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恩恩忍不住痕癢去抓,抓得遍身都是損傷抓痕。
黃太拍下了恩恩過敏最嚴重的時候,滿腿都是過敏的痕跡。
近幾十年間,陸續有醫學報告指出空氣污染危害兒童健康,甚至令人較易患上流行性感冒。有歐洲及美國研究更發現,當空氣中的NO2上升時,患者因哮喘發作而入院的比率也會隨之上升。
人若長時間暴露於交通空氣污染下,長期吸入柴油廢氣粒子、氮氧化物和煙灰可導致肺功能受損,PM2.5更能直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誘發心血管疾病。
恩恩還有嚴重濕疹,開冷氣令她濕疹好過點,鼻子卻因忽冷忽熱而受罪令她無所適從。「凍嘅時候鼻就會痕,熄咗風扇又好辛苦,不過開冷氣就鼻唔好;唔開冷氣就皮膚唔好。」醫生估計濕疹及鼻敏感與居住環境有關,同時懷疑塵蟎是令恩恩致敏的源頭。
為什麼會敏感?
鼻敏感即過敏性鼻炎,發炎病症主要由致敏原如灰塵,塵蟎,動物毛屑或空氣中的污染物等引發,在香港大概每四個人中便有一個患有鼻敏感。
懷疑令恩恩致敏的麈蟎,是一種極小的微生物,主要在塵垢中滋生。
至於濕疹,即是皮膚的表層炎症。引發原因包括與物質的接觸及磨擦;某些食物、藥物、以及對真菌感染的反應。也可能受情緒或自身免疫情況所影響。在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病發。
資料來源:香港過敏協會
正當問黃太家中有什麼異味時,恩恩突然立刻笑著搶答:「廁所好臭!」家中有任何氣味,她總是率先察覺。
恩恩現時在公立醫院輪候皮膚科醫生已排到2020年,多年來濕疹再加上花在看耳鼻喉科上的金錢上萬元,而鼻敏感問題卻無法靠食藥解決。面對難題,居住環境是否最大元兇?
實測污染物五日 超標近四倍
《01社區專題》上月邀請黃太在其葵涌區80呎住所內量度二氧化氮(NO2)濃度五天。結果發現:
劏房的NO2平均濃度為:146.8微克/立方米(超出環保署一年上限3.7倍)
葵涌一般監測站於2017年07月至2018年06月期間的NO2平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
是次實測發現,劏房的年均NO2濃度比環保署一般監測站的年均濃度高出2.6倍
記者在黃太居所近門口位置測試微細懸浮粒子(PM2.5)數值五分鐘,
其最高濃度高達:37微克/立方米
平均值為:36微克/立方米(比世衛標準25微克/立方米高1.44倍)
測試限制
是次研究採用了年均的空氣質素污染標準,健康空氣行動(CAN)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解釋,測試目的是觀察長期的空氣質素,因此採用能反映長期健康風險水平的年均標準。不過測試僅五日,因此有一定限制。至於日均標準,目的在於量度短期數值,顯示一日數據的浮動:「有時短期內的數據浮動可以好高,在此情況下,如果使用長期標準,就不能反映一日內高峰數值,這時就應採用日均標準。」
空氣污染=致敏兇手?
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指,空氣污染物增加,人患上過敏性疾病的機會率會隨之上升。以濕疹為例,當污染物接觸皮膚時會造成刺激,令身體過敏反應增加。醫學期刊《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在2009發表報告指,居住在交通空氣污染嚴重的兒童患有濕疹的機率相當高。
黃太居所鄰近青山公路葵涌段,附近是交通樞紐,每日都有不少貨車及公共交通公具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