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公私營醫療 » 聯合精神科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聯合精神科
每年門診十萬求醫人次 一名醫生跟700個舊症
blob:https://www.hk01.com/6e353d0a-a35c-4d48-bd2b-dfbdbb5002e3
照顧整個觀塘和將軍澳區病人的聯合醫院精神科,門診的求診人次由十年前每年6萬多,到現在已經突破10萬大關,升逾六成;同期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轉介新症更升超過一倍;該聯網最新的新症輪候時間更達到125星期(近兩年半),成為醫管局7個醫院聯網之冠。

聯合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姚家聰表示,升幅主要來自情緒病症增加,雖然部門沒有大量醫生流失的情況,但人手增幅追不上新症升幅,現時部門每位醫生正治理700至800名門診舊症。

【聯合醫院成立45周年,與《香港01》合作推出系列報道。精神科篇為系列之二】

姚家聰相信,精神科新症的增幅與社區中精神健康教育愈來愈普遍、家長接觸到更多知識驅使尋求協助的意願和需求增加有關。(羅君豪攝)

兒童、青少年新症十年增一倍

於1974年成立的聯合醫院精神科,是本港首批成立精神科的普通科醫院,一直照顧整個觀塘區以至將軍澳區的病人,其精神科門診的求診人次由十年前的每年6萬多,到現在已經突破10萬大關,升逾六成;其中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轉介新症,都由10年前每年約600個,增加至現在每年1300個,升超過一倍。

姚家聰向記者介紹新設立的耀晴成長中心。(羅君豪)
聯合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九龍東醫院聯網服務總監(精神健康)姚家聰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過去多年,門診新症直線上升,主要是情緒病如抑鬱和焦慮症等病人大幅增加;其他是嚴重精神科病症,主要包括思覺失調病人。姚家聰相信,增幅與社區中精神健康教育愈來愈普遍、家長接觸到更多知識驅使尋求協助的意願和需求增加有關。

聯合醫院精神科負責照顧整個觀塘區以至將軍澳區的精神科病人。(羅君豪攝)

部門有38名醫生 沒有大量流失人手

九龍東醫院聯網精神科最新的新症輪候時間更達到125星期,成為醫管局7個醫院聯網之冠。姚家聰承認,轉介數目增幅高於看新症數目能力的增幅,累積的新症愈來愈多,令輪候時間拉長;部門總共有38位精神科醫生,以門診整體數字計算,每位醫生治理700至800名舊症。

但姚家聰強調部門沒有有大量人手流失問題,曾經有一段長時間沒有太多流失,醫生名單幾乎一樣,直至最近幾年有醫生升遷至其他聯網或私人執業,屬健康的現象。聯合醫院資料指,2016/17和2017/18年度,分別兩名醫生離職,最新年度至今則有3名醫生流失。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姚家聰認為,未來精神科需要看看病人有沒有辦法分流到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覆診。(羅君豪攝)

精神健康診所疏導新症 兩年服務逾三千人

為縮短新症輪候時間,聯合醫院於2016年設立了精神健康診所,由2名醫生、3名精神科護士、2名職業治療師及1名心理學家組成,以疏導病情輕微的新症,至今服務超過3,300人。姚家聰指,這診所可以在病人和家屬在輪候期間幫上一把,紓緩病人和家庭的壓力。

另一邊廂,舊症一直累積亦不是辦法,姚家聰認為,未來精神科需要看看病人有沒有辦法分流到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覆診,做法能方便病人不用長時間留在公立醫院精神科,亦能同時照料病人的其他疾病。

為進一步協助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病友建立興趣、技能和自信,重投社區生活,聯合醫院精神科以2,300萬元捐款成立耀晴成長中心,設有遊樂和攀繩設施、電子遊戲機、樂隊房、廚房、美妝房等,中心於2017年5月開幕。

耀晴成長中心設有遊樂和攀繩設施、電子遊戲機、樂隊房、廚房、美妝房等,助病友建立興趣、技能和自信,日後重投社區生活。(羅君豪攝)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男醫生酷似金城武 穿梭病房傾聽病人心事
blob:https://www.hk01.com/e9f9e247-4d9f-47cf-9fed-c19134b9422d
如果你走到觀塘聯合醫院精神科,見到酷似電影明星金城武穿白袍走來走去,別以為又在拍攝醫生主題電影,而是該部門確有一名外貌俊朗的「聯合金城武」,任職精神科醫生13載,照顧的病人包括小孩到大人。這份工作讓「金城武」日復日穿梭於數十個病人的精神世界,沒有疲憊之餘,他形容十分精彩且豐富。

然而,治療過無數心靈,相信最令他想像不到的是兒子面對成長都經歷焦慮感覺。他跟《香港01》分享過,育兒的心路歷程與得著。

外貌俊朗、被稱為「聯合金城武」的沈君豪,其實是聯合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羅君豪攝)

外貌俊朗、被稱為「聯合金城武」的沈君豪,其實是聯合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自2005年在該院工作,成人、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科病症都會接觸。沈君豪接受《香港01》訪問時形容,服務了十三載的精神科很精彩,他說:
(精神科)與其他專科不同,很講究臨床診斷和治療,因為情緒、想法、精神狀態未必容易用其他方法,例如抽血或其他檢查得到,要在臨床慢慢了解。假設精神科醫生一晝要看十個病人,就如去了十個世界,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歷程,對我做人的態度和相處都帶來很多反思。
沈君豪

沈君豪說,精神科醫生一晝要看十個病人,就如去了十個世界,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歷程,對做人的態度和相處都帶來很多反思。(羅君豪攝)

沈醫生治療過無數心靈,相信最令他想像不到的,大抵是有一天要照顧自己和小朋友的焦慮情緒。(羅君豪攝)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曾經只懷單純寄望 與其他兒童比較變得心急

沈醫生治療過無數心靈,相信最令他想像不到的,大抵是有一天要照顧自己和小朋友的焦慮感覺。沈君豪和太太在4年許前生下兒子時,一直抱住只要兒子開心、健康地成長,讀書成績等其他都不重要,但這信念隨着兒子成長慢慢而改變,特別是看見身邊其他家庭的小朋友都學懂了很多技能時,沈君豪坦言:「我們某程度上心急、焦慮,逼小朋友做很多事去補償」,更開始為兒子報不同的興趣班。

沈醫生的兒子是「細B」,在兩歲多入幼稚園,他和太太原意是希望兒子盡快融入同輩圈子中和盡快成長。然而兒子成了班上年紀最小的一個,較年長10個月、一年的同學學習進度相差很遠,影響自信也不願意跟父母提及學校的情況。兒子很多時候變得焦慮、緊張、害怕跟父母分離。他坦言特別是家長日或跟同學聚會的日子,自己看到兒子與其他小朋友的表現的距離就會出現焦慮感覺,也不開心。

沈君豪坦言,一度變得心急和焦慮,逼小朋友做很多事去補償,開始為兒子報不同的興趣班。(羅君豪攝)

決定重新作一個決定

經歷兩年的情緒纏繞不清,沈醫生跟太太想清楚讓兒子快樂成長,減少緊張和焦慮情緒才是最重要的事,決定今個學年讓兒子留級一年,重讀幼稚園二年級,配合發展需要。沈醫生說,最初很擔心兒子是否難過,出奇地兒子很欣然接受重讀反而表現得很開心。

與小朋友一同經歷過成長的不安,挫敗過勇於改變,沈君豪對於怎樣成為更好的爸爸、怎樣陪伴小朋友都有更深刻的體會。他指,父母都清楚自己小朋友獨特的脾性和情緒表現,鼓勵其他父母發覺子女的表現不同時,要重視這些小小提示,察覺小朋友的情況。

寄語父母追隨自己對子女最初簡單的願望

在嬰兒出生時,你最想這個嬰兒怎樣呢?期望是甚麼?很多時家長說我最想他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就是這麼簡單。我們要記住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沈君豪

沈君豪寄語其他父母,「在嬰兒出生時,你最想這個嬰兒怎樣呢?期望是甚麼?很多時家長說我最想他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就是這麼簡單。我們要記住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標。」(王海圖攝)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皇仁末代會考狀元披白袍治心靈 遭病人求換掉

名校皇仁書院出身,奪下十優佳績的末代會考狀元趙致遠,立志從醫以一己才能助人,不過從醫一刻就要卸下過往一切最佳履歷。在診症室中並非一帆風順,試過不被病人信任、被要求換醫生。遇過挫折,他體會以真誠對待的赤子心走近受傷心靈,才是解開情緒病病人萬年心結的關鍵,建立互信。

趙致遠更體會大部分精神科病人不單不危險,反而是最脆弱、最不懂得保護自己的一群,他願在這群受忽視和排斥的人群中走下去,伸出援手。

當年的末代會考十優狀元趙致遠正於聯合醫院任精神科駐院醫生。(羅君豪攝)

正在聯合醫院接受第二年精神科專科訓練的趙致遠,早年是名校皇仁書院舊生、末代會考十優狀元,與很多狀元一樣選擇了醫科,因自小喜歡科學與生物學,喜歡行醫能滿足興趣之餘又能接觸和幫助不同階層的人,怎知上天要先給他來一場試煉。

趙致遠回憶,一開始做駐院醫生接手其他醫生的舊症就遇上挫敗。他首次見一名抑鬱症女病人時,對方一甫進診症室,還未坐下對方已表現很激動,說話極具攻擊性和針對性,但趙致遠不願透露當中內容,指對方不斷要求轉醫生,他坦言難受:「自問盡心盡力、很有熱誠想幫助她,但感到被她針對,她無法信任我,當下自己內心有情緒。」

深刻的挫折讓趙致遠上了一課,更懂得為受傷的心靈解開心結。(王海圖攝)

經歷被拋棄 女病人打開心扉道自身創傷

直至經過幾次診症,女病人才慢慢透露自己的故事,從小受家人虐待,一直無甚麼朋友分憂,加上曾被幾任男朋友拋棄過,這次轉主診醫生對她來說,好像被上一個醫生拋棄,也會質疑自己是否做錯了甚麼導致轉醫生,從而引起很大的情緒反應。

此後其中一個治療的方向,就是以他們第一次會面的惡劣情況作事例,趙致遠跟她分析情緒反應來源,有助女病人學懂更好處理情緒,也能幫助她處理生活中的其他事件,趙說「每一次在門診再見她,我都感受到關係在改善。」
走近受傷心靈 解開萬年結

這個深刻的挫折讓趙致遠上了一課。他說,很多時面對他人極端情緒和針對,第一時間會抗拒、逃避,但可想像她這樣的情緒反應下,身邊的人都會很抗拒甚至向她發脾氣,她往往更得不到支援。解結的關鍵正正相反,應進一步了解她背後的經歷,怎樣造成她的反應,「建立一段互信的醫護關係,本身就有治療性,幫她建立更多信心」。

本身自己對精神科病人都定格了是危險、有暴力傾向的病人,到親身接觸到精神科的病人,
發現大部分的病人不單是不危險的病人,反而是最脆弱、最不懂得保護自己的一班。因既定印象,社會大眾比較抗拒和排斥他們。正正是這班病人最受忽視和排斥,我想幫助他們。
趙致遠

趙致遠說,大部分的精神科病人不單是不危險,反而是最脆弱、最不懂得保護自己的一班,想幫助他們。(羅君豪攝)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不危險 vs 最脆弱

玻璃 vs 塑膠
民主黨, 民建聯, 自由黨 它們當年全部支持賣領匯.
交椅洲填海交換成哥球地.  粉嶺住人, 交椅洲打球.
= 打風睇浪 = 酷熱行山  = 寒冷露營  = 暴雨玩水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精神病人表面睇唔出 最缺乏照顧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官塘全港最窮 精神病人通街行 次次出街見二三個 同油麻地有得比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拎到白卡天下無敵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擴展6!2014年4月藍卡N0:G1349
S1。9月21日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香港註冊中醫名單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