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一家四口則居於98呎劏房。他坦言,由於過去業主不斷加租,近幾年已多次搬遷,亦由港島搬至九龍區。他坦言,現時單位每月租金要4,500元,平日需要「節衣縮食」交租,但最難受是眼見子女生活欠佳,「地方不足,平日要開枱做功課,但一開枱兩個仔女就會鬧交,因為屋企太細,好容易撞到。」
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0平方呎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早前訪問了68戶劏房戶。結果發現,劏房平均面積為136.7平方呎,平均住戶人數達3.07人,人均居住面積卻只得49.6平方呎,遠低於公屋單位的最低,配置標準75平方呎。平台組織幹事黃嘉浚形容,劏房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僅與兵乓球枱相若。
調查亦發現劏房的平均每月租金為4,506元,而住戶的平均入息約1.4萬元,平均租金佔收比率達36.2%。平台組織幹事陳穎彤直言,有觀塘區的劏房戶租金達7,800至6,800元,反映劏房戶租金壓力沉重。
劏房租金綜合指數達4年新高
今年的劏房租金綜合指數為411.3,較去年升約4.5% ,更達4年新高。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去年12月的平均工資較前年同期上升3.8% ,反映劏房戶租金開支增幅高於工資增長。
研究亦發現,劏房戶的平均租金佔家庭入息比率36.3% ,較去年上升近3%,反映劏房戶面對沉重的負擔,他們只能節衣縮食,壓縮其他生活開支,以應對租金上升壓力。
「奇則」湧現 拆去主力牆
除了被濫收水電外,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組織幹事洪一蘭表示,現時劏房戶「越住越怪」,有劏房的廚房及廁所相連,甚至出現「上床下廁」。同時,有工廈劏房戶更要使用公眾廁所,情況惡劣。
陳穎彤又指,劏房業主為賺取更多利潤,會把原有廚房及廁所拆去,甚至將露台納入室內空間,部分更會把主力牆拆去,令劏房出現安全問題。
賴建國
賴建國:18個選項發展時間太長遠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表示,公屋輪候冊申請數字不停上升,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提出18個選項,發展時間太長遠,故應先興建過渡性房屋。
他建議,政府可利用閒置建築物或校舍作過渡性房屋,房協豁下的未補價居屋亦要設租金標準,並以住戶收入25%為上限,令基層家庭可受惠。
阿海一家四口居於98呎劏房,由於過去業主不斷加租,數年內曾經歷多搬遷。
黃嘉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