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小組委員力推填海造地,指大規模填海是解決「貴細擠」的最佳方法。但《好誠實研究》發現,除了昨天提及的小蠔灣項目外,今次土地供應諮詢列入「近岸填海」選項的5個選址、合共近500公頃土地,只有馬料水一處可能撥出部份地皮興建數千個公屋或居屋單位,小蠔灣只建低密度豪宅,其他更非房屋用途,例如旅遊消閒、創科、特殊工業等。
政府聲稱這些經濟用途都有土地需求,但劏房居民的住屋困境難道不是應最優先處理?若將來造了大批土地卻並非建公營房屋用,這次諮詢就無非是一場為豪宅炒家和創科專才造地建屋的大騙局。
到底這些填海選址及用途是怎樣定出來?數年前政府曾舉行《優化土地供應策略》諮詢,與今次土地大辯論一樣,聘請了世聯顧問有限公司策劃公眾諮詢活動。當年在第一階段諮詢時,全港電話隨機抽樣調查有46.4%受訪市民反對填海、只有33.6%贊成;但政府又另外做「網上問卷、自行填寫問卷及面談訪問」,得出49.4%支持、42.5%反對的結果。
於是諮詢報告便稱市民意見分歧、贊成反對一半半。到第二階段諮詢更由政府直接挑選出6個填海選址,包括下圖表列的5個選址及東大嶼都會人工島,而市民只能討論填海後的土地用途。儘管市民再次提交大批意見書反對填海,尤其馬料水的反對最多,但諮詢報告竟以此作對比,表示欣澳、青衣西南及東大嶼人工島選址的反對意見較少。
最終6個選址全都陸續進入研究及規劃程序。諮詢時很多市民希望填海後土地可以用來建屋,但政府一於好少理,自行作各種用途不詳的規劃。今次土地供應諮詢的收集意見方式大有當年影子,街站問卷調查的資料刻意隱瞞各填海選址的具體用途,市民回應問卷時須格外警惕,切勿為了選夠1200公頃、或出於對改善居住問題的期待而支持填海選項,讓意見被挪用為支持發展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