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未有政策安置寮屋劏房戶
雖然銀行願意暫停行動,但居民未來的生活依然未有著落。在現行寮屋補償政策下,只有1982年登記的人住屋,而居民又生活了一定年期,才合資格參與入息審查上公屋。而近年的鄉村拆遷裡,我們見到也不是所有村民都可以參與其中,例如橫洲百多戶村民,直到今日依然只有不足十戶能夠上公屋。而私人土地上的迫遷,政府多數視之為土地糾紛,也甚少聽聞有住戶可以獲體恤安置上公屋。
在大帽山腳,有很多分散村落都有不同類型的寮屋劏房,出入不便,環境衛生也不理想,有些分租的寮屋劏房只有50呎大,要十戶共用一個廁所、沒有自己的廚房等。這些單位環境惡劣,但租金卻跟一個正規的公屋單位相若。居民長年在這種不適切住屋生活,不但心情、精神面臨巨大壓力,而且也容易生病、跌倒。他們要外出也不容易,為節省燃料只能靠柴火煮食。
這種居住環境,在高度城市化的香港可謂難以置信。可是,房屋需要因為政府高度市場化的政策,公屋單位落成量遠追不上長遠房屋策略的數字。2016年公屋與私樓落成量相若,同為約14000單位;正當政府「全力覓地建屋」,但另一邊卻繼續向地產商賣地起豪宅。當政府將「熟地」賣走,轉移就向有人居住的社區或綠化地帶、郊野公園埋手,聲稱土地不足,要散村村民犧牲。
芙蓉山村
政府邊收地起公屋邊賣地起豪宅
粉嶺高爾夫球場將於2020年約滿,有團體估計這片不需要平整的熟地可建大約9條水泉澳邨規模的公屋。可是有消息稱政府現時正想辦法幫高球場續期、運輸發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指,不同政策局有不同的意見,也拒絕公開之間的討論。律政司司長的僭建被視為無心之失,基層為世所迫地住入寮屋劏房就被地政、地主喊打喊殺;城中富豪繼續有地打波,基層百姓就連屋都無得住,一場波已足以夠公屋居民交兩個月租;而郊野公園作為基層市民共享的綠化空間,卻就因為政府戶產政策向地產商傾斜,被政府拿來起樓,這突顯了香港的土地資源實在分配不均。
芙蓉山村的事件是只是折射了香港房屋問題的一角冰山,近年眾多不適切住屋面臨政府或地主拆遷,富者田連仟佰、貧無立錐之地已成為新常態。政府不解決房屋問題,同時大力取締劏房,以治標方式對基層的居住空間開刀,階級愈低就愈住愈細愈住愈遠。2017年尾的洪水橋寮屋劏房奪命火警向政府響起警號,可惜多年的訴求只換來陳帆局長的一句「頂住」,令人痛心。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8-01-12 13:35:54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