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程證雙程證林鄭月娥皆無話語權 總有一位內地旅客在附近
「總有一間在附近」曾是七十一便利店的宣傳口號,琅琅上口,若今天將之改成「總有一位內地旅客在附近」,怕不怕?
旅發局公布 2018 年全年訪港旅客創新高的同時,傳出內地旅客迫爆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學生餐廳,令大家意識到內地旅客「為患」,問題再非流於土瓜灣、九龍城等民居充斥內地旅客,而是切實地對香港各區各行各業構成壓力。
旅發局公布 2018 年全年旅港旅客創新高,達到 6514.7 萬人次,按年增加 11.4%,其中來自內地的旅客佔近 78%,達到 5103.8 萬人次,簡單除以一年 365 日的話,即是每天有有近 14 萬人次的內地旅客訪港,不過大家要留意,5103.8 萬內地旅客中,當中又有 61%、即相當於 3113.6 萬內地旅客屬於不過夜的短途旅客。
曾經,內地自由行旅客為香港大地帶來甘露,拯教了瀕死的香港經濟,問題是香港地少人多這個事實不變,如何無止境地接待數以千萬計的內地旅客?問題是這些內地旅客再不滿足於灣仔金紫荊廣場、尖東海傍與大嶼山大佛等景點,而開始四出滲透到彩虹邨、南山邨等民居,結果只得一個:擾民。
且以港鐵與海洋公園簡單講講,港鐵以車廂內每平方米企站立 6 個人為上限標準(歐美標準是每平方米企 4 個人),目前繁忙時間已達到飽和現象,試問旅客不斷增加下港鐵又可以做什麼?用什麼方法騰出更多空間?還是呼籲旅客不要在繁忙時間乘坐港鐵?若類似旅客飽和的情況,發生在盛智文主政年代的海洋公園,她們寧願設定限制容客量機制,即是售票處發現人數達到限制容客量的 90% 時會停止售票,一來為免旅客體驗轉差,二來員工不用面對過多的壓力,香港呢?從未想過為這片彈丸之地設立限制容客量機制。
可憐的是香港在內地旅客或新移民等涉及流動及固定人口的政策上沒有話語權,無論是雙程證還是單程證似乎沒有盡頭,一旦超出「限制容客量」的話,受罪的只是旅客及服務旅客的一群。目前醫療體系發出的咆哮,原因之一是沒有上限的單程證;究竟政府要香港怎樣被逼爆才會向中央發聲?要莘莘學子舉起還我校園的標語示威?還是林鄭月娥班子從未想過由源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