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上流除左搵多D錢改善個人生活質素外, 更加提供誘因令社會進步,正正係無產主義做唔到既野。 假如做醫...
rathalos 發表於 2018-02-12 21:39:11 原文
今日早啲收工,回應下你先:
1. 假如做醫生同做看更回報一樣…,我點解要咁辛苦考醫生,點會有人發明新科技令社會進步:
我認為個人發奮上進,為社會貢獻良多,唔係佢應該獲分配多啲土地嘅理由。一嚟其實住大啲唔一定要佔用多啲土地面積,只要間樓層數夠多,每個單位樓面面積就可以增大,而平均佔用嘅土地面積不變。二嚟雖然不努力嘅人同努力嘅人有同樣多嘅土地使用配額,但只得配額冇用,佢都唔努力搵錢,邊有錢支付建築費?咁就令努力同唔努力嘅人喺回報上有差別,根本不須以更多土地去獎勵努力嘅人。三嚟,如果努力嘅人(例如做醫生)可以獲分配多啲土地,冇錯,佢起頭嘅回報真係因為佢努力上進做醫生而得嚟,但如果佢之後因為手上嘅錢多咗,於是又買多幾間樓嚟炒呢?咁炒樓呢部份嘅收益係咪因為佢努力而得? 四嚟,第一代嘅醫生身處於社會經濟未起飛,啲樓相對平嘅時代,但到第二代,第三代啲樓就比之前貴咗好多,新一代嘅醫生雖然人工仍然比大多數嘅打工仔高,但講到買樓,就比舊一代嘅醫生困難咗,甚至去到一個地步係,炒樓及收租比做醫生好n倍,咁新一代嘅醫生就真係要問自己點解要咁辛苦做醫生。仲有你話發明新科技,呢樣嘢先至諷刺!土地價格昂貴導致樣樣嘢都貴,基本生產開支高昂,仲邊有閒錢閒暇做科研!須知科研需要投入嘅資金好多,而且成功率不高。基本生活都難維持仲要掂科研?要個社會有人做科研,除非你立法規定靠炒樓收租發達,得閒到死嗰啲人一定要進行若干時間嘅科研啦!
2. 提供更多公屋, 令不能參與私樓市場市民都能安居樂業。定時根據當時樓價更新申請資格……私樓市場點發展都好,收益都會重放至公共服務(例如公屋),盡量令到資源重新分配:
呢兩點我收貨,不過我想補充,現時嘅房屋政策距離呢兩點太遠。個公屋政策基本上係迫人買樓,你睇下啲資產限額,一人113萬,二人174萬,三人224萬。呢個限制係對59歲嘅人都生效,咁唔通成世人儲錢要就著就著,唔可以超出? 咁拎著啲咁少嘅積蓄,點夠退休之後20年用?唔通到時啲錢使晒就去攞綜援?香港人口老化咁嚴重,到時一定有得攞綜援咩?
所以你可以加多句:不論資產多少,只要無私樓,或私樓佔地不超限額,都有資格住公屋。
3. "因為土地係天然存在,冇人出過力都喺度" - 無錯, 有一部分土地的確係天然資源, 但香港大部分土地都係經加工而出現:
其實土地都唔係一個好準確嘅講法。準確嘅講法應該係空間。因為就算啲樓係凌空嘅,都要佔用空間,而空間就真係純天然,無法以加工出現,所以人人都有相同權利使用。之所以叫土地,係為咗方便大家理解。此外,其實所有土地都需要加工,先至起得樓,只差在個程序複雜程度唔同。
4. 政府提供各種公共服務比果塊土地, 自然要有方法收回一定金錢:
咁政府應該逐樣計錢囉,唔應該以地價代替各種設施嘅興建費囉。地價可以吊高嚟賣,有幾高吊幾高,但興建費就要逐項列出,數目分明,冇得吊高,咁樣對市民公平好多。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