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港澳新聞 » 【安老虐老】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安老虐老】
  • 安老院質素無改善 直擊黑工遇巡查即扮探親
  • 去年大埔劍橋護老院爆出迫令長者「集體露天沖涼」劣行,揭露本港安老服務質素參差不齊,事件曾引起廣泛討論,特首梁振英更聲言決心取締無良院舍。轉眼間「劍橋醜聞」已過了一年,《香港01》最近再訪多間安老院,發現仍有不少院舍設施殘舊、衞生膳食欠佳,更有安老院明目張膽聘用持雙程證的內地黑工充當看護。有社工指出,安老行業長期人手短缺,令黑工問題已成業內常態,而黑市看護大多缺乏護理知識,根本難以照顧長者所需。劍橋事件一年後,所謂的「改善安老院舍質素」,原來仍然只聞樓梯響。

九龍城一安老院於30度高溫關冷氣,涉嫌於公共空間額外擺放3個床位,長者欠缺私人空間,連放置個人物品的床頭櫃都欠奉。

《香港01》記者綜合全港持牌私營安老院社名單及業內人士情報,巡視多間安老院,發現不乏環境擠迫、膳食衞生差劣之院舍。記者早前到訪九龍城一間安老院,當日氣溫已達攝氏30.8度,院舍環境悶熱侷促,卻無冷氣提供,院友只能打開門窗以求通風,記者向職員查詢開關冷氣有否準則,但對方卻指:「長者好少郁動,不動就不會出汗,不必開冷氣!」數日後記者再到訪,院舍亦無開冷氣,僅開電風扇,當日氣溫約為31度。


九龍城院舍的4樓天台堆滿各式各樣的雜物,更放了一桶已經霉爛的條裝麵包。

根據社署資料,該院舍面積為4,200平方呎,分三層,部分為獨立或二人房,以木門隔開,不過記者當日卻發現,院方竟於放置電視機的公共空間內,擺放數張長者床,最少2張鐵床頭尾緊貼放在一起,周遭人來人往,更堆滿紙箱雜物,連放置個人物品的櫃子亦欠奉,環境非常狹窄,職員卻仍向記者推銷:「如果認為單人或雙人房價格太高昂,可租住這兩個床位!」

及後記者登上院舍天台,竟於一堆生鏽雜物中,發現一整膠桶條裝麵包,部分已經開封,暴露於空氣中,惟院舍職員卻對情況視若無睹,問及為何有發霉麵包,姑娘則笑指麵包是「俾狗食」的。該區護老院住院費由4,000元至8,200元不等,有家屬指,以提供高度護理的市區護老院而言,收費算是相宜,考慮到價格與交通配套,就算明知院舍環境欠佳,亦只能無奈將就。


去年被釘牌、位於大埔運頭街的劍橋護老院2至3樓,目前仍然空置,1樓繼續經營。去年傳媒揭發有長者集體被脫光等沖涼事件,重案組曾跟進,但至今未有拘捕行動。

「劍橋事件」一年過去,不少護老院質素仍未如理想,有指與行內人手不足有莫大關係,偏偏有不少私營院舍為減低營運成本,從內地聘請黑工充當看護,其服務質素亦良莠不齊。

人手不足 聘黑工減成本

記者早前接獲業內人士消息,指油麻地木蘭護老院(下稱木蘭)內一直有黑工「長駐」,負責晾衫拖地、派飯洗碗等工作。曾入住木蘭的陳婆婆(化名)更直言,黑工不諳廣東話,連基本溝通亦成問題,「雞同鴨講,她們只有雙程證,所以一個禮拜就要換一批人,哪裏照顧得好?最弊老人院下面是餐廳,經常都有老鼠跑上來,曾經有老鼠爬上我的床,我叫姑娘啊,不知她聽不懂還是不敢捉,最後都是自己撥走,足足有拳頭那麼大隻,老人家點會唔驚?」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油麻地木蘭護老院被指有黑工「長駐」,負責晾衫拖地、派飯洗碗等工作。據記者日前現場所見,一名身穿綠色上衣的中年女子,便忙於照顧院友食飯。

遇巡查 扮家屬

及後記者以客人身分,分多日到木蘭視察黑工問題,發現員工大多操普通話,且沒穿制服,平日亦甚少與院友溝通。有業內人士透露,每當遇上政府巡查,院舍內的黑工會託詞是「長者家屬」,以求避過檢控。本周二上午,記者在現場觀察期間,遇上入境處人員突擊巡查,恰巧目擊黑工被拘捕過程。當日記者目睹一名身穿綠衣的女工,一直在廚房進出打點,向院友派發午餐,餐後又負責打掃,至入境處人員突擊巡查,並要求木蘭的職員出示身分證明文件,該名女工果然謊稱其是家屬身分,不斷自稱「家屬,家屬,我只是家屬!」惟她最終仍遭入境處人員押解離開。入境處收隊後,木蘭其他職員明顯心生不悅,更呼喝長者,「行快點啦你!」、「黐線㗎!」似將怨氣發洩在長者身上。現場消息指,當日受查的職員中,除了被捕的女工持旅遊簽證外,另有1人為新移民,3人則持工作簽證,循補充勞工計劃到港合法工作。



約一小時後,入境處人員突然而至展開巡查,女工無法出示有效證件,遭入境處職員拘捕。

其後記者致電木蘭老闆林斯頓,他堅決否認曾聘請黑工,認為事件只是同行間的「商業矛盾」,「我們從來也不會聘請黑工,你認為有的話請向入境處查詢。」又指從未聽聞院舍有鼠患,認為衞生情況理想。

入境處事後回覆查詢指,當日的反非法勞工行動拘捕了一名涉嫌從事非法工作的人士,及一名涉嫌聘用該名人士的香港居民,案件仍在調查中。處方指根據法例,所有旅客未獲入境處處長批准,均不得在港從事任何受薪或非受薪的僱傭工作,開設或參與任何業務,違例者會遭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5萬元及入獄2年。任何人士如僱用不可合法受僱的人,均屬違法,最高刑罰為罰款35萬元及監禁3年。

業內人士:院舍聘黑工普遍

社署亦指已派員到木蘭突擊巡查,經營者解釋已採取多項措施改善衞生,承諾盡快安排滅蟲公司徹底檢視院舍環境等,署方將繼續監察木蘭執行改善措施的情況。

翻查資料,木蘭過去曾多次轉手,現任股東林斯頓及董事林曉航,3年多前才入主經營。業內人士透露,一直聽聞該院舍聘用持旅遊證件的同鄉來港,從事毋需專業知識的簡單工作,如派飯、院舍內清潔等,從而節省保險、強積金等開支,整體成本較聘用合法勞工低一半,該業內人士更指,類似情況在行內非常普遍。

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6-05-27 09:41:54 編輯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違規輸入外勞搜證困難

安老行業長年人手短缺,倚靠外勞支撐本屬無可厚非,政府早年已制訂《安老院實務守則》,以護理業工資中位數為基準,制定聘用外勞準則。若護理員的薪金高過中位數,院舍就可按「1比2」原則、每聘請2名本地僱員,可輸入1名外勞;如護理員薪金低過中位數,則每3名員工,才可有1位外勞共事。表面上,有內地職工於護老院任職,並非一定違法,然而很多小型私營院舍卻「下有對策」,不按比例輸入外勞,才令黑工充斥。職工盟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秘書鄭清發表示,曾有安老院以其股東家人當作該院護理員,並以此比例輸入4名外勞,但實質上全院僅有這4名外勞作護理員。工會過去多次向勞工處投訴院舍非法輸入外勞,但處方巡查未能搜集到入罪證據。


社聯長者服務總主任陳文宜期望當局正視安老院舍人手不足問題,並繼續打擊黑工,避免影響照顧長者的質素。

社聯長者服務總主任陳文宜指出,私營安老院質素良莠不齊,亦一直聽聞有院舍為慳成本,聘用非法勞工充撐人手。她認為這些黑工沒有受過訓練,影響對長者的服務,「幫中風嘅長者除一件衫,如果唔識可能令對方甩骱,唔記得上床欄又可能令老人家跌落地,扶抱都有特定的護理程序。不能只是一句話『得啦我睇實老人家,我唔會亂嚟嘅』,咁唔係專業。」她希望當局正視長者院舍人手不足問題,並繼續打擊黑工,避免影響照顧長者的質素。


大埔劍橋護老院事件一年過去,社福界人士認為,儘管當局加派巡查人手及重組規管架構,但整體質素仍未見改善。在香港能夠達到老有所依的理想,似乎仍很遙遠。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私營院舍質數真係好參差不齊  
U036 擴1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網民熱話:外傭疑虐待長者 天橋推阿婆落地


【on.cc東網專訊】外傭虐待長者的案件時有聽聞,但多數在家中發生,外人很難發現。不過,今日有人發現黃大仙有女傭涉嫌當街推跌婆婆,引起網民熱議。

今日facebook專頁「黃大仙友」上載一張圖片,可見一名女傭站在天橋上,而旁邊則有一個婆婆躺在地上,發文者表示在黃大仙鳳徳村旁邊的天橋見到有婆婆與女傭發生爭執,期間有人涉嫌推婆婆落地。

有網民看過貼文後表示憤怒,「係唔係人嚟㗎,屋企無老人家㗎」、「老人家跌一跌可大可小」,但也有人表示難以判斷事情的來龍去脈,「事情嘅真相,外人無法判斷是非」,也有人認為要多加留意外傭的情緒問題。

網民有話說

黃秀英 :事情嘅真相,外人無法判斷是非,但唔會無緣無故發生。

Chun Yin Chan :老人家跌一跌可大可小

Scipio Chun :外傭情緒的問題,要多加留意

Yuk Teddy :啲老人家隻腳傷咗好難行得噃,係唔係人嚟㗎,屋企無老人家㗎。

有人在黃大仙發現有女傭涉嫌推跌婆婆。(facebook專頁「黃大仙友」圖片)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安老院黑工】政策遠遠落後日韓台 安老院出事只會陸續有來 撰文: 鍾劍華
  • 香港人長命;香港的家庭制度轉變急速;
  • 香港的社區發展模式因土地有限必然是向高密度及向高空發展,
  • 這一種發展特色並不適合養老,甚至可以說是對長者不友善。

九龍城一安老院於30度高溫關冷氣,涉嫌於公共空間額外擺放3個床位,長者欠缺私人空間,連放置個人物品的床頭櫃都欠奉。

雖然政府在70年代中期,已經說要以「社區照顧」作為香港安老服務的政策目標,但到了 40 多年後的今天,香港長者入住院舍的比率達到百分之六,比其他地區明顯都高了一截。

偏偏香港的資助安老院舍長期不足,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監管不足,也十分「古怪」的私營安老院「市場」。

香港私營安老院市場很古怪

說這個市場不小,因為現在有 500 幾間大大小小的私營安老院舍,佔全港安老院宿位超過一半。

說這個市場監管不足,這一點毋須多講,去年劍橋護老院事件及過往多宗安老院醜聞足以說明一切。政府所謂的「一年平均巡查七次」、有《安老院條例》、有足夠的監管等等,都只是行政操作上的事實,但在保證服務質素上,卻都只是廢話,因為根本不能有效而合理地監管。

說這個市場「古怪」,原因是雖然說這是個「市場」,但這個市場的對象卻是全香港最窮的一群,不要忘記,香港有三分之一長者被界定為貧窮。沒有足夠的退休金,家人的經濟支援有限,自己又沒有錢,但又無可選擇要入住安老院,但又輪候不到資助的安老院宿位,那可以怎麼辦?雖說有 500 家私營安老院,但誰來埋單?

面對一群支付能力這麼低的市場對象,那些私營安老院又可以怎麼辦?

簡單啦,服務使用者要「將將就就」,服務提供者則「將貨就價」。

將將就就 將貨就價 長者權益誰負責?

因此,私營安老院長期「人手緊拙、設施有限、督導薄弱、監管不足」,日日都在出現這樣那樣的營運及操作問題,這些已經是私營安老院市場的「生態」,一個十分古怪但大家都能處之泰然的生態。劍橋護老院做不到善待長者而被釘牌,還有服務使用者的家屬出來埋怨說政府添煩添亂呢!

不是說私營安老院的操作都要符合《安老院條例》的規定嗎?這不是最起碼的保障嗎?原則上確是這樣。因此,當出現劍橋護老院事件,社會各界當然是口誅筆伐了,經營者也是活該,負責監管的社會福利署也大條道理嚴詞譴責,甚至「釘佢牌」。

現在又揭發有私營安老院僱用黑市勞工,不是又再一次看到私營院舍經營者不守法,沒有社會責任感嗎?那些黑工,顯然未經訓練,沒有專業資格,竟然被聘用照顧體弱的長者,一旦出了事,誰人負責?這也是對長者權益的嚴重損害,當然又是大條道理嚴詞譴責,現在先是「拉了人」,如果群情洶湧,下一步又可以考慮「釘佢牌」了。公眾當然會即時叫好,但政府的責任是不是就可以推得一乾二淨?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油麻地木蘭護老院被指有黑工「長駐」,負責晾衫拖地、派飯洗碗等工作。據記者日前現場所見,一名身穿綠色上衣的中年女子,便忙於照顧院友食飯。

十間安老院一間請黑工 怕已是低估了的數字

不過,私營院舍僱用黑工,難道只是個別事件嗎?試試去問問行內人,如果說市場上有十分之一的院舍曾經僱用黑工,這已經是一個十分保守的估計。照顧長者在工作性質上難免有一定的厭惡性,就算是基層勞工也視之為畏途。加上職業的專業性未被認可,沒有職業發展階梯,發展前景不明朗,年輕一代就更視之為次選中的次選中的次選了。

香港這麼多人要入住安老院,私營院舍又要將貨就價,根本不能支付有競爭力的薪酬吸引本地勞工入行。不少私營院舍的經營者都有這樣的經驗:新聘了一個職工,上午報到,下午便失了踪,連那半天的工資也沒有興趣回來取。

本地人不願做,唯有透過「補充勞工計劃」申請輸入外勞,奈何手續繁複、把關嚴格、申請需時。雖然現在基本上已經有一點默契,對安老院舍的申請比較寬鬆,但更關鍵的問題是,這樣正式輸入外勞,成本一點都不低。有人說,平常餵吃飯、搞衞生及基本的個人護理,未經訓練也可應付。而且還是那一句,服務對象支付能力有限,願意將就,經營者要「將貨就價」,倒不如退而求其次,反正黑工的來源多的是。

這是一個「人口結構轉變、市場環境特殊、人力規劃滯後及政府政策落伍」交互而成的結果。經營者罔顧長者權益,罔顧《安老院條例》、干犯勞工法例,自然是人人得而誅之。但整個社會的觀念跟不上,社會及政府長期漠視相關政策的發展,才是問題的元兇。今天可以拉人,明天可以封舖,但安老院舍的問題還是會繼續出現。要說得清楚可能要另外花上3000字,簡單一點,引用一些事例說明。



去年被釘牌、位於大埔運頭街的劍橋護老院2至3樓,目前仍然空置,1樓繼續經營。去年傳媒揭發有長者集體被脫光等沖涼事件,重案組曾跟進,但至今未有拘捕行動。

日韓台 安老政策都比香港完善

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遠比香港嚴重,已經有五分之一人口超過65歲,而且平均壽命比香港更長,家庭制度也同樣出現深刻的變化。但現時日本長者入住安老院的比率不足百分之二。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政府便開始籌劃「介護」制度,其後於2000年正式推行「介護保險制度」,即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介護制度」為各種院舍及家居護理服務訂立了質量及收費標準。有了「介護保險」,所有長者基本上都能及早為晚年的護理需要作資金安排。日本各級政府雖然要支付部分護理開支,但有了「介護保險」這一種共同支付的機制,政府在財政及資源的安排上,相對便比較穩定。

除了資金,人力資源問題也一併得到處理。日本的「介護制度」為各種類別的護理人員制訂了專業訓練標準、職級階梯及晉升路徑,令「介護工」成為一個受到社會尊重的職業,也是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專業,令社會不再視護理長者為職業畏途,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加入。

除了日本,南韓在2008年也推出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台灣在經過了多年的籌劃及討論之後,也於去年通過了「長期護理保險」的主體法例,預計到了2017年便會落實其長期護理保險體制。這些例子都說明香港遠遠落後於亞洲其他地方,更遑論要與西方國家比較了。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當亞洲其他地區都已逐步落實,為長期護理的資金及人手作長遠制度規劃之時,香港政府還在意圖說服香港人,這裏不需要推行「全民養老金」制度。長期護理的資金安排、保險機制及人手規劃,就更加不會被提上政府的政策議程了。明乎此,便知道劍橋安老院的集體冲涼或安老院舍被揭發僱用黑工,絕對不是個別事件,而是整體制度發展滯後的必然結果。

筆者絕對夠膽拍心口保證,類似事件將會陸續有來。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