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和无我是有联系的。释迦牟尼把执色、受、想、行、识视为“我”的观点,视为常见,予以驳斥。
金刚经》云: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由于众生不明白缘生缘灭,无常无我,日常生活中追求为“我”,或为“我所有”,陷入了惑或烦恼。但佛是一位充满了慈悲、智慧的觉者,是一个无我和清静无为的人。“无我”,就是断除尘世间一切烦恼,舍弃一切不该追逐的东两。无我法,即无畏、牺牲、奉献,因为“无我”,在你奉献的时候,感到自然、身心安乐。
广超法师解释说:“诸法无我”并不是说这个世间有一个“我”,然后佛要你观想“无我”来破除之;而是说这个世间根本就是没有“我”,我们内心执著,根深蒂固地觉得有一个是“我”,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我”是没有的。
“无我”的另一种解释是:我是存在的,但不要“我执”,把我看成第一位的。
不认识无常、无我的真实相,人总觉得自己身心有常住的、唯一的、作主宰的我。由于“我”的执著(我执),所以产生了贪、嗔、痴等烦恼,造成种种恶业。所以,人的生死痛苦本源于“无明”,即不了解、无知。
为了破“人我执”,佛教声闻乘要求出家做和尚,不要在家修行,因为在家修行障碍多,只能证得初果,至多证得三果,不能达涅?境界。出家人一心归山门,容易集注精力,从事于无我无欲的修养。倘若要证得阿罗汉果,非出家人做不到。这是出家人最终高于居士的地方。
进了庙门,学修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观法无我”,忘了自己。“文革”期间,佛教的教义被全盘否定,连一些佛徒也不清楚“无我”的含义了。
朴老虽是居士,高僧却尊敬他,视他在高僧之上,这是因为朴老虽在家修行,他的功果已到了维摩境界。
(摘自《赵朴初说佛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月,定价:24.00元)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9541
趙樸初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6%99%E6%A8%B8%E5%88%9D
中國佛教協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4%BD%9B%E6%95%99%E5%8D%8F%E4%BC%9A本帖最後由 chriskong 於 2012-2-25 14:55:02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