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土地&住屋 » 沈豪傑《寮屋 – 五十年代的「光房」》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沈豪傑《寮屋 – 五十年代的「光房」》

房屋供應問題, 一直困擾著香港, 兩任特首都視解決這個問題為首要任務。 梁振英在任期間, 開展了多項新發展計劃, 包括東北發展和洪水橋發展等, 為香港中長線的房屋供應創造了基礎, 但這些發展均涉及收地補償、 安置原有居民、 交通、 保育等多項問題, 在諮詢過程中遇上不少阻力, 令原本需時甚久的新市鎮發展變得更長。

公屋輪候冊越來越長, 私樓越來越貴, 因而在市區及鄉郊均出現大量非法劏房, 其安全性及衛生令人擔憂。 近年, 市場上興起共享經濟這個概念, 共享單車、 共享辦公室等應運而生。 在共享經濟這個概念下, 有社企發明了「光房」及「光屋」。

所謂「光房」, 其實是社企物色一些市場上閒置的單位或大廈, 向業主承租後, 把物業翻新並以較市場為低的租金出租予一些有需要人士作短期房屋之用。 自從林鄭月娥上任後, 銳意增加短期房屋供應。 因此, 政府大力鼓勵這種新型房屋, 希望可以取代劏房, 並舒緩短期的房屋供應問題。 經傳媒報導後, 更引起公眾熱烈討論。 概念是好, 但在市區內, 是否有足夠合適的單位用作「光房」或「光屋」?

鏡頭一轉, 來到鄉郊。 由於農業式微, 在新界有不少土地閒置, 或因規劃及土地用途限制, 而只能作為停車場等非住宅用途。 除此之外, 昔日用作豬舍或雞寮的寮屋, 也因為養殖業萎縮而空置。

寮屋, 究竟從何而來呢? 上世紀五十年代, 因國共內戰, 不少內地人逃難至香港。 他們舉目無親, 當時港英政府亦無任何房屋政策應對, 因此, 不少人便落戶新界, 以極低租金向原居民租用土地, 作為務農之用, 並搭建臨時房屋來住宿。 這些寮屋, 不是有點像現代的「光屋」嗎?

及後, 寮屋如雨後春筍, 遍地開花。 港英政府為妥善管理這些寮屋戶, 便推出登記政策, 讓有登記的寮屋保留下來。 時至今日, 這些寮屋大都日久失修, 但政府卻規定寮屋戶必須使用原有物料重建, 也不許改變用途、 面積或高度。 不少村民因為家庭人口增加, 鋌而走險改建這些寮屋。 當政府發現後, 便會取消寮屋登記, 並勒令業主拆除有關建築, 否則便收回土地。 這些住戶不少年事已高, 並且居住在這些寮屋日久, 面對清拆令, 惶惶不可終日。

政府一方面想增加房屋供應, 另一方面卻毀人家園, 不是十分諷刺和矛盾嗎? 其實, 是否可以讓那些經營「光屋」的社企, 與村民或土地業主合作, 放寬寮屋政策及其規劃等限制, 興建新型鄉村式「光屋」, 一方面增加短期房屋供應, 另一方面亦可釋放閒置土地及規範舊式寮屋。 筆者認為這是一個三贏方案, 希望有關當局能詳加考慮。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快起公屋  快上樓。  吾好停
大媽吾好隨地屙屎。屙完屎要抆屎。 香港太多人。大陸佬  大媽吾好黎喇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