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公私營醫療 » 回應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標書內容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回應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標書內容

食衛局已於本年九月開始就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進行招標,預料明年年初會公佈營運單位,在多方要求下,政府首次在標書中交代將來康健中心營運詳情,關注葵青康健中心民間連線對康健中心營運情況深表憂慮,並有以下意見。

一、 標書反映問題

1. 價低者得判上判 影響服務質素

現時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採用外判「公私合營」的營運模式,由政府外判予非牟利機構營運。就康健中心的收費模式,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曾表示,中心將提供預防疾病講座和活動、基本檢查、評估及等均屬免費。但若市民需要進一步治療,中心亦會轉介至私營的醫療服務機構,政府會提供部份資助。在政府標書中,需靠中心營運者自行尋找「合適」的地區醫護專業人員建立醫療網絡,並自行協議該醫護機構可收取的費用水平,在這種「判上判」的情況下,政府資助的方式有兩種,如下:

 政府為非註冊西醫的醫療服務(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中醫等)定下收費上限250元,政府資助金額則視乎投標者建立的網絡提供者的收費高低。
 政府訂明每次接受網絡中註冊西醫服務,劃一資助250元,但未有為每次診金及藥費定上收費上限,即服務使用者的收費須視乎醫生收費而定;

價格佔標書的評分標準三成,價錢愈低,政府津貼金額愈少,價格方面的評分會愈高,亦即「價低者得」。連線預料,投票者為獲高分,會將價格盡量壓低,而醫療網絡可能會出現以下的情況:服務提供者「將貨就價」,將服務質素降低,或;因利潤太低,只有少數醫療機構願意參與計劃,只可在葵青區外尋找合作的醫護人員。事實上,葵青區原本已缺乏私營市場醫療服務,如此營運模式,只會令問題雪上加霜,違背計劃「社區為本」接受醫療服務的原意。

2. 轉介私家醫生收費不設上限 基層可負擔能力成疑

根據招標文件顯示,服務使用者須接受註冊西醫諮詢和治療,可獲政府劃一補貼 $250,但政府無為實際服務收費設定上限。連線認為,此設定是政府為自己開支封頂,將責任轉嫁予營運機構與服務使用者。舉例說,如果該醫療合作伙伴屬專科醫生,每次收費為$800,扣除$250的政府定額資助,市民接受醫療諮詢則需自行承擔$550,加上網絡醫生可因應個別病人的病情及藥物收取額外費用,市民對於康健中心服務收費的承擔便難以預測。在遠高於公營專科服務及急症室收費下,市民可能寧願使用公營及急症室醫療系統,康健中心就未能發揮紓緩公營醫院面對壓力的作用。

3. 服務外判予非葵青區 市民須跨區求醫
現時標書未有要求中標者提供「一站式」的跨專業服務模式,除了在一個主中心及五個附屬中心提供相當有限的服務,其他服務會建立醫療網絡提供,即市民如須整全接受醫療服務,很可能須於不同日子、不同時間走訪不同地點,容易令人疲於奔命。而且沒有限制地容許中標書將服務外判予非葵青區的醫療服務提供者,令居民很有可能需要跨區使用醫療服務。此外,本團體早前提交予局方的訪問調查 中提及葵青居民期望康健中心提供外展流動服務和夜間服務,但是標書並未有要求中標者提供有關服務。
不少葵青區內居民需要長時間工作,未必能在日間使用康健中心,而且跨區使用醫療服務將增加居民的交通時間及成本,或會削弱求醫的動力,影響到病情的穏定性。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4. 缺乏居民代表參與

連線一直批評葵青康健中心欠缺透明度,早前連線調查,有超過七成受訪者未有聽過葵青康健中心計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政府應汲取2014年撥款葵青區議會八千萬的基層醫療社區項目的教訓,根據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的統計數字,由葵青區議會推動多項服務均嚴重不達標,包括補貼白內障手術達標率為12%(僅55宗)、眼科診症為16%,即使較易達標的健康講座及外展服務也分別只有61%和76%達標率,流感疫苗注射服務,2015年度目標為一萬人次,最終只有約1400人接受注射。

總結
若然以(5As Framework) 檢視居民就康健中心獲取醫療保健服務(Access to healthcare service)的情況,以上問題會令服務的可使用程度(Availability)和可接受程度(Acceptability)下降。

二、 連線建議

1. 建立服務使用者負擔能力掛鉤的收費機制

康健中心的收費必須針對使用對象的負擔能力作掛鉤。政府可參考官方數據及不同審查例子,如綜援、關愛基金及在職家庭津貼的指標等,按不同負擔能力的對象作相應收費;另一方面,必須調整現有的定額資助模式,避免出現價低者得影響質素,同時亦對服務提供單位設立有效的質素監督制度。

2. 基層醫療應「社區為本」及「一站式服務」為原則

康健中心應該於區內增強實施預防醫學以促進社區健康,提升護理及專職醫療在基層醫療的角色,以「一站式」的跨專業服務模式填補現行公營醫療服務間隙,並以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為主要方向,由護理及專職醫療人員共同管理需要進一步跟進的居民。「一站式」的跨專業服務模式有助更有效地針對病歷制訂健康管理方案及與居民共同緊密跟進他們的健康,有助居民更容易獲取全面的照顧。
為確保葵青居民接觸、獲取或使用醫療保健服務的機會,政府應盡力鼓勵葵青康健中心中標者提供以「社區為本」及「一站式」的跨專業服務,及確保網絡至少一半的醫療服務提供者處於葵青區內,及在日後其他地區的的康健中心標書加入「一站式」的跨專業服務、至少網絡至少一半的本區醫療服務提供者、流動服務及晚間服務等條件。

3. 落實居民參與

連線認為,要避免重蹈覆轍,首先政府必須全面落實居民參與,與民共議,不可再繼續單靠區議會及民政處為唯一民間意見代表。應成立監察委員會,以獨立身分監察康健中心日後的營運及服務。委員會成員應包含病人組織、工人組織、婦女組織、少數族裔代表等。

4. 定期檢討服務 新增市民期望的五項健康主題和照顧者支援服務

根據葵青區地區人士對葵青康健中心意見問卷調查報告,受訪市民認為康健中心應新增的健康主題依次為1)牙齒健康 2)精神健康 3)認知障礙症4)骨質疏鬆症 5)子宮頸癌,反映政府未能全面掌握市民需要。
調查也反映較多照顧者表達期望增加個案管理及病友支援小組,提供照顧者身心健康及支援服務,因此連綫要求政府每年召開公眾參與的服務橡討會議,並與營運方每年檢討服務。將來新增增加資源,以設合市民期望和需要的牙齒健康、精神健康、認知障礙症、骨質疏鬆症、子宮頸癌相關服務,增加個案管理及病友支援小組,提供照顧者身心支援服務等服務模式。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ZTqk&usp=drive_open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牛頭角區牙醫名單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