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其他 » 見證觀塘36載日與夜 「舊麥」料月底正式講再見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見證觀塘36載日與夜 「舊麥」料月底正式講再見

又一所麥當勞淹沒在時代巨輪下。觀塘裕民坊麥當勞於1981年盛夏開業,紅色霓虹光管襯上醒目黃M字標記,木紋樓梯伴著吵嚷爸媽帶他們去吃開心樂園餐的小孩成長,一代又一代細路與麥當勞姐姐在蘋果樹下開生日派對。晨光穿透玻璃窗36載,與室內微黃燈光互相輝映,使這裡日與夜仍保留一室溫暖。坐在那張與時代脫節的轉轉凳,一窗之隔外面世界物換星移,麥記恍如從未改變。這裡人稱「舊麥」,盛傳結業多年未見閉門,原來2017年是她真正的終點,據悉舊麥將於8月30日結業,人們的回憶終要劃上句號。


記者 袁楚雙

早餐店

1970年代觀塘區工業發展起飛,人口迅速增長,鄭伯伯住在觀塘翠屏邨一帶,在現時商場APM後面的工廠大廈區開設自己的公司。那些年觀塘仍然荒涼,「嗰時呢度(裕民坊)都未開發。」今年已經80多歲的他說:「我睇住麥當勞開張。當年麥當勞(設施)已經好齊全。」鄭伯伯一周至少3次到訪,這天又剛好來吃個早餐再回公司上班,近年他已遷居石硤尾,但仍然會經過麥當勞,「呢度又平又方便,當你有個基地喺度,你都會幫襯。」不過這家舊麥終需拆卸,「(結業)都冇辦法......佢搬走,另外會有人嚟,社會變化就係咁。」


瞭望台

裕民坊巴士站人車流轉不止,Simon坐在舊麥玻璃窗旁邊看到得入神。居住觀塘5年,他常在中午來訪,買杯飲品過日晨,「(呢邊)好坐過一般快餐店,冇人理你,買咗嘢就坐喺度飲,你鍾意幾時走就幾時走。」坊間食肆或茶餐廳多數不容久坐,「會有面色畀你睇囉,呢度唔會。」Simon所坐的窗口位頗為搶手,木造轉轉櫈早被人坐爛,「咁有嘢望,對眼都好啲,等人嘅時候你望吓到未,唔使行街咁熱」。然而來舊麥2、3年,窗外換上新景觀,「(觀塘變化)好快,我記得以前望過去(觀月·樺峯)有間錶行」現時一排小店消失,地盤前的舊樓變身巴士站,連舊麥也不做了,他亦有點感慨:「唔知搵邊個地方代替佢。」

聊天室

香港寸金尺土,找個可以輕鬆聊上數小時的地方從來不易,觀塘市中心舊麥最方便,其他同區分店不能取代,有冷氣有檯有凳供飲供食,成為大家最佳的聚腳地。蕭同學及余同學在觀塘游泳池習泳後到舊麥用餐傾夜偈,「唔係次次嚟呢度,想食嘢間唔中嚟。」叫他們印象深刻是來訪多次,這裡的變動卻不大,「宜家個個都係電子屏幕點餐,你睇呢度,幾傳統呀!(人手點餐)咁樣好啲,因為點餐機冇得走鹽。」Candy特地到觀塘找剛放工的好朋友Abby聊天,「佢又唔想走得太遠嘛,樓下有小巴可以返屋企,所以過嚟搵佢。」這裡夜晚不算多人,隨意可找到四人座打牙骹,「消費相對嚟講係ok,平啲,即係純粹想傾吓偈,又唔想食好貴又食唔飽嘅嘢。麥記你可以坐耐啲。」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陳善南攝(蘋果日報)



舊麥的空間大佔地廣,能在石屎森林中找到一處休憩閒聊的好地方,這裡是不二之選。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舊式轉轉凳市面分店罕見。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舊麥以微黃燈光與木地板設計,陽光穿透大玻璃窗照射入來一室溫暖,不夠冷氣的空間更是熱氣迫人。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麥當勞的木紋地板伴隨過一眾8、90後的小孩成長。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盛夏高溫難耐,老人躲進麥當勞免費冷氣間避暑,是為舊麥之日常。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市建局將重建裕民坊,現時僅餘下麥當勞一間連鎖店未搬遷,其餘大型連鎖店早已離開。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Simon:「(觀塘變化)好快,我記得呢度以前望過去(觀月·樺峯)有間錶行。(宜家)冇晒,一棚(冇晒)。」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孖生兄弟Sunny(左)和Lo(右)小學開始已跟家人來舊老麥用餐,他們形容舊麥比康寧道新麥「大好多」。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八旬鄭伯伯:「(結業)都冇辦法,佢搬走,另外會有人嚟,社會變化就係咁,第時可能起高樓大廈,佢(社會發展)就會咁嘅訊息。」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這裡曾經秒秒鐘歡聚歡笑,曾經有麥當勞叔叔陪小朋友開餐,一切隨著發展步伐淹沒在時間洪流中。黃耀興攝(蘋果日報)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中學生的「歡樂天地」 街坊的聚腳重地

歡樂天地


歌手陳康健自小在觀塘成長,在他印象中,舊麥就是個滿載溫馨的地方,「細個婆婆湊我,晨早流流落去食早餐好開心,唔知點解架喎!總之麥當勞就係開心啲好食啲。」以前的舊麥有蘋果樹、供小朋友坐的矮小BB凳,「蘋果樹下面就係開生日會嗰個位,細個好想開,廣告成日『荼毒』你,如果我都係度開生日會就好啦!」廣告歌是這樣唱:時時渴望生日,做主角最開心?不過陳自言家境不算富裕沒當上生日會主角,倒是在上中學後仍然流連舊麥:以前觀塘廣場及裕民坊有大量機舖,男生們去「抄碟」後自然去舊麥「吹水」,聊到口乾更不愁糧食,只因有做兼職的朋友補給支援,「唔知點解買20蚊有40蚊嘢食,成個薯條餐嚟。(舊麥)基本上好似歡樂天地咁。」
隨著年紀漸長,陳已少光顧麥記,但舊麥的多元生態仍然令他著迷,不同人不同事都在這裡發生,「好多人做功課、溫書、拍拖,麥記拍拖我覺得都幾浪漫,以前唔需要任何嘢,有個地方你hea已經好開心。」勾起年少時的戀愛回憶和成長點滴,他不想舊麥執笠,「第一係回憶,第二係方便,以後又少一個地方坐低傾偈食嘢,之後要去好遠。」即使再開一間麥記,他相信也不是同一回事,「唔係嗰種feel。」
舊麥保留溫情,新開的走向變革,他認為麥當勞也迎合時代改變推廣,無法回到以前賣溫情的日子,「香港好似冇咗以前嗰種歡笑,太天真啦,人地唔會覺得有呢樣嘢。宜家個世界複雜咗,好多科技令到成個社會甚至屋企改變,正如點會覺得麥當勞係溫馨,只係去吹下水, 有啲錢寧願去間好啲嘅cafe坐。」
社區中心
活在觀塘創辦人袁智仁小時候曾短暫住過觀塘,離開再回來已經是2003年大學時期,他透露大學的初戀女友在觀塘住,故差不多每日都經過觀塘舊麥,「如果尖沙嘴(等人)係五枝旗桿,咁觀塘等人一定係舊麥,唔係(康寧道)新麥。呢個係觀塘街坊或者所有人嘅地標。」
這個地標的威水史,是她曾經於1981年10月18日打破全球麥當勞每日最高惠顧人次紀錄,威風但不離地,舊麥價錢親民又多座位,是觀塘人重要的活動中心。袁智仁憶述,創辦活在觀塘專頁,不時會與義工們約在舊麥開會,「我哋呢啲冇乜錢嘅NGO,一定約喺麥當勞開會,麥當勞係我哋嘅流動會客室,見記者、見街坊都一定喺麥記。」少年少女在此聊天、打遊戲對決、補習,長者坐在舊麥攤開棋盤對弈,「呢度某程度係觀塘街坊嘅公共空間,一個非正式的嘅社區中心。」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回帶上世紀8、90年代的觀塘,袁表示觀塘與尖沙嘴旺角等市中心相比是偏遠地區,但麥當勞某程度代表了先進、文明、西方文化,以前的學生要默書高分才可去食麥記,「對好多屋邨小朋友嚟講,係一個好開心嘅象徵,代表你好接近世界,係我哋睇世界嘅一個窗口。」同期裕民坊發展繁華,仁愛圍附近的CD店據聞連歌手黃耀明也去尋寶,街上有不同走鬼檔、大排檔,大腸、海鮮草根美食齊全,還有兩所戲院,加上麥當勞進駐,社區充滿活力,「自給自足,好似觀塘人嘅尖沙嘴咁。」
不過重建項目將觀塘活力打沉,地標一個個在地圖上消失,袁對舊麥的結束感到傷心,「當最後嘅地標都冇,呢度就好似變成零。觀塘兩個字就只係地鐵站名,入面冇晒歷史,如果有下一代問當年我哋喺邊度等人,連呢啲痕跡都冇,係非常之失落。」他形容僅餘的舊麥已不只是集體回憶,24小時開放為裕民坊的烏燈黑火點一盞明燈,「將來呢度冇嘢食、冇補給,變晒死城,地方好黑會有治安問題,麥記結業不只回憶問題,仲衍生重建過渡中間治安安排,係點樣呢?街坊需要公共空間,政府規劃可唔可以做得好啲?」



舊麥8月30日結業告別觀塘人。陳善南攝歌手陳康健自小在觀塘區長大,他坦言麥當勞結業後一切已不同,「冇晒feel(感覺)。」張柏基攝 袁智仁當年因初戀女友住觀塘,令他與舊麥結緣。陳善南攝
棋盤戰線也由公園移師舊麥舉行。陳善南攝舊麥佔地大,巨大玻璃窗是老顧客的最愛位置。陳善南攝夜幕低垂,舊轉各個角落進駐了借宿的麥難民。夏家朗攝
一塊玻璃隔絕了宵夜人與麥難民,猶如兩個世界。夏家朗攝 舊麥霓虹燈為遊子點一盞燈,結業後的裕民坊又由誰在漆黑中引路?夏家朗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擴展四人 - 號碼:1234XXX - 09年5月收藍咭 / 15年2月12日審查, 3月17日審批合格
2013特快:23XX / 2014特快:15XX / 2015特快:7XX / 2016特快:28X
第一次派房:19/5/2016 - 梨木樹舊邨(問題單位 - 拒絕)
第二次派房:18/8/2016 - 水泉澳映泉中層(因成功揀選特快, 所以放棄了)
22/9/2016:特快成功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U036 擴1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小城新貌……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麥難民大酒店?「早嚟早霸位唔好太早瞓」

夏家朗攝(蘋果日報)



夏家朗攝(蘋果日報)



夏家朗攝(蘋果日報)



夏家朗攝(蘋果日報)


午夜一時環顧舊麥,各個角落、長椅上瑟縮了一個個借宿的「麥難民」,另一邊廂年輕人結群宵夜,偌大空間只餘下他們的嬉笑聲與高分貝背景音樂。


坐在角落的Ben說,每逢午夜這裡的音樂特別大聲,加上年輕人的放肆,「好嘈。(背景音樂)12點後特登開大聲啲。」尋一絲安寧就要用上耳塞,他見過有宿者忍受不了太吵的年輕人阻礙睡眠,「嗌佢哋『咪嘈呀!』,(有效嗎?)靜一陣囉,一陣又嘈過,哈哈。」

Ben家住舊樓天台屋,但獨居生活太悶,任職清潔的他每逢收工就來舊麥坐坐,貪圖它有冷氣無蚊,順便見見打躉的老朋友,「傾吓馬仔,賭波,鹹鹹濕濕嗰啲嘢,呢度幾乎全部都係男人嘛。」在這裡睡覺有潛規矩嗎?「冇,早嚟早霸位。唔好太早瞓,太早經理會拍醒你。」

有時他會去其他麥記看看,憶述前年坪石邨麥當勞有「麥難民」死去,那邊晚上從此便封起肇事位置不讓人借宿,「貪得意走去睇吓啫,我都唔去嗰邊。」最終還是流連舊麥,Ben戲言麥記是「麥當勞大酒店」,「個個都可以嚟過夜,幾好呀,夏天又有冷氣歎,最緊要冇蚊。」日間見到市民在玻璃房內開生日會,見過有怪人婆婆呃年輕人請食薯條,夜晚遇到會介紹散工的同路人,還有年逾七旬的黃伯。


黃伯撐著自製柺杖一柺一柺在餐廳裡走動,不時轉位找個最舒適的位置。他住玉蓮臺,但與鄰里關係不和,家中中層對正地鐵站無風,夏天翳焗就來舊麥,「好多晚都嚟,有冷氣嘛,屋企住嗰度冇冷氣,二嚟啲鄰居唔係幾好。」無兒無女無人家庭,索性來「瞌眼瞓」,他也去過附近地庫麥記,但嫌環境骯髒,不及舊麥乾淨。黃伯伯說時一邊取出用餐單據,一邊咳嗽,「喉嚨痛,我唔鍾意講嘢。(平時有人同你傾偈嗎?)舊時有社工嚟,宜家冇。」之後又指住單據,向記者分享每餐食乜餸。

談到舊麥結業,這些寄居者不約而同指無太大感覺,黃伯說「無乜所謂啫,去茶餐廳坐好過。」Ben指屆時會「跟大隊」隨熟悉的老友記一同遷徙去其他分店。在社會底層掙扎求存,談集體回憶似乎太奢侈:「無話唔捨得,都知佢就拆㗎啦,十幾年前已經話要重建,啲嘢係咁啦。重建好都唔關你事,啲樓咁貴。」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11年前既事, 唔記得晒囉~~~~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