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午舉行首場區議會工作坊,約20多名區議員出席。據了解,有鄉事派議員在會上明言,歡迎政府向鄉事派覓地,但興建公屋後,須「分三成」。另外,有民間團體和立法會議員舉行民間商討會,討論衡量土地供應選項優次的準則,最看重的準則包括土地選項是否合乎生態環境和社會公義。
土地小組未來兩星期將舉行餘下3場區議會工作坊,首場工作坊昨在元朗舉行,土地正義聯盟、社民連、橫洲和洪水橋居民等開始前在場外請願。土地正義聯盟促請發展商交出新界囤積多年的土地,增建公營房屋,否則政府應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另邊廂,多名鄉事派區議員則在場外向黃遠輝遞信,要求放寬「鄉村式地帶」土地的發展密度。
20多名區議員出席首場工作坊,據了解,土地小組成員先簡介各個覓地選項,再由議員發問,其中元朗區議員、錦田鄉事委員會主席鄧賀年說,歡迎政府向鄉事派覓地,免除官商勾結疑慮,「你(政府)來我那裏發展,我讓你建公屋,你興建後分返三成給我,就不用覓地。」本報昨致電鄧賀年求證,他承認在會上作此建議,指政府不懂善用土地資源,但他支持政府和窮人,「元朗很多土地……你拆完(粉嶺)高球場,明日就拆馬場,後日就拆大球場?這都不實際。」至於為何要分三成,以及會否引起「官鄉」勾結疑慮,他解釋這是取平衡點,「地是我的,我要維護自己利益,那就取個平衡點吧。」
亦有出席議員提出,工作坊應有人筆錄,並公開過程,讓公眾知悉議員的意見,以及哪些議員出席。
另外,本土研究社、土地正義聯盟、工程師、學者、立法會議員等組成的「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昨午在香港大學舉行民間商討會,約100名來自環團、智庫和政黨等團體成員,及公眾人士參加。大會列出12項衡量土地供應選項優次的準則,如選項是否能發展大範圍土地、發展時間、發展成本等,參加者分成8組,就12項準則評分及投票,選出組內最看重的5項準則。綜合各組的選擇,參加者最看重的3項準則,包括土地選項能否減低對生態的影響、是否合乎社會公義,和能否減少對現有社區影響。
民間商討會 公眾最重環境公義
「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表示,大部分參與者較看重與社會及環境公義有關準則,希望政府可聽取民意。另一名成員林芷筠批評,土地小組的諮詢未有讓公眾討論覓地準則,希望透過民間商討會帶動公眾思考,在選擇土地選項優次時需考慮什麼準則。
身兼本土研究社成員的林芷筠又說,本土研究社最快本周推出「民間諮詢文件」,討論18個選項中未觸及的議題和未納入政府諮詢中的可行選項,如空置校舍、短租地等。
多名鄉事派人士在首場區議會工作坊前,在場外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