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康樂園 » 閱讀 » 一個身體住着六個靈魂 人格解離少女的自白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一個身體住着六個靈魂 人格解離少女的自白
「覺得自己本來是一個完整的人,但被強行分為不同碎片。」眼前的20歲少女沈月(化名)如此形容自己。去年,她患上了解離性身份疾病,即一個軀體裏,住了六個截然不同性格、年齡、性別、背景、種族的人,她每天的生活,就是游走於這些身份裏,掙扎求存,每分每秒,她都希望從六個人之中,奪回身體的自主權。

「突然好像發夢,突然抽離了,有種遊魂不屬於體內的感覺。」剛病發時,沈月偶爾會出現腦袋空白,當時她單純以為自己情緒低落影響精神,「完全忘記做過甚麼,變了另一個人。」本來曾患抑鬱症的她,平時有會晤心理醫生的習慣,情緒一直穩定。直至去年4月27日,台灣女作家林奕含在處女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後不久自殺身亡,書中內容取自作者曾遭到性侵的經歷。當時沈月在得知新聞後,第一次出現人格解離狀況,「以前沒有太為意林奕含,但她死了之後,我覺得唯一了解自己的人離開了,不知應該如何面對這件事。」當時的她情緒大崩潰,同時腦海不斷回想起以前初戀的事——被初戀男友性侵犯。

六年前遭性侵 自覺強暴屬正常

「中二曾和同校某校隊師兄拍拖,他是很多同學的偶像和領隊,後來一起了才知道他有女朋友,但我都沒有介意,後來正式一齊了三個月。」有次對方着她上他家玩,對方謂家裏有人而帶她前往屋苑後樓梯,「開始攬攬錫錫,但後來他想強行做愛時我有嘗試推開他,但當時都不太懂得反抗。好記得當時攤在地上,望着天花板,希望一切快點完結。」完事後,她問對方發生甚麼事,對方只回了一句,「說出來你都不會開心」就作罷。此事於三個月內持續了十多次,她坦言一直有種觀念,以為被強行進行性行為是男女朋友之間的事,甚至覺得這些是愛的表現。即使分手後,她亦沒有再和對方聯絡,但陰霾卻自此跟從着她,就算自慰看A片她都會選擇看強暴片,「因為我覺得這才算『正常』。」

不配感開心 退場換人格

去年患病後,回憶不受控地衝回來,她自言一直處於混亂狀態,開始於睡覺前突然感到驚怕而失眠,恐懼感襲上心頭,令她始意識到心理狀態的轉變。「覺得自己很污衊,和有種極不開心的感覺,無人能拯救我的絕望感覺。」她花了數月時間,再結合男友的說法,整理出腦海中出現的六個人格,分別是23歲的成熟理智少女、17歲外向開朗的女生、喜歡吃糖和穿粉紅色裙的8歲小女孩、憤世嫉俗得會四處與異性上床的少女、暴躁有輕微暴力傾向的少男、常常擔驚受怕的14歲少女,亦是她童年的自己,每個人格出現的頻率和時間都不一。沈月形容腦海有一條長走廊,每個人都住在一間房裏,如果要上場就要走至走廊盡頭,而她就會被迫退回「房間」裏。「不一定不開心才解離,試過很開心都出現解離,由小朋友人格上場。或者自己會覺得不配有開心的感覺,要換轉是其他人才能值得擁有開心的感覺。」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她形容自己或多或少與人格都有點相似,但他們多擁有更極端的性格,例如憎恨世界和她本人的少女人格Emily,「她好討厭我,有次去了找不同男人上床,我意識到但控制不到,好像被強姦。到我醒覺時已身在醫院,原來男友和他的朋友把我送了入院。」當下她便崩潰地哭了數小時,而更無奈的是,她不知道該怪責何人。Emily人格同意,但她本人不願意,那麼她是否背叛了男友?她目擊事件,卻毫無反抗之地,孰是孰非?她有沒有出軌,如果有,又該怪罪於誰?她靜默,沒有答案。

被送入院比性侵、解離更痛苦

記者問她,會否想入院治病?入院後,她一直情緒不穩,更因此事患上了創傷後遺症,情緒跌入谷底。她搖頭,「我於公立醫院看心理醫生很多年,但他們幾乎沒有時間替我了解我的經歷。每次看病都很趕急,醫生亦只開了精神分裂的藥物,但那些藥只會令我很渾渾噩噩,避免人格解離出現。」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令她很無奈,於是她於網上搜查有關人格解離的外國病例,「香港做法是會送院,不幸的更會被家人強制送入院,但我覺得這未必是最好的治療。因為入院的不是一個人,我有六個人格就等同把六個人入院。」最簡單要面對的問題是,例如如何確保被治療的是本人,而非其他人格出現?若然病患者情緒波動而引發其他人格出現,那治療又是否有所成效?但最重要的是,沈月說:「無論甚麼情況,我都不想入醫院,被送入院比起性侵、解離的痛苦更嚴重,那種任由魚肉的感覺令我很害怕。」

不敢向家人坦白 只得男友守護

即使面對如此重大疾病,出乎意料家人對她的病情毫不知情。「家人只知道我有抑鬱症,對我過去和人格解離毫不知情,不知道如何開口。原本可以讀書,但要停學。本來和家人關係不錯,但因為病情而令情緒波動,關係又差了。但歸根究柢,我不想家人心痛和失望。」她無奈吐出這番說話,眼神流露憂心忡忡的心情。目前她主要與男友居住,男友現時開始嘗試掌握到人格的各種性格,並學習與她們相處。不過,他亦因沈月的病情而有輕微焦慮,「有時不睡覺就為了照顧她,或者她遲一點回覆我訊息我都會擔心。」但更矛盾的是,不知該如何面對女友所做的後果,「可能她跟其他男人上床,我都控制不到,但又不知怪罪誰。」即使如此,他都沒有打算離開沈月,而是在身邊繼續照顧及支持,「我始終喜歡她,雖然有時可能不可理喻,但我覺得可以應付。我只是希望她能保住性命,相信她總能夠治好。」他認為,入院最終應交由沈月自行決定,而他目前能為她做的,就是默默守護着她。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這大半年來,沈月一直與心理醫生會面,成效雖不大,但總算把解離出現頻率降低。問她最想說的一句話,她思忖,只回答:「只願大家更懂得設身處地,尤其諒解性侵受害者和精神病患者的苦衷和痛苦,有這份明白和體諒就已經足夠。」

人格解離是甚麼?

一聽到人格解離,大家第一時間想到「24個比利」,或近年流行電影《SPLIT》。究竟人格解離是甚麼一回事?精神科黃宗顯醫生一一解答。「人格包含幾方面,如果出現混亂的情況意識受到擾亂,我們就稱之為解離性障礙。患者常見的癥狀是失憶,例如忘記自己做過甚麼,去過甚麼地方等等。」而人格解離成因一直有爭議性,「此病被《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成因不一,但普遍醫學界認為病發多與童年創傷有關。」心理學上而言,當一個人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處理不到的事件,腦袋會自動出現保護機制,以不同性格及不同身份去適應眼前問題。黃醫生指多年從醫所遇過的個案不出10個,但大多患者的人格都各有姓名、性格,甚至說話聲調都不一,但並非每個患者都如電影塑造得如斯恐怖。

治療時間長 康復進度因人而異

誘發人格出現的成因不同,主要取決於患者本身心理狀態,一般治療方法都需要長時間,嘗試為患者整合人格,康復進度因人而異,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香港目前處理精神病患者,主要由家人或社工替患者申請入紙,再經由一個醫生作出判斷,若然有自毀或傷害他人傾向,則多需向法庭申請強制入院。黃醫生亦指患者多同時有情緒障礙,例如抑鬱症、焦慮症、創傷後遺症等等,所以若長期患上心理病,或情緒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就不妨多加留意或求醫。

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new_mp4_clean_w.mp4


沈月(化名),20歲,自去年患上了人格解離症。


沈月追溯病的源頭,原來源自六年前曾遭到性侵的經歷。


她體內人格性格各異,有的偏向文靜,熱愛看書。


男友不但沒有介意,更默默守護她。


精神科醫生黃宗顯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