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規管 vs 不規管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報告顯示,2017年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人數較往年上升9%,受影響家庭高達83,300戶,全港逾11.5萬人受問題困擾。劏房戶每天都在與居住環境鬥爭:老鼠出沒、天花漏水、廁所渠發出惡臭;如今空氣污染問題嚴重,連呼吸的空氣也變得危險,有劏房住戶曾表示,要逃避吸廢氣,唯有離開家中,走到附近的圖書館去。
葵涌一帶劏房都把窗戶緊緊關上。(黃文軒攝)
什麼是劏房?屋宇署對劏房有較具體的描述︰「分間單位,俗稱『劏房』,一般是指在建築物原先經批准的圖則上顯示的一個樓宇單位,被分間成兩個或以上的獨立房間」。屋宇署同時列出劏房可能引發的問題(如結構安全、通風排水)及相關的法例要求,如《建築物條例》的規例訂明,建築物要有窗、通風,惟多數不合規格的劏房本來就難以達到要求,相關部門亦難以執法。
聯合國:住屋是基本人權
2017年的《長遠房屋策略》進度報告提及,未來十年要建成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包括20萬公屋及8萬居屋單位。惟報告顯示,未來五年的估計落成量只有75,200個公屋及25,100個居屋單位,要達成目標遙遙無期,無法上樓的基層只能一直無了期等待。劏房自然成為他們的暫居地。
面對重重難關,政府到底可以如何在短期內改善基層住屋環境?
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委員會早於1991年通過「適切居住權」(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其中包括以上七大指標。
社工:劏房愈多窗愈貴租
事實上,劏房單位缺窗的情況十分普遍。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主管吳堃廉跟進劏房問題多年,根據他過往跟進個案的經驗,劏房內有窗的單位租金一定較無窗的昂貴,而愈多窗的單位租金則愈貴,而近馬路、又低層卻可以「講價」,基層變相被逼住在居住環境差的地方。
青山公路葵涌段,下午五時多仍有大量車輛,包括貨車、巴士及小巴經過。(黃文軒攝)
窮人只可吸廢氣?
港大今年聯同英國劍橋大學共同進行一項研究發現,空氣中的PM2.5(微細懸浮粒子)平均濃度與香港社會剝奪指數統計上存在正比關係,即是愈窮的地區,吸入的空氣污染物就愈多。如元朗、深水埗及觀塘等地區的平均PM2.5的污染屬於偏高。
住劏房患肺癆
黃太一家並非孤例,同為劏房住戶的馬女士與三名子女居於100呎的劏房,因劏房環境空氣不流通,煮食位置有限,馬女士為免令子女經常吸到油煙味,曾試過要走到戶外天台煮飯,才可令一家安舒一點。而馬女士大女兒更在數年前患上肺癆,現時雖然已康復,不過為免病患復發,她目前已搬離葵涌區,到其他區的劏房與朋友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