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康樂園 » 閱讀 » 失控人間 撰文:01 林可欣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失控人間 撰文:01 林可欣
中學被欺凌、好友自殺 她活在思覺失調的13年

媒體一句「疑兇有精神病紀錄」,一切推斷變得理所當然。旁觀者順理成章以為罪魁禍首就是有精神病的他/她,其他因果與經過都被抹走不提。有時候傷口上的鹽花來自語言,層層疊加,說話的人隨時變成另一個兇手,卻不自知。
在欺凌中長大的思敏,未夠廿歲患上思覺失調,再經歷好友自殺,抑鬱症來襲。她曾每天流着淚自責,哭着尋死;淚乾了,就再吃藥、再接受治療。
直至幻覺不再來,她走到外面,世界原來還有許多關於「黐線」的標籤,鹽花不斷的灑,傷害深而痛。但有誰又能瞭解她經歷什麼在想什麼。
攝影:吳煒豪

相約到思敏家中訪問,她說要泡烘焙咖啡款待我們。我們才見面但也沒冷場,她很健談,不像是內向或得情緒病的人。現在她每個月覆診一次,服藥的劑量也比從前少,醫生說她情況算是穩定,生活工作如常。只是,有些記憶和感覺依然不能刪走。

想起中學的日子,她至今仍覺得是人生污點,「好想一個刪除鍵全都刪走。」
因體型被欺凌 同學辦「最樣衰選舉」老師不阻止



訪問開首,提起肥姐的女兒鄭欣宜。「最近睇到網上依然有人形容欣宜係梅菜扣肉,我都好嬲,點解要咁樣評價肥嘅人,為佢套上呢啲標籤。我會想起自己中學時的事。」她中學時,欣宜每次在電視亮相,翌日總有媒體給她C1頭條大肆報道和取笑,而思敏也跟欣宜一樣,幾乎每天活在揶揄與嘲諷的C1頭條中。
「我當時的身型中等偏肥。就算我是世上最醜陋最肥胖的人,是否就要被欺凌侮辱?」思敏問。她每天都被評頭品足,有同學看着她掩嘴偷笑,也有人甫見她便彈開十丈遠,或「嘖」一聲斥「妳唔好坐埋嚟」。在她的高中同學眼中,肥胖如麻瘋病人,要隔離排斥走。
有日班會籌辦「最樣衰選舉」,思敏求老師出手阻止,但最終還是得了個「眾望所歸」的選舉結果。「老師是知道的,但他們袖手旁觀,怎也不理。」媽媽不讓她躲在家中不上學,叫她忍忍便過去了,亦不讓她轉校,想她專心備戰會考。「我每天像赤裸裸被攻擊,自尊一層層被撕破,覺得找不到東西掩着直面而來的傷害,或把自己藏起來逃過這一劫。」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去年4月發佈有關學生幸福感的報告,顯示香港校園的欺凌問題相當嚴重,差不多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曾遭欺凌,比率為全球之冠。
受訪的5000名本港學生之中,有32.3%在過去一個月內曾經受到欺凌,包括遭到襲擊、排斥、威嚇及作弄等,這個比率為全球最高,遠超澳門(27.3%)、新加坡(25.1%)、英國(23.9%)、日本(21.9%)、美國(18.9%)、韓國(11.9%)和台北(10.7%)。

那幾年當心情再次崩塌時,她就到家樓下的公園發呆,想想人生和每天應怎過。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因體型被欺凌 同學辦「最樣衰選舉」老師不阻止

訪問開首,提起肥姐的女兒鄭欣宜。「最近睇到網上依然有人形容欣宜係梅菜扣肉,我都好嬲,點解要咁樣評價肥嘅人,為佢套上呢啲標籤。我會想起自己中學時的事。」她中學時,欣宜每次在電視亮相,翌日總有媒體給她C1頭條大肆報道和取笑,而思敏也跟欣宜一樣,幾乎每天活在揶揄與嘲諷的C1頭條中。
「我當時的身型中等偏肥。就算我是世上最醜陋最肥胖的人,是否就要被欺凌侮辱?」思敏問。她每天都被評頭品足,有同學看着她掩嘴偷笑,也有人甫見她便彈開十丈遠,或「嘖」一聲斥「妳唔好坐埋嚟」。在她的高中同學眼中,肥胖如麻瘋病人,要隔離排斥走。
有日班會籌辦「最樣衰選舉」,思敏求老師出手阻止,但最終還是得了個「眾望所歸」的選舉結果。「老師是知道的,但他們袖手旁觀,怎也不理。」媽媽不讓她躲在家中不上學,叫她忍忍便過去了,亦不讓她轉校,想她專心備戰會考。「我每天像赤裸裸被攻擊,自尊一層層被撕破,覺得找不到東西掩着直面而來的傷害,或把自己藏起來逃過這一劫。」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去年4月發佈有關學生幸福感的報告,顯示香港校園的欺凌問題相當嚴重,差不多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曾遭欺凌,比率為全球之冠。
受訪的5000名本港學生之中,有32.3%在過去一個月內曾經受到欺凌,包括遭到襲擊、排斥、威嚇及作弄等,這個比率為全球最高,遠超澳門(27.3%)、新加坡(25.1%)、英國(23.9%)、日本(21.9%)、美國(18.9%)、韓國(11.9%)和台北(10.7%)。

那幾年當心情再次崩塌時,她就到家樓下的公園發呆,想想人生和每天應怎過。

戴上一個「快樂」的面具

會考失意後,她到夜校重讀,一班舊校的欺凌者也在班上,她晚上依舊是被欺凌和排擠,但決定要讓自己日間充實快樂。她誓要讓欺凌她的人刮目相看,證明自己的能力不因樣子或身型就被看低。
她朝7晚12上班又上學,全職在安老院當活動助理,放假就向外跑,去沙漠體驗生活,往大西北山區當小老師,參加航空公司的交流活動,赴澳洲學揸小飛機,還與朋友辦年宵賣物。日子精彩忙碌,每天時間排得滿滿,她滿有成就感、覺得這就是快樂。
「妳表面好開心,但每日只在扮演怎樣快樂。」有夜她的歷奇導師對她說。思敏聽畢淚流不止,發覺當年逃離地獄後,受欺凌的陰霾一直在她身上,她卻從沒處理那些不快的記憶。

「我醒覺自己努力擺脫中學的影子,卻戴上了一個面具,日子虛偽地過,追逐快樂原是為逃避還未消解的痛苦,原來一切只是自欺欺人。」那一夜,所有傷痛都一次過被喚醒。

思敏說靈魂出竅就是感覺自己身體多出一個靈魂,能夠從身體飄出來飛到半空,患病那時她覺得這樣好真實。
出街「被監視」:覺得有人望住自己

之後的日子她開始迷失,每天思疑自己究竟在做什麼,世界與她發生了什麼事。當時她已是副學士先修的學生。有天與要好的同學小爭執,小休時同學指着她破口大罵,「她罵了很久,我那刻很驚慌,驚得跑出課室,抱着另一個要好的同學嚎哭,最後坐在後樓梯不停哭。我覺得自己很差,我影響了別人的情緒,令別人失控地罵我。中學畢業後努力建立和維繫的的人和事,好像又回到了當年被欺凌的日子,沒有好東西留得住。」
那天之後,她開始失眠,清醒的時候眼淚不自覺流下來,心裏的痛苦也跟着滲出來。「痛苦如此實在,終於成為我生活的真實一部分。不能再逃避。」媽媽帶她看家庭醫生,吃過安眠藥和鎮靜劑後,依然很多狀況。例如她夢見被人監視亂過馬路,然後被錄影和拘捕,後來踏出家門往人多的地方,她總覺得周遭有人看着自己。她每天上學途中會莫名驚慌,一定要拿着電話與家人保持通話。有天媽媽電話打不通,她立即慌着下車跑回家。回到家裏發現空無一人,她再次大哭起來,鄰居聞見被嚇壞,急忙替她找上家人。
因為多次情緒失控,她被家庭醫生轉介看私院精神科醫生。首次診症就問了她許多問題,例如:「你有沒有被監視或看到一些奇怪或靈魂的東西?」醫生問。「有。我更懂得靈魂出竅,睡覺時看到自己的靈魂從身體飄出來,再飛到高空看着自己的軀殼。」思敏答。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她確診患上思覺失調。那年她19歲。
曾經有朋友不明白思敏何以為了寶妍傷心了那麼久,思敏:「有些痛苦不能比較,只有自己才感覺到是否好過來。」
好友自殺:我覺得自己罪孽深重

好友寶妍在她罹患思覺失調期間自殺離去。這個與思敏一樣患抑鬱症的女孩,是她的鄰居,小女生像孖公仔般每天出雙入對,互相到對方家裏作客玩耍,分享彼此苦樂。思敏口中的寶妍,性格與她很相似,都是大情大性、感情豐富的人。
那個自殺的晚上,寶妍在家中窗台一躍而下,了結所有病患痛苦。「我們童年至長大後的承諾──一齊病好返,一齊住一齊生活,所有也在一夜間煙消雲散。我也想過跟着死去。」她不斷責備是自己顧着去澳洲交流玩樂,來不及阻止好友輕生。自此她每天躲起來傷心,做什麼也提不起勁,「我不值得擁有快樂和開心,我要一輩子記着自己罪孽深重。」
痛苦不斷重疊,思敏說日子很難過。有段日子她專注力、記憶力和平衡力都很差,試過太記掛一些往事,呆坐辦公室一個下午也完成不了工作;別人上一秒的說話,她下一秒就忘記得一乾二淨;好端端一個人站着也很易跌倒。「我一度懷疑自己腦袋壞了,想去掃瞄照照個腦。」那是思覺失調病徵作怪。

她以為吞下藥物後,就能像傷風感冒般很快康復過來。但藥到不一定完全病除。寶妍之死讓她好幾年也不能好過,還有治病期間遇上重重覆覆的生活挫敗,讓她自覺人生是否已萬劫不復,那麼自己的不幸是從何而來?後來她找到答案,詳看下集。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大媽吾好隨地屙屎。屙完屎要抆屎。 香港太多人。大陸佬  大媽吾好黎喇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怕被知患精神病:吃藥是一秒的事,害怕是一輩子
治病初年,思敏求職遭歧視、上班被質問,生活和工作挫敗不斷。她以為吞下藥物後,承受一連串副作用如嘔吐肚瀉、手震和全身瘀傷後,思覺失調和抑鬱症就能好過來,很快回到未患病前安好的自己。
但原來精神病像糖尿病像癌症,康復後也要覆診觀察、以防復發的長期病患。當一生也將與精神病和它的副作用同行,思敏反問這樣的人生是否已萬劫不復,自己的不幸又從何而來?她害怕別人揭穿她患精神病的種種不幸——但為什麼這些「不幸」會讓她和別人覺得可怕?大概來自可怕本身。
攝影:吳煒豪

思敏如今每天服極少劑量的思覺失調和抑鬱症藥便夠。13年前確診患精神病後,她先獲處方鎮靜劑,轉服血清素和思覺失調藥後,她整個人不明因由地不停抖震,不久有天更突然暈倒送院,證實鎮靜劑上癮,需要再服食少量鎮靜劑,然後遞減份量戒癮。

思敏從家庭醫生轉介至私院精神科,最後來到公院,這些年來她調過幾次藥,「很多病人怕加藥,但我不怕加藥,只要是醫生臨床決定,準確判斷我的病情。」








(吳煒豪攝)
"思敏現在於一間精神復康的社區中心當活動助理,有時教烹飪班,有時當接線生,每天都忙碌充實

吃藥之苦 副作用纏身

渾身顫抖屬小事。確診後大半年,她像許多精神病人一樣,需要不斷調藥,直至試到一種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醫生對她說,每款精神科藥物可以有過百種副作用,包括手震、食慾不振、作嘔肚瀉、眼壓偏高、瘀傷等。這些思敏都嘗過。即使在8個月後試到第三次藥,終找到適合的藥,部分副作用依然有。

例如她的手腳會因輕輕碰撞或抓癢而瘀傷,除了要忍受痛楚,更怕被人看見、誤以為被毒打。又有一款藥讓她嗜糖暴肥,曾一個月內由130磅增至185磅。「我照鏡望見自己的身型就難過,亦不敢見人或拍照,我想誰也不希望自己變成大肥婆吧。」

思敏開始明白,為何精神病患者如此抗拒服藥、覆診、入精神病房,或想盡辦法從精神病院偷走出來,死也不願回去。

吃下精神科藥物,加上經常哭,思敏至今眼壓都偏高,經常頭痛,又害怕自己遲早青光眼,故陽光猛烈的日子,她會戴太陽眼鏡上街。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入精神病房前脫光外衣檢查:當刻尊嚴被奪去

在患病的年月裏,她入過一次精神病房。她記得在醫院更換病人衣服前,需要脫光外衣被護士檢查,看哪裏有傷口,及身上有否藏着傷害自己的物品。脫剩內衣內褲那刻,她自覺站在醫護人員面前,尊嚴和私隱都被奪去。

住院期間她做手工、看書或最多偕病友打麻雀,亦幾乎與外界斷絕聯繫。每天只限三次15分鐘打電話,撥號的資料也要登記。而且,為防病人吊頸或服食什麼自殺,毛巾、沐浴用品全由醫院提供和保管。

「很多病友形容精神病院如監獄——囚犯不被信任的感覺很差。我明白的。從醫院角度,他們活捉病人是為留住寶貴生命和提供治療,想他們康復重投社會。」她回想過去一幕幕情緒失控的自己,「我寧願被人監管看護着」,長痛不如短痛,「我很想盡快好起來,過回正常的生活,所以一直以來都非常聽醫生和護士的話,一步步接受治療。」

思敏:「千萬不要對精神病人說食藥之嘛,好易咋嘛」,每次食藥、每次的副作用都提醒她是個精神病人。

見工「歧」遇記:「我唔想呃咗份工返嚟」

當思敏按部就班完成治療後,病情漸穩定,她想重投社會。但是見第一份工時,見工表格有一欄問道:「你有精神病紀錄嗎?」

這條問題的旁邊還列出多項精神病供剔選。「我頓時尷尬不堪,為什麼一間關懷弱勢的慈善機構要這樣問?他們怕我工作能力不如『正常人』?或是怕我在公司發狂亂襲擊人?」

不堪的感覺延續到面試時。面試的上司特別「關心」她的病情,又問及康復進度。思敏如實回答,「我不想犯『詐騙罪』,令他們覺得我呃咗佢哋,呃咗份工返嚟。」

那個機構最終沒有聘請她。「可能我落選不因自己的病,或是其他求職者比我更適合勝任。所以向平機會投訴無用的。」自此她不再告訴上司或同事自己有精神病。
服藥初年她會嗜睡和精神呆滯,工作能力下降,她害怕上司和同事知道自己有精神病,當時每天都像在捱,只想盡快捱過去好過來,有天擺脫精神病人的身份。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我像一個犯過案的更生人士」

後來她成功應聘一份玩具圖書館的工作。上班一周後,上司問她為何沒有笑容。「我工作時忘記了笑容。」她只敢這樣答。「我不敢告訴上司和同事,自己有病要食藥,早上藥力未散,通常會較呆滯;而且抑鬱症的本質就是不快樂,其實很難擠出笑容。」之後的幾份工,她都被問及何以不笑,「妳係咪扮酷?定妳慣咗寸寸貢咁嘅樣?」又被質疑何以常請病假看醫生,翌日上班看來又似無病無痛。

每次被這樣問,她都百般難堪。「他們不知道我有病,所以總不明就裏地問問問,但我要怎樣開聲講?每次問及,我的心就慌起來,就像一個曾犯案的更生人士,改過自新後仍被揪着衣領問『妳係咪賊?妳係咪偷嘢?』。」



思敏說許多精神病患者不肯再服藥和覆診,部分因為不能接受自己下輩子都要這樣過。

社會歧視康復者 康復者也歧視自己

鹽花不斷的灑在她傷口上。走到外面世界後,她原本好起來的情緒,再度崩塌,她再次為自己病患與經歷傷心起來。

明明她極力想擺脫精神病人這身份。

有日她怨歎地問醫生究竟何時才醫好?醫生反問:「怎為之醫病?若食藥代表醫病,妳每天用一秒吞下藥丸,一年才用365秒醫病。」

這刻她才恍然大悟,「醫病」是一秒鐘的事,會否復發,卻是一輩子的事。精神病將伴隨她一生。「我們每天要承受副作用帶來不適,害怕情緒又再次不由自主或一天經歷『一年四季』的心情。」思敏說。

她問自己為什麼如此害怕一輩子也在醫病,為什麼害怕別人知道她一輩子也在醫病。


若精神病是一輩子的事,她要怎教自己接受是個精神病人、教人理解這個病?要怎樣大大方方向別人承認自己就是「黐線」


  • 據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上月調查,社會對精神病康復者的偏見和歧視一直未消除,這令不少思覺失調康復者也難以接納自己,甚至出現自我標籤的負面心理狀況,當中15至25歲的個案中,有近4成有中度至高程度的自我標籤。
  • 這些「自我標籤」包括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是思覺失調患者(61.8%人同意)、這個身份會為我生活帶來不便(56.2%人同意),以及是一個負累(53.2%人同意)。
  • 港大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指,思覺失調康復者的自我標籤是個由內化公眾標籤而成,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社會歧視康復者,康復者也歧視自己。

若患病已是她無法扭轉的命運,思敏那些年一直在想怎樣安然讓自己和別人接受她就是個精神病人。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患思覺失調與抑鬱 寫自傳面對過去:黐線又如何

好友寶妍自殺讓思敏不斷自責,若不是顧着去澳洲交流玩樂,她便能阻止好友輕生。她認定自己就是害死寶妍的兇手,自覺罪孽深重每天在家淌淚,下半生不值得擁有快樂。為治療這個創傷,社工和心理學教授與她重演寶妍自殺的晚上:即使她睡在香港家裏的牀上,亦依然聽不到寶妍攀窗的聲音,沒有人行前阻止她,最終她依舊一躍而下,由父母發現女兒自殺身亡。
思敏開始明白,若歷史過去後什麼事也無法再扭轉,怎樣安然接受自己這些年來的痛苦。包括她高中三年遭受欺凌,致患上思覺失調與抑鬱症。她說患病13年來鍊成今天的這個她,但她不會謝謝曾傷害她的人。她仍拼命生活和工作證明自己能力不因病患而被看低。她想大大方方告知予世界有這樣一個「黐線」病人。
攝影:吳煒豪

思敏走到一個陌生的墳場,來到一個墓碑前,一邊痛哭地用雙手不停挖,一邊說,「很對不起,是我錯,都是我的錯,很對不起,很對不起…..」,她不停地喘着氣痛哭,呼吸愈來愈困難。墓碑裏大概是好友寶妍。

畫面又一轉,她站在課室的教師桌前,指着欺凌她的同學:「你們知道我有多難過?你們將快樂建立在我的痛苦上,從沒想過這對一個人有多大多深遠的影響,你們知不知道我每日都帶着這份沒尊嚴的心情痛苦地過!」


當年受欺凌後,有人問思敏為什麼「咁小器」、「玩吓咋嘛」,她說自己也不願才提起這些往事,但往事卻曾深深傷害了她。

情緒爆發後,思敏每天躲在家裏不停地哭,看着自己內心的傷痕就難過。

幾次病發原來只是一個開始,思敏那時沒想過自己已跌進一個情緒的深淵。





想起中學的日子,想起有人欺凌她、放聲叫她「欣宜」,思敏說至今仍覺得是人生最痛苦的記憶,她扔掉所有紀念冊和通訊錄,只剩下少量照片,「好想一個刪除鍵全都刪走。」










若患病已是她無法扭轉的命運,思敏那些年一直在想怎樣安然讓自己和別人接受她就是個精神病人。




面對中學創傷的勇氣

這兩個畫面在她患病的首6年,幾乎每晚都在噩夢中出現。醫生、社工和心理學家說,她的感情被壓抑在15、16歲,之後幾年沒好好處理過往創傷,於是情緒就在她患病初期失控地爆發。她很想忘記這些不快,但愈想忘記,卻愈真實地反映在她的夢境裏。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在思敏心底裏中學是她人生的污點,自畢業那天,她再也不想踏入中學校門一步,或再見到任何老師舊同學。直至有天她在街上遇見當年的英文老師,問她何以近年很少出現在舊生聚會?思敏道來自己的近況與健康,老師再三追問她患病原因後,聽畢答案就大歎了一口氣,替她婉惜。「我沒想過自己在畢業後有勇氣面對中學老師。當時我說待完成手頭工作再約她吃飯聚聚。」

思敏很喜歡動物,覺得牠們最純粹,不像人類或人際關係般複雜。
13年來沒有一句道歉

師生聚舊那天,老師第一句便問她:「其實你有否覺得學校對你有虧欠?」思敏心中一沉:「有!有一段時間我嬲學校和同學傷害我,令我失去13年自由的人生,我相信如我沒患病會有另一段人生,我可能已結婚或有孩子了。」

如今已30來歲的她曾想像過自己的未來會如何美滿。她曾歸咎欺凌者毀掉她的人生,卻等了13年也沒得到一句道歉。「我曾經不停自問為何偏偏選中我,為何我沒做錯事卻要受傷,承擔他們欺凌我的後果和愧疚?但漸漸隨着年月,我的憤怒和憎恨淡化。我知道無論多久後,我也得不到答案。」

思敏反問自己,難道舊同學今天承認過失和道歉,就可以挽回她這些年來失去的一切。

「一段傷痛不能用一句對不起就了結。」她開始對所有傷害與遺憾釋懷,讓自己好過。「我也要接納那時的自己把多年委屈藏在心裏,一直沒處理,直到情緒爆發那天,什麼都來了。」

當年「好真」的幻覺和幻聽,在她持續吃藥後漸消失,她開始能分辨不存在的東西。亦只要依靠少量藥物,她便能自理生活、控制情緒。

上過專為精神病者開設的瑜珈班後,思敏說自己的心情好起力,記憶力、專注力和平衡力都恢復過來。
病患康復後鍊成的她

如今,縱使每晚仍會失眠睡不好,偶爾驚恐發作或突然憂鬱低落,她已學懂與病患共存。半夜醒來睡不著,她就泡咖啡烘麵包,或寫西洋書法、畫畫送朋友。她自侃樣貌、身型和才能都像卡通片《多啦A夢》中胖虎的妹妹「胖妹」,尤其當她戴上畫家帽,拿起畫筆畫畫的時候。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