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環境差礙兒童成長 團體促訂人均居住面積
住屋和社區環境對兒童的成長及發展有重大影響,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調查發現,區內住劏房的兒童只能在零空間中成長,無論食飯、做功課、玩耍都在同一張床上,「郁都無得郁」,促請政府訂立人均居住面積、住屋標準及遊樂場人均面積標準,確保劏房兒童的成長權利和機會。調查於今年3月至4月進行,訪問了100位居於葵涌區不適切居所並與12歲或以下兒童同住的家長或照顧者。調查顯示,「居所內玩樂空間」、「空氣流通」,以及「公共遊樂場面積」是葵涌區內最影響劏房兒童成長的三大住屋及社區環境因素。
96%受訪者表示,家中沒有空間予小朋友玩樂;92%受訪者認為兒童於同一空間做功課及食飯會影響其發展。另有92%認為空氣不流通,影響小朋友呼吸系統。大聯盟發言人陸曦文表示,無論劏房居所以至社區,現時未有足夠空間予劏房兒童玩樂。
由於劏房空間狹小,小朋友只能外出「放電」。惟葵青區適合2至12歲兒童的公共遊樂場人均面積屬全港最小,只有0.16平方米。居於劏房、育有4歲女兒的謝女士表示,由於無地方玩,小朋友爬上上格床及衣櫃頂跳落地當玩遊戲,「成日撞到個頭腫晒」,區內遊樂場的遊樂設施又不完備,小朋友無法玩樂紓壓,亦不能滿足身體發展需要。
大聯盟認為政府應以立法規管人均居住面積至75平方呎為短期目標,私人租住應與公共房屋的最低居住面積標準看齊,令劏房兒童有合理居住空間。同時,盡快重新開放已復修18年的葵涌公園,釋放更多區內珍貴的休憩空間予社區人士使用。
劏房空間不足,對兒童身心發展有影響。
團體促訂立人均居住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