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土地&住屋 » 鄧永成:政府有前設 為公私營發展鋪路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鄧永成:政府有前設 為公私營發展鋪路
由特首林鄭月娥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已展開「土地大辯論」逾半個月,其中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私人持有農地,引起極大爭議。身兼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的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鄧永成批評,大辯論只是淡化了各個土地選項背後的政治目的,最終只是「暗度陳倉」,為了公私營合作協助發展商開發其持有的農地鋪路,「(政府)本身就想行公私合營,但透過小組,就會話仲有好多土地選項,但呢啲好難做,錢又多、時間又多,但呢個(公私合營)易做,不如行呢個先。」
(系列訪問之一)



鄧永成亦是民間土地資源小組的成員之一,他認為政府進行「土地大辯論」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推行公私營合作而鋪路。(歐嘉樂攝)



由30名官方及非官方成員組成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去年8月29日正式成立。為呼應政府的舉措而設的民間土地資源小組,亦於10日後成立,作為成員之一的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鄧永成,甫開始便批評政府成立的土地小組,不少成員有既得利益,令人質疑他們是藉小組去推動某些選項。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小組無前設,係咪又可以脫離林鄭?
土地小組主席黃遠輝在不同的場合中,再三強調小組對土地供應的建議「沒有前設」,鄧永成反問小組的文件資料均來自政府部門,「或多或少政府已經主導咗小組嘅討論,(政府)唔需要再做啲咩,就算小組無前設,但林鄭本人有,問題係小組係咪可以脫離到林鄭?小組有咩人係入面,由政府定,而文件又係政府畀,最終你只能喺框架入面討論,最多咪投訴下政府唔畀文件。」



鄧永成解釋,小組雖然提出18個土地選項可以選擇,但不難發現政府對部分選項有傾向性,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持有的農地,是最明顯的一個,「你睇到好明顯係暗度陳倉去推公私營合作,架勢好明顯。」他又指,當坊間有質疑會惹來官商勾結的疑雲時,小組又隨即解畫,稱可透過獨立於政府以外的組織去解決市民疑慮,更令人覺得當局早有預謀。





鄧永成指大辯論只是將土地問題「去政治化」,透過技術化淡化背後的政治性。(歐嘉樂攝)

他認為大辯論的目標只是將土地問題「去政治化」,透過將問題技術化去淡化背後的政治性, 「(政府)本身就想行公私合營,但透過小組,就會話仲有好多土地選項,但呢啲好難做,錢又多、時間又多,但呢個(公私合營)易做,不如行呢個先。」





鄧永成認為「土地大辯論」的最終目的也是為推行公私合營而鋪路。(歐嘉樂攝)



營造日後施政獲民意授權的假象
公眾諮詢被部分人形容為「無聊工作」,因香港的土地問題並非在於短缺,而是源於社會資源上的分配不均。鄧永成認為土地大辯論所招致的「惡果」遠遠大於「無聊」,因為小組進行公眾諮詢後,可為政府日後的政策作「擋箭牌」,形成一個「授權」過程,「當人人都贊成時,日後行嗰陣就會話『我上次問過你話贊成㗎,無理由反悔』。」
他以地理系每年舉辦的戶外教學(Field Trip)為例,最初有同學舉手提議去日本,但得知行程需花費7000蚊時,又會有不少人打退堂鼓,「問題係你份文件空洞無物,當你具體啲、落實啲嘅時候,市民就會反對,但(政府)就會話最初你贊成咗,所以諮詢根本都唔係諮詢,只係為了辯護政府嘅施政。」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想像大辯論後 意見被簡化如一抹輕煙
鄧永成認為過去政府經常透過設立委員會,製造「廣納民意」的效果,最終只為有利政府施政,約10年前他曾受邀出席《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的聚焦小組,討論如何更新政策,該檢討正正是由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提出。
他形容當年有份出席的聚焦小組,儼如一場「大龍鳳」,由主持人逐個詢問各人的意見,再由秘書將意見寫成一行句子,由於太多意見的緣故,又將其簡化成一個段落,最終意見散落成碎石,淪為一個個關鍵字,「所謂公民參與,就係政府派官員操縱討論,可以想像出到嚟後,意見都係千篇一律。」


[color=rgba(0, 0, 0, 0.4)]鄧永成認為政府諮詢專家及民間團體,表面上收集好多意見,廣納民意,實際上只是將意見簡化去配合政府嘅政策同議程。(歐嘉樂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地理學者鄧永成:樓價不是土地供應問題
關乎香港未來幾十年土地開拓工作的「土地大辯論」,現已正式展開。不過,在浸大地理系教授鄧永成眼中,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要為港人解決的「住得貴、住得細、住得擠」問題,與土地供應無關,與選擇18個選項中哪一個選項無關,而是源於70、80年代形成的扭曲市場,「樓價貴,係因為有唔少人,心態上根本唔想個市跌。」
(系列訪問之二)

浸大地理系教授鄧永成指出,增加土地供應,並不代表可解決現時居住環境惡劣的問題。(歐嘉樂攝)




樓市「高處未算高」,一個新單位定價動輒6、700萬元以上,呎價接近兩萬元,遠超一般打工仔的負擔能力。政府與土地小組都提出,要解港人住屋問題,必先要由增加土地供應着手,並指未來與房屋相關的土地短缺量,最少230公頃,而整體土地短缺量更達1,200公頃以上,即使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多番強調社會應及早達至共識,為未來開拓土地選項作出抉擇。





鄧永成認為即使增加土地供應,發展商仍然會繼續推出「納米樓」。(歐嘉樂攝)

料新樓繼續「納米化」
不過,鄧永成並不認為增加土地供應,就是可解決現時居住環境惡劣的「靈丹妙藥」。他說,即使增加土地供應,新建樓宇都繼續「納米化」,「發展商唔畀樓價跌落嚟,但過千萬嘅樓有幾多人買得起呢?結果只能夠將貨就價,起得細啲好似劏房咁,大家又肯買、亦畀得起錢去。」
鄧永成說,即使增加土地供應,發展商仍然會繼續推出「納米樓」,「單位數量係多咗,但無論窮人、定係有置業能力嘅人,大家其實都係住緊劏房。」政府多番重申香港面臨嚴峻土地供應問題,並指過去停止造地作儲備的措施,導致今日缺地局面,但鄧永成分析當年政府的決定,卻有另一個體會:「當年金融風暴之後再遇上沙士,樓價跌到大家都驚,『孫九招』就應時勢出現,停建居屋少建公屋,先做成今日惡果,歸根究柢,係大家唔想個市繼續跌。」





發展商唔畀樓價跌落嚟,但過千萬嘅樓有幾多人買得起呢?結果只能夠將貨就價,起得細啲好似劏房咁,大家又肯買、亦畀得起錢去。

鄧永成



樓價貴,窮人住舊樓劏房,有經濟能力的也要住新樓納米樓,共通點是愈住愈細。(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鄧永成又指,香港樓市的困境,在於70至80年代形成,當年社會經濟逐漸改善,發展商開始發展地產市場,亦令鍾情「磚頭在手」的市民不斷追捧房屋資產,「大家都想自己資產增值,好快房屋市場就一直升,但當遇到周期性下跌時,就會反過嚟想托住唔好再跌。」





鄧永成認為要解決香港「住得又細又貴」的問題,關鍵是要展示決心去改變整個房地產市場。(歐嘉樂攝)

不改變房地產市場 一切只會白做
鄧永成指,在這種現實環境中,無論政府主導幾多次「土地大辯論」,提出18個抑或幾十個土地供應選項,最終都是徒勞無功,「只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承認無論如何規劃城市,亦難扭轉局面,最關鍵是政府願意站出來展示決心,敢去改變整個房地產市場,由制度開始改變,「如果唔係,你收返高球場都無用,最後都唔係攞嚟起公屋,幫基層解決住屋問題。」





如果唔係,你收返高球場都無用,最後都唔係攞嚟起公屋,幫基層解決住屋問題。

鄧永成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收番泥,梗係卖啦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平安 如意 健康 快樂!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擴2人,  1338xxx-
20/12/2018   S1
22/2/2019    S4
23/2/2019 派滿東低層接受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