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所展開的「土地大辯論」,有關報告終於在2018年最後一日公布。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向政府提交報告,小組主席黃遠輝和副主席黃澤恩將在政府總部西翼大堂回應傳媒提問。
是次報告封面以天藍色為主調,封面有「多管齊下、同心協力」,小組建議政府優先落實8個土地選項,釋出約3,000公頃土地,當中選項包括發展棕地、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私人農地和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等。社會最關注同時又最具爭議的粉嶺高球場,小組則建議先局部發展粉錦公路以東的32公頃高球場用地,以解決短中期土地荒問題。
是次報告總分為3個短中期選項,以及5個中長期選項,合共可釋放3,000公頃土地。3個短中期選項包括發展棕地、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發展私人遊樂場用地;而5個中長期選項則包括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發展更多新發展區、發展內河碼頭用地、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但當中不包括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而就粉嶺高球場方面,報告建議先發展高球場位於粉錦公路以東的32公頃「舊場」部份,以解決短期土地荒的問題。至於餘下140公頃的高球場用地,因涉古樹、環境和生態等影響,小組建議政府研究重置球場的可行性,並考慮文物等影響評估。
而同樣極受爭議、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計劃,報告中有提及到相關建議,並建議發展1,000公頃的東大嶼都會計劃。
黃遠輝談及香港土地短缺問題嚴重,認為其短缺估算遠超於1200公頃,又需要找更多的土地作為儲備。黃遠輝又指小組認為需要以多管齊下方式增加土地儲備。他指出,小組展問了公眾諮詢,小組在公眾諮詢期間,共收集約3萬份俗稱「點心紙」的問卷調查,以及進行3000個電話調查。他認為是次的公眾參與活動是近年最具代表性及規模的。小組認為社會普遍認同香港,又指大部分市民同意開發土地儲備及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提供更多土地,又認為政府應該展開持續供應土地的制度,其次政府應以短中長期開發及規劃土地,又應充分考慮土地開發對環境的影響,與各持份者加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