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港澳新聞 » 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四級火 (不斷更新)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工程師:部分石屎樓板有倒塌危險
  • 牛頭角工廈四級火至今已燃燒近70小時,昨晚再多一名消防員殉職,外界質疑為何仍派人入火場,及擔心工廈會否燒至倒塌。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前主席彭達材,和註冊工程師顧問協會主席黎兆麟,今早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指,雖然工廈主力柱主要建造物料為石屎,即使現場高於600度,及燃燒時間久,惟要燒到「石屎內部核心」致倒塌是「難事」,故工廈暫無「立刻倒塌」危機。


牛頭角迷你倉四級火已燃燒近70小時,有不少鋼板被燒至剝落及燻黑。(資料圖片)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抱歉! 你無權閱覽或下載此留言的上傳圖片或文件。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抱歉! 你無權閱覽或下載此留言的上傳圖片或文件。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迷你倉火:網傳五樓疑有山埃 或釋毒氣

網傳大廈五樓為印刷廠,藏有大量山埃。(互聯網)
【on.cc東網專訊】 時昌迷你倉四級大火,消防處署理助理處長江炳林今晨表示,大廈5樓仍充斥濃煙,而6樓及7樓未受波及。惟網上瘋傳一張淘大工業邨第一座的水牌照片,顯示大廈5樓有印刷廠、金屬製品廠及毛巾織造廠,網民更指大廈7樓儲有鋰電池,擔心假如火勢蔓延至5樓甚至7樓,將會燒及印刷廠內的山埃及七樓的鋰電池,「會有大量毒氣」、「會大爆炸」、「有可能成個牛頭角受影響」。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消防工會:火舌五顏六色 史上最困難火場之一
  • 已造成兩名消防人員殉職的牛頭角時昌迷你倉四級火,外界開始對指揮策略抱有質疑,亦質疑為何已報稱無人被困,仍冒險入內撲火。不過5個消防工會召開記者會解釋,保護市民生命財產是消防職責,而今次火警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困難火場之一,火舌五顏六色,倉主又不清楚貨倉物品,需指揮官不斷評估火場,改變策略。有工會代表又指,近日外間就消防行動的「道聽途說」揣測,對前線並不公平,不希望傳言令同袍努力換來指摘。

消防五個工會召開記者會,對殉職同袍致敬,並承諾盡力提供協助。(余秋婷攝)

消防主任協會前主席、執委麥錦輝表示,該工廈貨倉分隔成逾200個小倉,由鐵板圍封,每個小倉都保持攝氏數百度,令消防花很多時間冷卻火場,且很多鐵皮軟化變成不規則形狀,令爆破每個小倉都困難,地下亦鋪滿無外層包著的電線,不少同袍跌倒。更甚的是,火舌五顏六色,有不同物料燃燒,「內裡存放什麼物料,連倉主都答不到,唯有靠前線匯報。」故他指是香港有史以來,其中最困難的火場,其特殊環境,絕無僅有。



消防員為撲火疲於奔命。(余俊亮攝)
迷你倉已焚燒超過60小時。
麥錦輝指,外界的「專家」揣測對前線不公平。(賴南秋攝)

評估需長時間撲救 要不斷變策略

就外界質疑「轉守為攻」的戰術不當,麥錦輝回應指,火警早期階段,已評估非一兩日內能撲滅,故「進攻式」和「防衛式」戰術要交替使用,若不斷用「進攻式」,環境、資源並不容許,而管理層和現場指揮已不斷評估,改變策略。

麥錦輝又稱,近日坊間流傳著對是次行動不盡不實的傳聞,包括「道聽途說」的「專家」揣測,只是片面估計,對前線不公平。對於為何已報稱無人被困,仍要消防進火場,他回應指,消防的職責從來都是為市民生命財產,若非人員撲救,大廈已「燒通頂」,不希望有關傳言令同袍努力換來指摘。




許志傑英勇殉職,遺下妻子及7歲兒子。(網上圖片)

就殉職消防隊目許志傑,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聶元風指,1979年出生的許,自小已立志成為消防員,他1998年4月加入消防處,一直向上進取,在同袍眼中,是受歡迎、願幫後輩的前輩。如今許的殉職,遺下妻子和7歲兒子,聶元風指,消防五個工會承諾盡力幫助「傑仔」家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迷你倉火:五樓溫度下降 六樓七樓無危險品


消防處署理助理處長江炳林交代最新情況。

【on.cc東網專訊】時昌迷你倉大火至今仍未救熄,事件導致2名消防員殉職。消防處署理助理處長江炳林於下午1時交代現場最新情況,他表示消防至今出動43輛消防車及185名消防員。大廈3樓一半火勢已救熄,目前正動用兩支鋼梯的水炮降溫,位於4樓中間位置的滅火進度符合預期,亦正射水降溫,而5樓仍充斥濃煙,但溫度已有所下降,有兩隊煙帽隊,正利用兩條滅火喉、一支座地中攻喉筆降溫,而6樓及7樓未受波及。消防員已進入6樓及7樓檢查,且聯絡過該樓層的公司,沒有發現任何危險品,至於兩位殉職消防員當時的救火情況,將由專責小組調查。


消防繼續射水降溫。

煙帽隊進入火場撲救。

市民到場替消防員打氣。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租戶指火災未波及樓層存有火水
何家達攝 (蘋果日報)

淘大工廈時昌迷你倉大火,早前已有消息指,迷你倉部份樓層或存有易燃品。有上址的時昌迷你倉租戶透露,其朋友租用7樓的迷你倉,因對方是任職裝修工人,故在迷你倉內放置了火水等易燃品,「唔會放屋企㗎嘛」。根據本報取得的時昌迷你倉「租約」(許可佔用協議書),免除責任的條款列明,被許可人(即租戶)不得在單位內存放易燃品,否則一切責任由被許可人負責,時昌一概不負責。

律師黃國桐指,協議中的免責條款只限於迷你倉與租倉的裝修工人雙方,受事件影響的第三者同樣可向迷你倉索償,「雙方嘅協議唔會影響其他人追討嘅權利。」他又指,《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有限制易燃物品存放量及方式,如被證實違規,迷你倉或會涉及刑事責任,「你(迷你倉)有冇做合理措施去檢視倉入面有冇放易燃物品呢?如果冇,一樣有可能被控告。」
消防處昨晚公佈大廈情況:
2樓:橫樑結構良好,後樓梯情況正常
3樓:火災源頭,火場面積達40米X60米,有200個迷你倉,極度高溫,消防員經連日撲救,只能進入火場一半面積,逐一爆破迷你倉救火。
4樓:一邊是冷氣工場,有火煤樽、雪種樽等易燃品,已取走;另一邊是迷你倉,有着火情況,已撲滅。
5樓:一邊是教堂,無受損;另一邊是迷你倉,高溫,無起火。
6樓:迷你倉,未受波及。
7樓:無受火災波及。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得寶居民促政府測空氣 撤離老人院
九龍灣迷你倉大火仍未救熄,濃煙和污染物連日波及附近民居,包括肇事工廈旁的得寶花園。居民李先生表示,首兩日空氣污染很嚴重,其後比較不嚴重,但因家裡很大煙,加上有小孩,擔心煙和有毒物質損害女兒健康,所以鄰廈火警首日已搬離。他認為,政府應測試附近空氣,確保市民健康。

張小姐居於得寶花園低層、面向工廠,她指首日發生火警時,整條走廊和家裡佈滿濃煙,雖不擔心肇事工廈倒塌,但認為政府可先撤離附近的老人院長者。
在得寶商場經營補習社的吳先生表示,商場現已關閉,今日只回補習社收拾重要東西搬離;又認為附近空氣差,政府應搬離居民。他指,不清楚商場何時重開,但指發生火警當日,商場已滿佈濃煙。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23:45】迷你倉cctv斷片前有火舌墮地。
【23:00】消防處指3樓火場的7成迷你倉火勢已撲熄,預期明早爆破所有迷你倉。
【22:50】消防架起鋼梯數目減至3條,並減至2條喉灌救。
【20:00】政府新聞處指,晚上7時38分,四級火焚燒80小時後受控。
【19:30】昨晚送院的兩名消防員仍然留醫,情況穩定。
【18:50】消防處署理助理處長江炳林指,仍有很多迷你倉未爆破。
【18:00】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往觀塘消防局慰問。
【17:30】一名消防員不適,由同袍攙扶步出火場,休息後不需送院。
【16:20】梁振英及消防處處長黎文軒到觀塘消防局。
【16:00】秀茂坪重案組再到火場。
【14:30】紅十字會設熱線電話,為市民提供心理輔導
【13:50】工會指同事暈倒原因疑是「熱衰竭」。
【13:30】「愛妻號」消防感激太太支持。
【12:30】「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開設捐款專戶。
【12:00】蘋果@live直擊現場。
【11:00】有消防員的太太到現場支看望丈夫。
【10:40】一名消防員右手手臂擦傷。
【10:10】將軍澳消防及救護學院設公眾弔唁冊。
祝未上樓朋友早日上心水樓;祝已上樓朋友安居樂業!
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或分享, 建議大家在適當分區建立帖子。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美專家理解消防決策:奪命元凶是危險建築物


時昌迷你倉奪命四級火,至今已有兩名消防員殉職。(蘋果日報)


盧健強認為,「消防員喪命主因是建築設計本身太危險」。

香港時昌迷你倉奪命四級火,焚燒四天仍未撲滅,至今已導致兩名消防員殉職、10多人受傷。有留意事態發展的香港移民後裔、美國資深消防員表示,「進攻式手法風險雖多,但消防員喪命主因是建築設計本身太危險」,並稱可理解消防隊的決策。

父親為香港移民的加州灣區東灣(East Bay)分局消防隊長盧健強(Ken Loo),自1997年起任消防員至今19載,不時穿梭全美講授消防知識。
有資深消防員曾批評當局,錯用近年香港從外國引入的「正壓攻擊救火法」(Positive Pressure Attack, PPA),即在只有一個入氣口的火場開動鼓風機吹進新鮮空氣,驅走毒煙改善視野,使消防員可更盡快入火場救人或尋找火源,加快撲熄。但迷你倉現場多個出入氣口,故有關決策反令火勢加劇。

在美國,這種救火策略常用,亦有專門書籍介紹。盧健強看畢現場片段及圖則後指,這種方法用於多層樓宇,的確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其一是現場風勢,「難以估計工廠的通風口實際有多少,而且每層樓的風勢均不同,自然風可能最終戰勝由鼓風機輸入機械式通氣效果(Mechanical ventilation),令火勢更失控」。

事發後,香港輿論抨擊消防高層採取「進攻」策略,是派消防員入火場「送死」,為何不採取「防守」策略。盧健強解釋,在美國的救火手法也概括分為進攻(Offensive)和防守(Defensive),但單憑片面資訊,無法判斷當局有否指揮失誤,但能理解高層決定,「防守式救火速度太慢,有燒及周邊樓宇風險,不及進攻式快速」。

他又指,「不能說火場『冇人』就不派消防員進火場。畢竟消防員的首要目標是『拯救生命』,於火警早期不能斷言樓宇內真的完全『冇人』,因總有些未知情況(unknown report),萬一有人怎麼辦?而火勢擴散速度驚人,必須迅速行動」。他補充,「用救火機械人較先進及安全是誤解,因它們仍很慢,連在美國也不流行」。
他感慨說,香港嚴峻土地問題致劏房、改裝工廈林立,火警發生在狹小的空間,而且存放200個鐵皮迷你倉,大火白白斷送兩年輕英魂,「奪命元凶實際是建築物安全問題」。

「在美國,(迷你倉)這種間隔根本不會被消防部門批准,太危險!」目前香港消防處採納的大廈消防設備規格,亦包括美國國家防火協會(NFPA) 標準。

盧健強表示,美國每年平均有約100名消防員於執勤中殉職,傷亡主要來自東岸一些整體建築物結構較複雜及高樓較多的大城市。回首近20載消防生涯,經歷過東灣同袍因救火送命。問他可有做好隨時犧牲的心理準備?他認為即使本着「大無畏」精神,但不認為消防工作等如「搵命博」,「因有合適訓練和明智的判斷,盡最大安全可能執行任務,風險一定有,但可以透過訓練、教育和裝備減低」。

他續說:「很多人認為消防員的死亡原因均是於火場送命,但事實上很多人是死於如癌症等次發性原因,由多年吸入的濃煙及有毒氣體累積所致」。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