希望有多點私人時間而轉做仵工。25年來主要活躍於屯門及元朗區的他,淡然地吐出第一句話:「仵工係殯儀界嘅最基層。」大眾只知仵工要擔擔抬抬,他解釋仵工有文武之分,文的仵工比較「青靚白淨」,抬棺木路程不遠較輕鬆。武的仵工皮膚黑黝,主要活躍於圍村,多於山上搬搬抬抬,「我屬於中間,傾向文多,因為主要生意都係火葬。」第一日上班,他對遺體沒有一絲恐懼,連嘔吐也沒有,「比較多人入行頂唔順嘅係氣味,好似放咗包血喺雪櫃入面,日積月累自然有陣血腥味。」一日最多接觸五至六具遺體,但他總是淡定面對。


每日處理五、六具 穿衣化妝運送
每天早上約七時開始,他先與一班仵工駕靈車到醫院領遺體,再替遺體穿衣、化妝、送先人往殯儀館、出殯直至喪事完成。「上年紀嘅一般都會着壽衣,後生嘅就男着西裝,女着套裝。」普遍壽衣都加大令遺體可以穿得落,若有先人生前指定某一套衣服,花的時間就會比較長,「試過最高紀錄幫遺體着衫着咗半個鐘,因為身形轉變同雪藏後僵硬而難以穿上,就要小心處理。化妝就識基本囉,主要令人睇落白同透紅。」聽落都是手板眼見工夫,但起初入行後他還不時處理厭惡性工作,例如80、90年代,醫院還會有收茶錢的情況。他憶述:「殮房入面遺體互相叠住,有啲似亂葬崗。殮房會有一格格鐵架,但職員未必放喺上面,除非有額外茶錢先會處理好遺體。」一班仵工惟有親自去殮房,在一堆遺體中自行找出先人。雖然已無從稽考,但他直言見盡這行業的黑暗,直至閉路電視和智能電話普及,此風氣才消失。

每天與先人相伴,總有難忘的遺體,「當30樓跳落嚟,個人會被衣架等等勾到,遺體就會凹凹凸凸,頭部就好似西瓜跌落地咁散開,啲骨會撐開晒。」若然情況太惡劣未能化妝,政府人員會把遺體放在黑色膠袋裏,仵工就會直接放在棺木。除了冷靜面對不同狀況的遺體,還要風雨不改送先人最後一程。「夏天往往係最辛苦,十號風球都照做,例如大澳、屯門、元朗等圍村地方,辛苦起上嚟要8至10個仵工,大家輪流喺山上抬。」又如屯門散石灣,他曾經遇過一條樓梯接近90度,全程一味靠氣力撐下去。「我哋叫嗰度做天梯,總之靈車上唔到去落葬嘅地方,一班仵工就惟有靠人力去勝戰嗰個地方。」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每具遺體當自己親人般對待」
他一個月去殯儀館的次數,比普通人一生所去還要多,但當看見同齡的人過身,仍然難免傷感。「壯年走嘅男人,我覺得好悲傷同感觸。(因為諗起自己?)都可以咁講。因為通常佢哋都遺下孤兒寡婦,會諗起自己家室。」當有親友或朋友過身,他從不缺席,但有一習慣,「我唔去停屍間望遺體,因為我想記住嗰個人生前嘅樣。」他一直自我提醒,見盡死亡,但不能麻木。「我成日叫新入行當仵工,唔可以當遺體係件貨物,因為對家屬嚟講佢係無價之寶。」訪問期間他提了四次,「對每具遺體都應該當係自己親人咁對待。」仵工和家屬的交流機會最少,容易被人所忽視,但他們仍然不問回報,默默送先人走好最後的路。其實仵工跟喪禮策劃師及喃嘸師傅的工作看似厭惡性又不吉利,甚至曾不被身邊人看好,但他們都抱着一份使命感,好讓先人塵歸塵,走向樂土。

後記
生離死別,大概是世上對任何人最公平的事。在生命盡頭時,亡者都想走好最後一程,毋讓在世人牽掛。記得最上一次因親人去喪禮,已是小學公公過身,當時對死的概念仍然很模糊。長大後為了採訪,反倒去了數次不同形式的喪禮,最深刻除了是殯儀館很冷之外,還有三位受訪者的細心、對亡者的盡責、對家屬的關懷。花開花落終有時,願讀者對為亡者服務的人,及死亡這回事,有多點體會,多點了解。

記者:鍾藹寧
攝影:伍慶泉、許先煜、蕭志南



近年殯儀業講求服務質素,以往的仵工衣着比較隨便,而賢師傅的公司已統一全黑色裝束及穿長褲,以示莊重。(蘋果日報)



仵工先替遺體穿衣及化妝,再安置在棺木裏,隨後把靈柩運上靈車。(蘋果日報)



之後靈車開往教堂或殯儀館,到達後仵工會先在靈車後地面放置兩張小木凳,避免讓靈柩接觸地面。(蘋果日報)



把靈柩安置好後,先蓋上白布,以防污垢。(蘋果日報)



把靈柩送往場地後,因各喪禮時間不一,仵工要在附近隨時候命。(蘋果日報)



出殯後,仵工以同樣方式把靈柩搬運,再前往火葬場或墳場。(蘋果日報)



當遺體完成火化或下葬,仵工的工作亦告完成。(蘋果日報)



賢師傅偶爾亦需把靈柩抬上山。他直言是辛苦工,但早已習慣。(蘋果日報)



他曾於屯門散石灣遇過一條接近90度的樓梯,毋須抬棺木都走五至十分鐘路程,所以稱之為「天梯」。(蘋果日報)



賢師傅(左一)是愛百合殯儀服務公司的合作仵工,圖為一班仵工與愛百合創立人吳思源先生(右一)合照。(蘋果日報)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G1257 市3
感恩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thanks for sharing!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环保些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感恩!!!!終極一派富山邨富暉樓。感謝係尼度所有師兄師姐嘅資訊。多謝!!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