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其他 » 主權移交20年 130萬大陸人來港居住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主權移交20年 130萬大陸人來港居住

主權移交20年,香港人口已由1997年的648萬,升至2016年底的735萬。人口大增衝擊香港承載力,新民主同盟統計過去20年的單程證、雙非嬰、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非本地畢業生生留港計劃,發現累積近130萬大陸人來港居住或已取得居留權。

我們認為,大量人口增長關乎香港的承載力,對房屋、交通、醫療、社福及教育構成壓力。我們認為,以現時大陸移民入境速度,香港將超負荷,必需研究收緊各類移民審批,大幅減低未來移民入境數量。

近日很多傳媒討論「溝淡論」。香港人有否被溝淡?要答這問題,先要指出香港有一套核心價值,包括人權、法治、程序公義、新聞自由等,這是和大陸的情況截然不同。面對大量成長於極權政權薰陶的大陸移民來港,而他們亦需要比審批來港更長的時間,來接納香港的核心價值,始乎被溝淡之說,並非無稽之談,且在每天持續發生。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回流北漂:失望港落後 決定再北上

【明報專訊】「北漂」,原指那些沒有北京戶口,從其他地方到北京謀生活的大陸人;不少港人近年北上工作,成了另一番北漂風氣。97回歸以來,北上發展的港人愈來愈多,有人北上後難抵內地空氣污染愈趨嚴重,返港生活,卻又感港人生活快樂指數低、社會發展速度亦比內地慢,心痛東方之珠光芒褪色;也有人已將內地視為「第二個家」,決定長留內地發展,鼓勵年輕港人到內地「望一望」再評論。


明報記者 曾映妹

「那時的北京無污染,無高樓大廈,藍天白雲好靚好舒服。」2003年,香港遭受金融風暴和SARS襲擊,廣告人陳永泰(Danny)的公司要裁員渡難關,遂讓他選擇離職或到北京工作,自此Danny和太太便開始北漂生活。 起初因抵不住兩地文化衝擊而中港游移,但逐漸在內地發現更多發揮機會,2008年決定在北京定下來,生育建立小家庭。

污染影響孩子健康 去年回流

然而內地污染嚴重影響孩子健康,2016年底他們決定回流香港。回港數月間,他發現香港科技發展已大落後,創意發展空間狹窄,決定再獨自北上找機會。

兒子難抵內地空氣污染患上鼻敏感,近年惡化至持續發燒,為兒子健康着想,在內地生活逾10年的Danny,去年底舉家遷回香港,在港數月,他說對香港有點失望。Danny表示,以往探親式回港只是感覺上不同,但現在落地生活,以新鮮人角度看待事物,有感港人事事與經濟掛鈎,話題離不開樓價與薪金,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亦常與成就看齊,「快樂好物質化」。Danny說這樣的環境局限了香港多方面的發展,「香港仍有很多機會,年輕人很有想法和夢想」,可惜因欠缺支援和鼓勵,磨滅不少有心人的鬥志。

指港年輕人有想法 惟遭打擊

40多歲的Danny回流香港本想創業,延續在內地的事業,他到本地大學聆聽大學生的創業夢,發現年輕人「好有諗法,好有創意」,但不少「資深人士」對他們連番打擊,「年輕人沒有經驗,但有的是幹勁和創意,要的是支援和鼓勵」,可惜年長一輩擁抱過去,質疑年輕人的經驗,結果認為投資買賣回報更有保證,「就係咁扼殺咗好多年輕人的創意,兜兜轉轉又與樓市掛上關係」。

從事數碼廣告創意的Danny說,其工作是幫品牌做市場營銷,很依賴城市的科技生態發展,「在內地很多事情用手機處理,營銷及傳播方式與香港很不同,例如在電話賣廣告,觀眾看完可與人分享賺點數或優惠券,亦可即時購買,產品就會送到門口,全程毋須露面,香港暫時未做到」。

「香港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八達通的地方,很多國家爭相仿效,但現在香港卻遠遠落後於內地。」Danny說在內地吃飯或購物「一部手機搞掂」,甚少用現鈔。土生土長的Danny說年輕時不喜歡內地,2003年因工作北上生活,見證內地發展迅速後,心痛香港近年停滯不前,港人的接納度和快樂也愈來愈狹窄,當知道有人將共享單車棄置城門河時,他直謂「發生咩事,香港人啲包容去咗邊?」

「內地很多人希望30歲做老闆,很願意嘗試和分享,積極發問及尋求協助」,Danny慨嘆香港人因害怕批評和失敗,大多抱着「維持現况,唔做唔錯」,結果原地踏步任由其他城市超越,變相退化。在港無法發揮所長,他決定妻兒留港生活,自己則去上海工作,假日回港享受天倫之樂,成漂流中港兩地的太空人。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2003年的北京難覓地方晚飯,2008年的北京漸漸邁向國際,現在的北京晚飯不受時限「幾夜食都得」。馬照跑舞照跳,香港生活多年來依舊精彩,但社會氣氛漸趨緊張,樓價不斷創新高,「香港的樓價已超出常人的負擔,高得不合理,但仍有很多人為上樓努力」。Danny認為香港停滯不前,特首梁振英要負責,梁領導下的官員亦欠缺遠見,抱着「打工仔」心態得過且過;反觀內地城市規劃有遠見,帶領社會和人民齊進步。

面對困局,Danny 感有心無力,回流後亦深感本港生活空間狹窄及物價高企,理解港人怨氣,「在北京的工作不算富裕,但假日到公園野餐、放風箏,簡單一日已經好開心;但香港的維園假日人山人海,舉步維艱」。

無法改變困局,眼見東方之珠褪色,Danny雖然心痛,但仍會活在當下,享受每天,寄望新政府能有所改善。


內地為家會計師:退休方回港圖1之1 - Kevin說本港近年發展太慢,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面臨危機,就快被內地多個城市超越,冀港人勿只懷抱過去,應提升競爭力。(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會計師彭浩賢(Kevin)為土生土長香港人,小時候與家人在屋邨生活,1995年大學畢業後,在一間會計公司從事審計工作至今。祖籍中山的他,兒時曾隨父母乘搭數小時旅巴回鄉探親,「那時覺得內地很舊,無配套和衛生環境很差,食物一放上枱,就有好多蒼蠅圍着」。長大後他雖對內地不反感,但從沒想過日後會北上發展。


無論企業開張抑或結業,都需要會計師的專業意見,Kevin笑說香港經濟低迷,會計師要幫公司處理清盤事宜,可說是「唔憂做」。然而97回歸後,Kevin任職的公司主要客戶由外籍人士逐漸轉為內地人,他們更協助不少內地企業上市致富;有感內地需要會計專業,其公司約2000年起計劃開拓內地市場。Kevin曾多次回內地交流及視察,「見到有人隨地吐痰和丟垃圾,都幾反感,但情况比兒時改善,街道亦乾淨了很多」。Kevin說千禧年初的內地發展未及香港,2006年公司調派他長駐廣州,負責內地業務,轉眼11年,他見證內地進步神速,發展空間亦較香港大,近年決定留在內地生活。

融入當地「先放下身段」

「我要一個豉油雞」,但侍應卻送上石榴雞;「來來來!乾了它!」精心預備資料,盼在午膳會議向客戶詳細匯報,詎料甫坐下,客戶便大喊Kevin喝下一杯杯烈酒以示傾談誠意,結果他步履不穩地取得合約離開酒席。「廣州與香港很近,但語言及文化仍有很大分別」,從未正式學習普通話的他,因發音不準,常引起笑話及誤會,但要融入當地,他說「最重要是先放下身段」。

「內地愈來愈多人到外國讀書或工作,他們吸收了當地的技術及知識後,回國發展;他們的視野很廣,很有自己的想法,知道的可能比我多。」Kevin說2006年起增加與當地人深入接觸後,始知內地人才輩出。任高級經理的他,職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亦放下身段與不同職級員工溝通。「以前覺得內地比香港落後,有港人身分的優越感,但情况已經不同,內地的發展已追上香港,有些方面更比香港進步,如共享單車及電話付款等」,Kevin說內地經濟起飛,人們的視野及知識大升,若港人若只擁抱過去,難以進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面臨危機,因過去發展太慢,而內地企業則不斷創新,不少城市已媲美香港」。

Kevin說兩地仍有誤解,如內地人覺得港人就是有錢人,而不知香港物價高企,有些港人生活困苦;有些港人動輒批評內地人,卻不了解實况,故特別鼓勵年輕港人到內地「望一望」再評論。現在每年逾半時間北上的他,笑言內地成為「第二個家」,有個人物業,有社交圈子,閒時回港開會及探親。他覺得內地市場較香港佳,決定長遠留在內地發展,「或者退休時落葉歸根,會回港生活」。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香港要沉啦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香港要沉啦
km.yau 發表於 2017-06-27 10:50:34 原文
冇咁誇呀!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大陸人來港was可享有自由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擴3 1339XXX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歡樂香江幸運星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