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晞旻批政府製造假對立 威脅市民「上唔到公屋」
馬屎埔村民區晞旻仍然記得,政府力推東北發展計劃時,將受影響村民與基層市民對立起來,「佢會成日同人講,東北啲人唔走,好多人等緊公屋就上唔到公屋。佢就將兩班最弱勢嘅人產生對立,其實唔係咁樣。」她批評政府在覓地過程製造「假對立」,真正土地問題源自港府的高地價政策,令市民上樓越來越難。
區晞旻指,政府覓地有很多選項,包括軍營用地、粉嶺高爾夫球場,亦可將重建項目土地留作興建公屋,「如果政府覺得起公屋好有逼切性,點解原先何文田嘅公屋屋邨(地皮),你會起豪宅呢?觀塘重建地方你又起晒商場、酒店?」
土地大辯論料探討公私營發展農地,區晞旻認為,社會忽視農地價值,本港只餘下4,000多公頃農地,對本港農業發展和維持一定食物自給率很重要,若以石屎填平發展便難以回頭。
馬屎埔自恒基收地後,部份農地被圍封。區晞旻指,相關地段因為無人打理和疏通淤塞,夏季大雨時水浸情況增加,加上無人清理雜草,滋生蚊蟲,村民憂慮日後發展地皮,打樁工程或影響房屋結構。
東北抗爭者曾以蕉葉為記,黃浩銘(左)與馬屎埔村民區晞旻(右)閒聊,村內現時只餘數十戶人留守。
土地小組明諮詢 公私合建居屋最矚目
土地供應大辯論明日展開,最矚目的建議料是「新公私營合作」,開發發展商手上逾千公頃農地。該選項建議政府放寬發展商農地的地積比率,並負責提供基建,發展商就要提供首置盤和居屋,並且補足地價。不過,消息預計最多只有200至300公頃的農地在短中期獲開發,預料以往曾被城規會否決申請改劃的農地,或成首批「新公私營合作」的對象。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為今次諮詢將印製一本80頁的小冊子,透過數據說明現時香港土地短缺問題,繼而提出18個增加土地供應選項,其中4項為短中期、6項為中長期和8項概念性建議。小冊子封面以「貴、細、擠」三字,觸動港人對房屋問題的神經,配以「增闢土地,你我抉擇」、「土地匱乏,如何解決」揭開這場為期5個月的大辯論。
面對本港未來8年即至2026年急需找出815公頃土地,以滿足各項用地的短缺,包括108公頃住宅用地的短缺。社會勢必聚焦4項短中期的措施。諮詢文件指,這4項措施包括760公頃未被列入發展區的棕地、發展商1,000公頃新界農地、私人康樂用地如170公頃的粉嶺高球場、或重置康樂設施如12.5公頃的屯門康樂體育中心。但消息指,即使上述措施並行,2026年也不可能應付815公頃的短缺。
諮詢報告會花相當篇幅,提及如何開發利用發展商的農地儲備,粗略估計四大發展商手上有不少於1,000公頃新界農地,面積相等於全港公私營房屋總面積四分之一。消息指農地有多種,政府不傾向開發一些不在發展區的農地,因為這較開發在發展區的農地更困難,故傾向把以往曾遭城規會否決申請改劃、在發展區的農地列為首選,估計1,000公頃中,最多只能開發約200至300公頃。消息估計,發展商會在獲准改劃的農地建低密度豪宅,故諮詢文件提議透過提高地積比率,釋放土地潛力,發展商獲多建的面積要提供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早前所說的「等值」房屋,預料是上車盤或居屋,因發展商抗拒公屋建在旁邊。政府則負責基建設施,詳情由政府和發展商商談,建築費由發展商繳付。諮詢文件表明,發展商需付十足市價改劃土地。補地價過程須公開、公平、透明,政府會以獨立機制和一致準則審核申請,確保符合公眾利益和政策目標,免被指官商勾結。
居屋需求殷切,明展開的土地供應大辯論當中,料以「新公私營合作」居屋最矚目。(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