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街市&食物環境衛生 » 【無街市買餸難 撰文: 呂嘉麗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無街市買餸難 撰文: 呂嘉麗
天水圍師奶買餸嫌領展貴 遠征深圳
  • 好想好想好想,天天都想,但想不到。」
  • 住天水圍的阿惠不是想買車買樓想發達。她朝思暮想的是一個公營街市。全港有101個公營街市,平均每區有五至六個,但元朗區的公眾街市集中在元朗站一帶,天水圍三十萬居民沒這樣的「福份」,一個公眾街市也沒有。
  • 天水圍有六個街市,當中五個屬領展。有居民批評領展的街市策略,領展去年底曾對傳媒表示,市民仍有其他渠道買餸:「現在已經有很多地方,有不同的渠道甚至有網購。」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天水圍北的收入中位數只有約9000元,比全港少3000元。這些基層師奶,有多少會網購?
  • 於是,師奶唯有用自己的方式買平餸--除了跨區到元朗﹑屯門及荃灣的食環街市,阿惠每個月會遠征深圳灣一次,買夠一個星期的餸。

(江智騫攝)

天水圍街市貴且選擇少 跨區買餸很平常


93年,阿惠和丈夫由家鄉合肥移居香港,初時居住在洪水橋的徙置區,後來政府清拆,他們十多年前遷入天水圍天悅邨。


阿惠雖然移居香港二十多年,但北方口味依舊,喜歡吃辣﹑麵條及水餃。領展外判給現代管理的頌富街市離家只有五分鐘,但她嫌貴,唯有「買少點﹑買平點。」常常買薯仔﹑豆腐,「加點辣椒就好味」。


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去年七月的調查發現,天水圍街市物價比屯門﹑元朗及灣仔區的貴一成,其中牛肉價格及雞蛋價,分別較元朗高近四成和近七成。


天水圍街市給她的煩惱不止貴。有街坊懷疑,有些領展街市中幾檔同屬一個檔主,賣一樣的貨品,結果食品選擇非常有限。翻新後的天盛街市如超市般高級,賣的紅酒及芝士對她來說都是無用之物。


於是阿惠每星期都每去元朗或屯門買餸一次,但因為她住得不近輕鐵站,輕鐵線停站又多,她到元朗或屯門光是車程來回都需個多小時。阿惠並非孤例,2013年工黨一項調查發現六成天水圍居民會跨區到元朗、屯門以至深圳買餸。



每次遠征深圳,阿惠都要轉幾次車。

深圳灣口岸成師奶救星


於2007年7年啟用的深圳灣口岸,竟成為天水圍部分基層師奶的救星。


阿惠從街坊口中得知深圳灣的街市買餸平,便跟街坊試試,結果成為多年習慣。每逢過時過節,兩個兒子回家吃飯,她為了加餸便會遠征深圳,拖著手推車一次過買十幾斤餸,二三百元足夠吃一星期。


阿惠每次往深圳買餸,六時多就會起床,七時去到小巴站才能避過上班時間的人潮。她試過八時多才等巴士,等了近半小時才能上車。十多公里的長征由天悅邨開始,乘小巴﹑過境﹑再乘巴士,路途曲折,最快都要四十多分鐘。阿惠上深圳買一趟餸來回都要近三小時,車費來回26至28元。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魚檔老闆說:「星期六日特別多香港人過來,起碼一天廿多個光顧。」(江智騫攝)

阿惠首先到雜貨店買了豆腐﹑薯粉﹑百葉及豆鼓。天水圍頌富街市不賣薯粉,百葉更要出到元朗的上海店才能買。老闆娘說:「31蚊。」,阿惠不忘講價:「30蚊啦,認識了那麼久。」男老闆說:「30蚊不行呢!」老闆娘伸手握阿惠的手,「我們是小生意啦。」阿惠最後屈服:「好好好。」這種一元半塊的角力,不斷在各個老闆與阿惠之間來回。


無論講不講價,深圳的餸還是比天水圍的便宜。記者於3月1日到訪頌富街市,阿惠在深圳買的十多種餸中,六樣頌富沒有賣,包括百葉﹑萵荀 ﹑黃鱔﹑泥鰍﹑薯粉及蔥頭 。


天水圍街市及深圳街市價格比較 后海批發市場頌富街市(領展)
韭菜4/斤*12/斤
菠菜6/斤*16/斤
薑8/斤*16/斤
鵪鶉蛋7/盒12/盒
豆腐4/斤*5/塊

*大陸一斤約13両。深圳價格為人民幣,香港價格為港幣。參考3月3日匯率,每百港幣兌人民幣為0.84。


阿惠附近的頌富街市不賣薯粉,平時要走到另一屋邨買,但深圳更便宜。(江智騫攝)

「將來老了動不了身,就吃少點,沒辦法。」

阿惠


選擇被剝奪 困在圍城裏買貴餸的老人

拖著十多斤餸,阿惠腳步仍然輕快。一個人搬起十多斤重的手推車上落巴士小巴,另一邊肩膀也背著大大的環保袋。買餸難,大概世上的師奶都是這樣練出一副好身手。


阿惠夏天不上深圳買餸,天氣太熱,「菜買回來都爛了」,所能以一年只有六個月能買平餸。60歲的阿惠身體還算好,但她亦覺得上深圳買餸辛苦:「都無辦法,平了三成,辛苦都值得。做什麼都要付出代價,對不對?」


后海批發市場的兩層高,人潮熙來攘往,很多檔口沒有正式的貨架,光以發泡膠箱陳列貨品,放在地上。市場一層有百多個檔位,中間沒分有牆或板分隔,通道只有三尺左右,上落只有斜路,路面稍為濕一點也容易滑倒。


她知道天水圍有些老人家不太能走,跨區買餸太辛苦,只能留在天水圍買餸。她也預見自己再過些年身體沒那麼好,也就不能動輒為一個月回家一兩次的兒子遠征添餸,「將來老了動不了身,就吃少點,沒辦法。」


后海批發市場擠滿人頭。魚檔檔主說每天有二、三十港人光顧他。(江智騫攝)

爭取建食環街市多年不果 阿惠:「不能灰心」


領展街市當道,貨品種類少又貴。記者問她想不想天水圍有個食環街市。「好想好好想好想,天天都想,但想不到。」阿惠答。阿惠因為關注天水圍缺乏街市,四、五年前加入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的爭取天水圍食環署街市關注組,可惜一直「沒頭緒﹑沒下文﹑沒聲音」。


08年後,食環便沒再興建過街市。自2011年起,多地地區組織及立法會議員也倡議過在新市鎮如天水圍﹑東涌及將軍澳興建公營街市,這些地區的共通點是欠缺街道,商店集中在商場,而商場又大多由領展管理。過往多個調查指出這些第三代新市鎮街市物價比其他區域高。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四﹑五年了,街站擺過﹑聯署過﹑請願過﹑去立法會旁聽過,都沒消息,不知道幾時才等到。」有些街坊灰心了,漸漸淡出關注組的行動,阿惠明白:「是灰心,但也不能灰心,不然過去的努力就白費啦。」


食物及衞生局新聞組回覆指,當局已檢視各區(包括東涌、天水圍及將軍澳區)的情況,現時沒有計劃興建新街市。


阿惠的手推車裝著十多斤食材。舟車勞頓為了買餸,她深知年紀漸長,不能再如此跨境買餸,到時唯有少吃點。(江智騫攝)

08年,審計署抨擊食物環境衛生署管理不善,令部分街市空置率高企。一直以來規劃署對於食環起街市有清晰指引,規定須為每10,000人口提供40至45個檔位。但09年規劃署將指標改為「除了考慮有關地區人口外,亦要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包括人口組合、社區需要、附近公營及私營街市設施的供應、新鮮糧食零售店的數目,以及區內市民對於保留小販區的意願等」。這些「相關因素」如何介定呢?食環署為何08年起沒有再興建街市呢?下一篇文章會再探討。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食環08年停建街市致領展獨大 
  • 天耀街市﹑良景街市﹑長發街市﹑隆亨街市……這些領展街市正面臨因大幅加租、因「提升業務」而改建為商場、或外判給連鎖集團如建華管理的命運。街市的未來是否不可改變?
  • 面對街市爭議,政府多數重申領展是私人企業、讓市場決定。如果一個地區不只有領展街市,有其他公營及私營街市競爭,情況可能不同。
  • 自2008年起,食物及衛生局便再沒興建公眾街市,背後原因為何?公營街市不足問題,揭示多個香港地區規劃的漏洞。


第三代新市鎮沒有公眾街市


舊區如荃灣﹑灣仔﹑北角﹑觀塘,買餸的地點不限於室內街市,不少售賣新鮮食糧的店鋪滿佈街道,很多在公眾街市附近營業,互相帶旺人流,有機地形成露天街市。


第三代新市鎮如天水圍﹑東涌﹑將軍澳及馬鞍山,商店集中於地鐵上蓋(如將軍澳)及屋邨商場,缺乏街道及地舖。多數街市跟商場連接,由領展所有。人口達八萬的東涌只有兩個領展街市﹑天水圍六個街市中五個也屬領展。


數字上天水圍似乎不乏街市,但從本系列首篇文章卻可見,一些天水圍居民感到領展街市太貴,貨品選擇太少,需跨區甚至過境到深圳買餸。政黨如工聯會及一些地區組織亦曾要求政府在新市鎮興建公眾街市。



政府早前聘請BMT Asia Pacific 研究的《改善公眾街市營運環境》顧問報告(2015)


2015年11月是領展上市10周年,團體抗議領展管理令市民百上加斤,生活不便。(曾梓洋攝)

09年 食環修訂標準 停建街市


現時全港有101個公眾街市,平均每區五至六個。以往公眾街市由市政局興建及管理,直至2000年市政局解散。九成公眾街市於2000年前啟用,2000年食環接手後,只興建8個新街市,2008年後沒有再興建。


以往規劃署明文規定,政府需為每10000人口須提供40至45個零售檔口。及後食物及及衛生局檢討街市政策,經規劃署修訂後,於2009年公布新的規劃標準:


「日後應按個別情況考慮是否闢建新公眾街市,以確保妥善運用公共資源。當局除了應考慮該區人口外,也應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包括人口組合、社區需要、附近公營及私營街市設施的供應、新鮮糧食零售店的數目,以及區內市民對於保留小販區的意願等。」


規劃署回覆,以上準則並不具備法定效力或約束力,「但政府各部門會通力合作,因應相關政策和資源分配的情況等相關因素,務求致力達到《規劃標準》所訂標準。」


食物及衛生局回應,建街市成本高昂,全面研究街市經營能力後,才考慮興建新街市。現時市民已有不少渠道購買新鮮糧食,包括私營街市,超級市場等。局方已檢視各區(包括東涌 、天水圍及將軍澳區)的情況,但現時沒有計劃興建新街市 。



荃景圍街市是全港「最吉」的食環街市。(梁鵬威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學者:規劃署難要求食環跟隨指引

不過,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伍美琴教授認為,若規劃標準沒訂「硬指標」,規劃署不能預留地方興建街市,並要求食環跟從。如今食環可以不建,規劃署猶如「宣佈棄權」。


現時建街市標準由食環自訂,規劃署只負責管理及修訂。伍教授認為,政策部門自訂指標,但部分指標定義模糊,政府部門有空間自己決定做與不做,但很多時候「政府部門覺得自己沒資源就不做。」


食環既能自己決定建多少街市,那麼規劃署的角色何在呢?


伍教授指,規劃署與各部門頂多平起平坐,因此沒權力規定相關部門一定要建立某種設施 ,「除非梁振英叫你做,否則只是維持現況」。這種規劃程序在伍教授眼中正是「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制度下各個部門都不用負責任,無人能問責。


她認為要改變現有領展獨大局面,政府應為街市供應提供「硬指標」,並在地區諮詢市民想要什麼形式的街市。


興建及管理公眾街市的權力及責任以往屬市政局,但該局於2000年解散後,決策能力上繳政府,區議會是諮詢組織。伍美琴教授認為,地區應有更多權力,因為政府「管唔掂」十九區,或沒有地區發展的概念,「市政局還在的時候,起碼有部門全盤負責地區事務,也有實施的權力。」


領展大幅加租,長發街市檔主上月罷市。(蔡正邦攝)

好街市令生活更有趣


現時公眾街市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屬於「零售設施」,而非「社區設施」。伍美琴教授認為政府不能把街市純粹視為零售設施,因為街市實有重要社會功能,能令城市更有趣﹑生活質素更好。


「政府部門的思維,沒想到跨部門的政策考量,但要建設有趣城市,生活有質素,如何去介定街市的位置﹑設計﹑與其他設施的關連,需要跨部門合作及跟社區討論。」


審計署曾於08年多次批評食環管理街市不善,但其實街市能令城市生活更有趣。此系列第三篇將探索民間如何讓街市活起來。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有街市买餸贵更惨


領展轉手後華貴街市搞翻新 街坊叫苦連天


華貴臨時街市於上月底已徹底關閉,華貴邨及嘉隆苑的居民現時只能到華富邨買菜。

䇄立華貴邨26年的華貴商場內的華貴街市、小店及連鎖商戶,一直為人口老化的華貴邨及鄰近嘉隆苑的居民提供生活所需。2005年房委會把華貴商場業權賣予領展,其後領展於2014年再轉售予逸俊發展,兩次易手後,街坊淪為受害者。自去年6月底華貴街市內的20多個乾濕貨攤檔已關閉,街市消失4個月,10月時臨時街市有約10個攤檔重開,直至今年2月底,街市徹底消失,華貴邨及嘉隆苑的長者叫苦連天,每日經過5條電梯及樓梯,到華富邨買菜,華貴街市未有重開的時間表。
華貴邨及嘉隆苑屬人口老化的屋邨及屋苑,華貴邨華愛樓的首4層樓層更是長者宿舍,約有130名長者居住。2011年人口普查的資料顯示,華貴邨及嘉隆苑合共有14,917名居民 ,當中5,119名居民是45歲至64歲的中年至老年人士,2,808名居民是65歲以上的長者。
雖然華貴邨及嘉隆苑的部分居民是到華富邨的華富街市買菜,因為華富街市較大,約有60個乾濕貨攤檔,但大量長者及貪圖方便的居民仍只會到華貴街市購物,自華貴街市去年6月底關閉後,華貴邨及嘉隆苑的長者每日需步行15分鐘到華富街市買菜,即需途經5條電梯才到達,當中2條電梯更是「有上冇落」,即長者能搭電梯到華富街市,但長者從華富街市回到華貴邨及嘉隆苑則需行樓梯,甚為不便。
50多歲的方女士在華貴邨已居住20多年,華富街市於去年6月底關閉後,只能到華富街市買餸,她指餘下一個街市後,沒有競爭,華富街市會「吊高嚟賣」,「冇咗街市唔方便,(臨時街市)再次出現時開心到,家又冇,個心都痛痛哋,啲老人家要咁行唔方便」。她指要途經5條電梯,路程太遠,屋邨電梯亦不時故障。70歲的羅先生在嘉隆苑居住10多年,希望華富街市盡快重開,「家街市遠,行唔到嘅人點算?電梯壞咗更弊」,他認為業主應有社會責任為商場設置街市,「最緊要方便,買少少嘢又要行上去,臨時街市時已少買,都冇選擇」。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1990年落成的華貴商場內設有華貴街市,街市內約有20檔乾濕貨攤檔,為不少華貴邨及嘉隆苑居民提供生活所需,自2005年,華貴商場經過兩度易手業權,最後領展於2014年5月以5.18億元,出售華貴商場予林子峰名下的逸俊發展有限公司。去年6月底,逸俊疑因未能與承包商洽談華貴商場內的街市管理及承包權,華貴街市就此結業,居民需步行15分鐘到華富邨的華富街市買餸,居民不滿,最終逸俊於去年10月起,重新經營只有約10個攤檔的臨時街市,但逸俊當時已表明擬翻新商場,故臨時街市營運期只有5個月,即至今年2月底,連僅餘的華貴臨時街市亦已消失。
消息指,逸俊有意翻新商場後,改建華貴街市為超級廣場,意味華貴商場可能不再有街市,逸俊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林子峰回覆,暫時未有為華貴商場的發展定下任何計劃,翻新後再打算,亦不想在華貴商場一事多作回應。
記者 梁佩珊
李錦鏵攝 李錦鏵攝 華貴商場內的商戶已貼出結業或遷離告示,商場十室九空。 (李錦鏵攝 )
李錦鏵攝 華貴邨及嘉隆苑的居民現時只能到華富邨買菜,華貴街市未有重開的時間表。 (李錦鏵攝 )華貴邨及嘉隆苑的居民現時只能到華富邨買菜,華貴街市未有重開的時間表。 (李錦鏵攝 )
方女士憂沒有競爭下華富街市會「吊高嚟賣」。 (李錦鏵攝 )羅先生不滿街市距離太遠。 (李錦鏵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問題係上面買嘅野有好多都話唔可以帶返香港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