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苑約34個單位「一炮過」付款 料年底推下期綠置居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下周二(30日)開會討論綠置居檢討。據了解,當局檢討了首個綠置居先導計劃、位於新蒲崗的景泰苑,建議將綠置居恆常化,認為有助豐富房屋階梯,而計劃下單位「一換一」不會增加或減少公屋供應,建議今年年底推出下一個綠置居項目。據悉,當局認為綠表申請者對資助出售單位需求殷切,加上新富戶政策的推行,令綠置居有一定需求。
消息指,早前當局舉辦工作坊上,有委員認為景泰苑位置優越但單位數量較少,其經驗未必可全面地重現於其他選址,即使早前政府宣佈推出4,000個火炭單位作綠置居,初步技術上可行,但一次過推出如此大量單位似乎未有先例,故建議綠置居應以較穩健步伐推行,減少對公屋申請輪候時間的影響。當局正重新評估火炭及其他項目,希望年底提交綠置居恆常化後首個項目的建議。
據了解,當局建議日後綠置居恆常化後,選址應包含部分原則,包括選址包含某些公共設施,但不會引致昂貴管理費;用地由公屋轉成綠置居但不應對原有規劃帶來重大影響;較理想應選取獨立地盤,或較容易從發展項目中分割的地盤;短期內落成的公屋項目亦不適合。至於申請資格及轉售限制,應使用現時沿用的機制;定價機制方面,則可繼續沿用市價6折的機制定價。據悉,景泰苑857個單位出售後,共收回804個單位,平均需時70日,截止去年12月,當中逾600個單位已完成翻新,工程平均需時48天。
其中800個買家屬公屋租戶、28個屬房協租戶、16個為已通過詳細資格審查的公屋申請者、12人為合資格初級公務員、1人為合資格離婚或分戶公屋住戶。89%買家為家庭申請者,平均家庭人數為2.7人,一人申請者只佔11%。而一人申請者的平均年齡為56歲,比家庭平均年齡53歲略高。
在857名買家中,家庭入息中位數為2.5萬元,96%買家透過按揭貸款購入單位,但亦有4%採取一次過付款方式買樓,按比例推算即涉及約34個單位。貸款與樓價比例平均為86%,其居住公屋的平均年期為22年,逾半已住公屋逾20年,買家中亦有12%屬公屋富戶。買家申請綠置居的主要原因為希望改善居住環境及擁有自己物業,項目地點及單位價格是購入單位的主要因素。而在約800名公屋租戶買家中,59%、約471名買家來自市區公屋戶,擴展市區及新界住戶分別佔28%及14%,收回最多的單位屬3、4人單位,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