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土地&住屋 » 香港青年的蝸式共居:不怕環境狹小,只想擺脫孤獨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香港青年的蝸式共居:不怕環境狹小,只想擺脫孤獨
他們說,共居是為了認識朋友、排解孤獨,但深知港人只會以呎數、租金去評價其選擇。「外面的人都說,住得這裡的人頭腦都有問題、沒錢、三教九流。」阿聰苦笑:「連我父母也很反對,說這只是果欄附近一棟唐樓裡的一個板間房。」宿友小葵在旁笑應:「其實這裡的人好有錢,老師、社工、醫生、做銀行也有,都是很正常的職業。」

這棟公寓是位於旺角登打士街的「書匯」。幾個月前,有市民參加公寓「開放日」,繼而在面書上載睇樓相,展示一層22個宿位、一開房門差點撞到椅子、房間以木板間隔的環境,引起網民公憤,認為是「真劏房、假共居」,把60、70年代的板間房、籠屋再度常態化——只差在裝修走文青風,木質裝潢、貼滿小清新海報,地方也打掃得挺整潔。

如圖所示,一層唐樓群居22個人,太空倉位3500元、單人房5500元,包保安和水電,共享天台、廚房、廁所、淋浴間,你有興趣租住嗎?

月薪均達2萬元以上,同是從事創意行業,年僅24和26歲的小葵和阿聰,原本可負擔更大的唐樓或大廈單位,甚至曾入住過服務式住宅,最後卻寧可蝸居以上狹窄的青年共居公寓。

我們入屋參觀,嘗試向大家呈現實況,到底書匯是否窮青的恩物?且看大家對「共居」的理解為何。

(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兩位租客都用了化名。小葵是住客兼書匯母公司的職員,平日投入參與宿舍活動。)



書匯位於旺角登打士街,遠離市中心的煩囂,但也意味這處地價呎價本來就便宜。年輕人共居不孤單:「一個人住700呎單位太空曠」小葵曾租住過700呎服務式住宅,環境別緻高雅,卻嫌棄地方太大像酒店,欠缺人情味,棄租搬入書匯,還要選擇面積最小,空間只達一個轉身位的太空艙。「我不想選單人房,因不想困在裡面,膠囊位能迫自己和人交流。」她剛畢業不久,創業已有不錯成績,具備經濟能力,以往與朋友夾租,每人7000元也租得起,但住不夠3個月就棄租,原因是朋友經常不在家 :「剩下我孤零零一個人,用不著那麼大空間,感覺有點嘥錢。那時好悶,我常叫朋友上來玩。」她剖白道:「一個人對住700呎,那種感覺真的好空虛,覺得人生好寂寞!」阿聰點頭稱是,說是深有同感。他經常遙距工作,不一定要返公司,變相常駐家中,加上有家族生意要兼顧,幾乎24小時與屋企人共處。他希望能獨立生活,擴展人際網絡,故決定搬出來與同齡人共居:「我想接觸更多年輕人,對我的創作是好事。」

他坦言,父母知道他想入住「書匯」,曾建議他找大點的唐樓獨立單位。但阿聰堅持共居理想:「老實說,和朋友在外租雙人房,價錢也差不多。但朋友返了工,我又變回一個人。我不想對住四面牆。」

最後,他與老友一起搬進書匯的雙人房,月租一萬元鬆點,兩人攤分約5000多元。雙人房間隔就像一般大學宿舍,只不過兩張床中間的「走廊」是微型版:「叫做有點空隙,床下方有櫃可放東西。」


書匯的裝潢精美,地方清潔,但睡覺空間異常狹小。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集體蝸居:廚廁共用,一層22租客,共容納110人

據當天實地考察,大空艙床位望上去非常侷促,有點像新興的棺材房。記者曾躺下去測試空間大小:坐著剛好不會撞到頭,旁邊有簡單的儲物櫃,和一個貼牆拉開的手寫板,與鄰床和上隔床皆是一塊木板之隔。床位唯一的隱私保護,就是倉前拉下來的垂廉。

單人房的大小,則與兩張太空艙位相約。碌架床下面是窄小的書桌,桌子附有書架和抽屜可放物件,床下方也有細櫃。但與太空艙位一樣,儲物空間不足,低估了年輕人的家當數量。

阿聰住的雙人房,無論是櫃子、書桌、床位都以木板間隔。他承認隔音功能不好,講電話時很不方便:「無想過上下flat聲線都傳到,隔離床睡不到覺,常問我可否再細聲點。」部分宿友難以入眠,小葵講電話要上天台去。

阿聰最介懷廚房的大小,目測僅兩個半成人身位,只能放到一部電磁爐。他說,這是業主集團Synergy Biz Group以前慣做「學生生意」所致(於紅磡的SynBOX),「學生市場是食個公仔麵,煮下頹飯就算,但出來工作,放工真的想買餸、煮點好的來吃。」

他曾向業主反映,業主指新的廚房將設於新一棟(隔壁)宿舍的地舖,予所有宿生共用。至於洗手間,則分為座廁和企浴,每層各設4個,予22位宿友其用,洗手盆設於公共空間。



photo credit:
垃圾房,變靚屋
座廁和企浴分開,廚房沒有抽油煙機,予22人共用。


新開的共享廚房,予兩棟宿舍的宿生共用。



書匯發言人指新的廚房佔地過一千呎。新型蝸居:間隔不到頂據記者觀察,房與房、房與太空艙、太空艙之間,皆以不到天花板的木板間隔。間隔是厚身及堅實的硬木,但若爬高一點,隨時可窺見鄰床動靜。小葵指單位已男女分流,透露這是建築條例的考慮:「聽說不可起太多牆,間多幾個廁所或房,就會match了劏房的定義。」


一層樓1600呎,間作22床位,近一半空間拿來做廚廁,每人可用空間約36呎。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翻查法例,床位的間隔沒有與天花板相連,不屬於「分間樓宇單位」(俗稱「劏房」)。身兼建築師、致力改善基層居住環境的起動社Comma發起人麥喬恩表示,書匯由約50年樓齡的唐樓翻新而成,在結構沒有大改動下,只須跟隨唐樓的舊式條例:「即係無咩條例,好寬鬆。」麥喬恩指出,最新的建築條例要求高很多,如採光、通風要達至標準,「舊例通通不用做。」據記者觀察,書匯的群居睡房中的窗戶緊閉,即使是白天,也要開燈、開冷氣。

記者曾向書匯查詢,發言人解釋,床位的間隔不到頂,就是為了通風之用,讓冷氣流通得更好,以免太過焗促。他亦表示,書匯有入則小型工程,因翻新舊樓時必然涉及改動,但該小型工程不屬「分間樓宇單位」(劏房)工程;至於是何種的工程,公司指議題敏感,不便向外透露。


起動社麥喬恩是建築師,也是Comma發起人,致力改善基層住屋環境。

問書匯的建築危險嗎?麥喬恩指,書匯「猛咁間唔到頂的板間房,在屋宇署眼中不影響樓宇結構」,亦因此避過「房間」的定義:「屋宇署不會管!」但談及與創辦人同是建築師,他就稱:「人各有志,佢做得生意,梗係想賺多點。」書匯發言人就表示,正因書匯屬「則樓」,團隊由建築師及工程師組成,必定運用專業知識發展:「我們是完全合法」。

據麥的說法,書匯最接近「床位寓所」定義,即床位間隔不必達天花板,提供12個或以上的單人床位。但業主集團把一層分成兩個單位,每單位住11人,剛好比法例定義的少1人,不受《床位寓所條例》監管,免卻申請床位寓所牌照。雖然密集的太空艙貌似青年旅舍,書匯亦不落入《旅館業條例》對「賓館」的定義,因客人租期超過28天,無須申請旅館牌照。


書桌的闊度達兩個F4File大。

photo credit: 垃圾房,變靚屋新型蝸居:平均呎租45元與「豪宅劏房」傲林軒相似,書匯同是打著「共居」旗號。以往劏房市場是,小業主買下一個單位,再分割成2至4個套房,大多有獨立廚廁,賺取利潤;書匯則是由大業主集團購入整棟舊唐樓,以「共享經濟」為名,廚、廁、廳由每層租客共用,騰空更多床位出租。

據創辦人鄭穎琛說法,書匯整棟樓包裝修的成本是1.5億元,若全部床位租出,每月租金收入達60至70萬元,回報達7厘。據差餉物業估價署2月公佈數字,九龍區細單位(431呎以下)平均呎租約33.6元,但據書匯發言人表示,書匯整棟大廈的平均呎租為45元,高於市價34%。

但今年3月尾,書匯獲頒「商界展關懷」標誌,社會服務聯會肯定業主集團Synergy Biz Group有盡企業社會責任。住客阿聰也認為,業主沒有存心謀利,只是政府過於官僚守舊,間隔不好是因修改法例困難:「如果香港人少點泛政治化,因應新事物或start-up出現改條例,就不用搞到咁啦!香港法例寫得這麼死,限制好多人的發展。」


《大學線》提供淋浴間的圖片。

青年:享受社交,比住得寛敞、隱私重要

地方擠迫沒隱私、硬件功能不佳,為何住客仍然留在書匯?小葵及阿聰異口同聲:「都是為了人。」

兩人皆享受大學的宿舍生活,想找回那種青春感覺。「我以前住新hall,hall life不多很遺憾,但一直渴望與一班人朝見口晚見面。我是家中的獨女,想有人一起玩,但畢業後同學朋友都很難約。」小葵說。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阿聰大學時住過重視集體生活的宿舍:「我本身有兄弟姊妹,但結婚的結婚,全部搬出去住,剩下我和爸媽在家。未搬入來前,我(對書匯宿友)的期望是未去到兄弟姊妹,但有小小相似,起居飲食、發生什麼都可以幫忙,多點溝通。」

阿聰住了半年,小葵住了3個月, 事實和期望有沒有落差?

阿聰苦訴:「是識到人,但本身打算再close點。可能不再是大學生,大家要返工、生活,投放在這裡時間不多……與住hall時的連繫差好遠,你不再有學生的自由,以前可以走堂玩hall活動,但現在大家都是夜晚才回來。」

小葵笑說,她則一個禮拜只回來3、4次,在屋企和書匯兩邊走。「我和家人關係挺好,但家人做中醫重視養生,管得比較嚴,不能工作到好夜,在家也很易偷懶瞓著。」她的公司在銅鑼灣,家則在炮台山,距離上家比書匯方便,但後者提供自由空間,讓她適時遠離父母的制肘。

書匯中男生比女生廚藝要好,偶爾煮飯一起吃。小葵笑說:「有人煮早餐給你吃,好感動,又會約埋食晚飯。我不懂煮,成日痴餐。」她拿出相片說,單憑小小一隻電爐,宿友也能煮到一隻魚,弄到豐富的早餐。


小葵提供宿友煮出來的早餐,予所有人分享。
小葵提供單憑一隻電爐也能煮出一尾魚,小葵很佩服宿友的廚藝。部分人好摺,欠人際交流,浪費宿位

但阿聰依然認為,書匯與想像中的共居差一截。台灣青年公寓「玖樓」的創辦人潘信榮說過,共居是讓城市中一個個分開了的個體,再度走入社群,達至單人也能成「家」的理想。室友未必親如兄弟姊妹,卻能建立朋友以上的關係。

書匯不像大學宿舍,不強制人做運動、比賽,或迫人聊天,這裡活動很輕鬆日常,但仍有人從不參與:「有些人住了半年,你都不知他的名字。」阿聰說。頭幾個月很少活動,有些人很不滿,一和二樓的租客慢慢流失。

事實上,每位租客入住前,必需填妥一份意願表格,經過簡單面試。阿聰認為,書匯還在試行狀態,把關做得不夠好:「一些不太合群的人都入到,我覺得浪費了位置。」

在書匯官網瀏覽入住表格,發現問題共23條,圍繞對私隱的要求、遇到爭執的取態、個性和習慣、對群居和獨處的看法、旅行投宿的喜好等。

阿聰把表格填得滿滿,但形容「無interview可言」:「問我做什麼工作,為何想住,覺得共居是什麼,不太仔細。」小葵則說,業主只在導賞時粗略問過她幾句。

對外國共居模式素有研究、曾發起「一年唔幫襯地產商」的龐一鳴就指,香港新興的共居公寓由私人財團開發,以賺取盈利為目標,很難如外國的社會房屋般,提供有意義的活動予住客一起參與。「就如藍屋,它具保育意義,這類共居鼓勵住客實踐共同理念,如環保、種植等;但私人企業可能投放較少心力於搞活動上。」

阿聽和小葵則指,書匯的定位是「文青風」,業主一開始搞過數次手工藝工作坊,但住客反應冷淡。他們認為,住客即興發起的活動更吸引:「很簡單,都是吃飯、board game、打機、傾計,試過搞movie night。」


小葵提供起初書匯無甚活動,引起住客不滿,手藝工作坊亦不討好,後來住客自發聯誼,關係開始變好,但離「朋友以上」的共居理想甚遠。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不求擁有,資源共享,節省開支

共居的另一大理想是共享資源,不通過購買來滿足物慾,透過借用或分享,令設施和空間不至於閒置。這點吸引小葵及阿聰住下去,節省日常開支:「出去租房,家俬電器上網水電要錢,但這裡包晒,又有雪櫃洗衣機,這budget在外很難搵。」

部分媒體指書匯為「劏房」、「籠屋」,阿聰說:「這視乎你如何定義共居,的確和劏房有分別啊!劏房不會有common area。」又指煮食分吃是生活態度,旺角的街市菜價比天水圍便宜:「天水圍被領展壟斷,這裡便宜很多。」

「還有,隔離房瘋狂煲煙,在劏房你不能阻止他,但這裡你識得宿友,可以和他傾。」「劏房比這裡private,但住隔離的人什麼底細?你不清楚。安全是一回事,講群體、社交,劏房也做不到。」他又指唐樓大多是「無掩雞籠」,任何人都能內進,但書匯設有保安和拍卡制度。


《大學線》提供床位內部圖片。

龐一鳴曾出席書匯開放日,指該處空間共享、設有保安,但也意味失去自由和隱私:「與我想像最大落差,是空間分得極細,每人只得個床位。加上消防條例限制,床位間不可密封,與板間房無異!租金還要3000至5500多元,算是很貴。」

導賞員亦告訴龐,八時後所有朋友都要離開公寓,變相限制宿友的社交生活:「既不舒適,又無穩私,又無自由。你想播下歌也不行,要用耳機,否則個個都聽到。」

後物質時代:不想買樓,精神需求更重要

問及兩位青年,會否感嘆居住環境愈縮愈細,令大家要瞓膠囊(太空艙)?阿聰:「調返轉,我覺得膠囊是年輕人才接受到的事。」「如果有市場,證實有需求啦!無的話一早轉了其他嘢,好自然的社會供需問題,我不覺得很感嘆。」

小葵認為,樓市暴升是悲哀,但部分年輕人不看重物質:「只看瞓的地方當然很細,但若精神層面,能夠social,我覺得ok。其他住處沒有社交,青年旅舍亦是短期,只能住幾日。」

阿聰說:「香港山多平地少,地方係迫㗎啦。新界東北又發展不到,填海又唔得,你話住新界大點,但我想住市區啊!」「其實60、70年代都有板間房啦,好像《七十二家房客》,一層樓內幾家人,每家6、7個人,仲差過現在啦!」


記者參觀照片書匯的天台是公共空間,可作BBQ或打邊爐之用。

兩人看似對樓市無甚怨言,但阿聰澄清,他的意思是不一定要買樓,何必太執著?「買樓是投資品,有錢咪買,若買不起,何必追逐一層樓?只租不買,日子隨時舒服過你供一世。不如用儲下來的錢,做點小生意,不用被份工綁住,不用供樓供到死?」

小葵寧可租房,也不會買樓:「我想叫人看開點,你去買只會助長樓市。」但她說,書匯亦不是永久宜居:「人生有不同階段,現在我需要一班人,識新朋友,過好青春熱血的日子,但我預視過多一兩年,組織家庭,找到伴侶,也會尋覓新住處。」

阿聰說:「很多住客視這裡為人生中轉站,近返工地點,用更多時間奮鬥,租金平點,日後儲到錢再買樓。」「見到好多傳媒和網民鬧這裡,但社會多一個option不是壞事 ,不適合你而已,為何要反對這裡的存在?」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概念太新?還是謀利新招?

阿聰認為,共居模式在香港很新鮮,但因地方劃分得狹窄,網民一見到便炮轟,沒有深究人們住在這裡的動機。小葵指出,自2011年起政府與NGO合作,發展6個青年共居公寓,惟工程動土近6、7年還未落成:「青年都變成年,已成家立室」。

的確,現時市面的共居公寓,清一色不是做本地在職青年生意:新井光屋供應予基層、立方國際主打港漂市場、SynBOX租給大學生。位於大埔、提供80個房間、政府與青年協會合辦的共寓最快於18/19年度落成,書匯是目前唯一針對年輕人而設的公寓。


photo credit: 垃圾屋,變靚屋書匯的common area。

熟悉外國共居案例的龐一鳴則指,香港這兩、三年才興起共居,但在美國大城市如紐約,早已流行了10年或以上。翻查資料,發現美國和日本的私營共居公寓大多走高檔、新潮路線,租金比市價微高一點,但多有獨立房間,大廳的面積亦較大,放到梳化、飯桌,讓住客能享受家的感覺,惟書匯每一層的公共空間只能放到一個豆袋梳化和長桌子。

本地光屋計劃負責人曾說過,為了履行社會責任,共居公寓的業主通常會以低至市價6成至7成租予住客;成立3年的台灣玖樓亦然,租金低過同區三、四成,最低可達1550港元。相反,書匯的平均呎價高於市價三成四,把1600呎間到盡出租,可謂反共居的慈惠模式而行。龐一嗚則指,書匯的發展商是私人大財團,當然以盈利行先,很難與由社區組織發起的房屋混為一談——因財團的最高目標是把利潤最大化。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大媽吾好隨地屙屎。屙完屎要抆屎。 香港太多人。大陸佬  大媽吾好黎喇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u0315市1,12月11見咗主任,1月2日轉字s2。9月5日S3,9月12S4,派盈昌高層。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仲乜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