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街市&食物環境衛生 » 建華街市飽受批評 為何主婦仍光顧?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建華街市飽受批評 為何主婦仍光顧?
  • 領展街市近年成為市民關注點。去年青衣長發街市有檔主一連7日罷市,反對領展將街市賣予建華;而東涌逸東街市亦爭議聲中被建華翻新。雖然輿論一般認為翻新街市會趕絕小商戶,貨品亦較貴,但有小西灣街坊對建華最早翻新的「本灣街市」表示歡迎,原因為何?為何街坊想法跟主流輿論有出入?
  • 攝影:呂嘉麗

小西灣街市翻新後改名為「本灣街市」。

街市翻新後「超市化」 裝潢模仿香港舊式市場

全港約三成人口居住公屋單位,即領展轄下街市直接影響三成香港人。85個領展街市中,十個街市已外判予建華集團。

西灣街市為最早期被建大翻新的街市之一,2015年8月翻新後改名「本灣街市」,引入「i-chicken」屏幕遙距揀活雞、主打高科技、引進中高檔路線食材,引來不少關注。

住在小西灣邨20多年的阿芳,大概隔天會為一家四口買餸一次。街市翻新後,她第一個感覺並不差,也稱讚街市「靚咗」:「如果有時間的話,會選擇行領展街市,因為可以帶女兒行。傳統街市就不會,因為濕漉漉,又多人,通道又窄。」

跟傳統街市不同,本灣街市裝潢較像超級市場:檔口改為開放式設計、招牌一律變為同款字體LED燈、室內照明光猛、地板鋪上彩色磁磚,不如一般街市地面,通常都是濕漉漉或剩菜殘渣。街市主要分兩部分——「本灣市場」及「本灣水產」。前者包括蔬果、肉類、熟食等,五金和電器店則被安排在轉角處。


海鮮區掛上不同仿舊假招牌。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街市雖然翻新了,但建華同時加入「懷舊」元素。「本灣水產」(即海鮮區)裝潢模仿香港舊式漁市場:招牌用上不同仿老店愛用的書法楷書、仿手寫字體;本是新招牌卻加上甩色、鏽跡等仿舊效果。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院長蘇偉文指,街市翻新終極目的是為了租值上升;將街市主題化,純粹是「gimmick」,希望可擴大客源、吸引高消費顧客,而不只是平日買餸的街坊。

行傳統街市,通常會聽到不同店員扯高嗓門叫喊「十蚊十蚊」、「嚟啦喂嚟啦喂」、「抵到爛」等吸引街坊的叫賣聲。建華旗下街市亦引進「街市DJ」,每天廣播推介促銷特價貨品,但跟街市雜沓紛亂的叫賣聲不同,這裏只有DJ可以以廣播叫賣,而不是不同店舖爭相搶客。


阿芳指,街市翻新前,不少店舖長期空置,翻新後街市反而貨品種類多了。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主婦印象:種類多了 有些東西反而便宜了

雖然阿芳一家四口收入不過2萬元,每餐平均不會花費超過100元,但她對街市翻新沒太大反感,因為街市翻新前本有2、3成店舖已空置。街市翻新後,反多了貨品種類,例如熟食、貴價食材等,街市提供手推車也令購物更方便。水果檔引入了貴價水果,阿芳認為多了選擇始終是好事,即使自己不會買。阿芳指,有些東西如菜檔確是貴了,「但不是全都貴了,有些反而便宜了。」

為什麼街坊會認為街市翻新後沒有太貴?建華旗下有不少直屬商戶,例如街市內的不同店名的豬肉檔同屬建華旗下公司持有,被指「垂直壟斷」;而早前亦有傳媒揭發,建華旗下天瑞街市會派員到區內街市格價,定出當日的「合理售價」後,以面談、短訊、電話等方式,向相關商戶下「減價令」。若拒絕調整,則會受到口頭或書面警告。

競委會去年開始調查個別領展街市(包括建華管理的天瑞街市)就是否涉及操控價格及違反競爭條例,但未有結果。



阿芳的幸運:仍有街舖及食環街市選擇

阿芳知道,街市翻新後租貴了:「有些店『頂唔順』已搬走了。如之前的菜檔便從街市搬到附近的地舖。」不過,如果要在加租或不翻新之間選擇,阿芳還是會支持翻新,因為街市現在的貨品種類的確多了:「以前水果檔只有一檔。」既然選擇對買餸來說最重要,但如果區內只有一個領展街市,選擇夠嗎?

本灣街市對面馬路就有幾間地舖售賣新觧糧食,阿芳平日都在街舖買蔬果及肉類,不至於「焗住」光顧建華街市。記者提到,有些新市鎮如天水圍、東涌都沒有地舖,所以只能光顧領展,阿芳不能想像:「怎會沒有地舖?有樓就會有地舖吧?」記者問,如果小西灣只剩下外判街市,她會怎樣。阿芳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那真的要出去柴灣(食環)街市,比較一下,那裏有好幾層呢。」阿芳的幸運在於,她步程數分鐘內已有街舖售賣新鮮糧食,乘車五分鐘即可到食環的柴灣街市。這也是阿芳對街市翻新顯得從容的原因。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逸東街市重開 土盟:建華壟斷豬肉檔 派現金劵變相迫商戶減價

  • 懷舊霓虹燈招牌、印上其他地區街名的牆紙、大埔巴士標誌、香港舊歌廣播、DJ不定時叫賣……這個恍如主題樂園的地方,其實是最新開幕的街市「香港街市」——也就是今年5月由建華宣佈重整大裝修、令居民憂慮加價的東涌逸東邨街市。
  • 街市開幕當天人頭湧湧,「香港街市」的霓虹招牌高懸,優惠也層出不窮。但這個樂園般的街市,會是滿足逸東邨基層居民所需的場所嗎?我們分別伙同80多歲的逸東街坊阿娣、土地正義聯盟阿彬一同遊街市,買菜揀雞,看看這個街市在懷舊風味外,能否真正滿足居民心願。

街市開幕當天人頭湧湧,整日都水洩不通,場內有街市DJ不時開咪指某店減價,其餘時間則無間斷播放懷舊歌曲。(黃妍萍攝)
街坊阿娣走進「香港街市」,面對街市的新面貌,說:「好亂啊。」(黃妍萍攝)



街坊:「可能做遊客生意,定位唔係逸東。」

說起逸東街市,近來較多人知道的,是土地正義聯盟嘗試自設居民墟市、結果被疑似「檔販」指罵阻嚇,以及「東涌社區發展陣線」在街市裝修前後辦墟市論壇。80多歲的街坊阿娣也很關心墟市政策,曾跟「東涌社區發展陣線」一起參與墟市論壇。領展收購街市後,因貨品價格高昂,阿娣寧願跨區到荃灣買菜。這天逸東街市新開張,阿娣便跟我們逛了一回。

來到街市門口,「香港街市」的霓虹招牌閃着亮光,「可能做啲遊客生意,定位唔係逸東囉,到時貴咗,又唔啱街坊。」阿娣猜想。走進街市,迎面而來的是裝修得像鄉村的農場蛋攤檔——紅燈、公雞鐘、筲箕俱全,阿娣說以前沒這檔。走過魚檔,牆上有高清電視播着切魚片段,面前冷不防一個機械臂伸出,原來是每檔也要安裝的儲分機與八達通機,阿娣看看就別過頭。鄰檔一列肥牛鋪在櫃裏,寫着「源自澳洲」。走下去見到連鎖店「海天堂」,招牌旁飄蕩着一件花花衣服,抬頭發現攤檔上面貼着舊樓牆紙,伸出一枝枝晾衣竹。阿娣碰上一個朋友,對方指:「而家我地都係話『去海洋公園睇下囉』咁稱呼(街市)。」對此,東涌社區發展陣線的陳淑琪說:「這變相是用民生設施當作旅遊景點。」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場內部分蔬菜價明顯格較昔日便宜,如薯仔由8元一斤降至4元一斤,問到為何如此低價,有檔主說:「我係鍾意賣咁平呀,我地賣開良心菜嘅。」然而現在的價錢只是優惠期限定,且大部分減幅不大。阿娣朋友說:「最驚佢加價,而家都唔係平好多,遲啲冇優惠咪死。」


儲分制度是建華旗下街市的常規,惟買滿十元方可計1分。市民以八達通購分,檔主卻要另掏服務費(黃妍萍攝)
部份蔬菜價錢較低,其他則如街坊所說:「不是平很多。」(黃妍萍攝)

豬肉檔垂直壟斷

雖然阿娣在街市內遇到過幾個朋友,卻一直找不到以前相熟的檔販。看着一檔檔新的生果檔、肉檔,她顯得迷茫。忽然她揚揚手,笑逐顏開地走向一個熟悉的檔販:「見到你啦!」她笑瞇瞇地推薦記者光顧,表示這檔很老實。

走遍全場,豬肉僅有「建華農牧」、「新界佬」、「領鮮豬肉」三檔,均為建華以不同子公司持有的商舖,出現垂直壟斷。在逸東街市裝修期間,曾跟居民自設墟市的土地正義聯盟成員阿彬到場觀察,碰上一個相熟的打工肉販,只是他頭頂上的招牌已換成建華所屬攤檔。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回應 #1 我是傻的别拉我

有彈冇讚……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想買餐餸啫 。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歡樂香江幸運星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傳統街市與高檔超市之間 中產如何選擇?
  • 售賣新鮮糧食的超級市場及百貨公司愈來愈多,買餸已非街市才能辦之事。面對民間對興建新食環街市的要求,政府一直回應:市面已有其他店舖售賣新鮮糧食。有學者指,光顧街市的年齡層愈來愈年長,年輕一輩都已習慣在超市買餸。市面上愈來愈多高檔超市,它們為何受市民歡迎?在傳統街市及超市之間,隔着的除了年齡,還有什麼?
  • 攝:呂嘉麗

市民買餸選擇愈來愈多,例如馬莎也引入食物專門店,同樣賣蔬果、肉類等食材。

中產:大陸來貨肉類沒保證 寧買入口冰鮮肉 


Margie住中西區,是個健身教練兼私廚。因為健身對飲食營養要求特別高,她平日大多自己煮食。Margie買餸主要光顧超市如Fusion、Market Place、Citsuper及M&S Food。這些高檔超市,除了店舖整潔企理,食物也非常國際化,主打進口食材,價格也較昂貴。

對Margie來說,食物的來源很重要,故她認為超市售賣肉類標明來源,較有保證:「牛肉的話,我一般都在超市買。我較少吃本地牛肉、豬、雞,因為來貨通常是大陸,而內地對食物標準不高,所以我不信任。」雖然是冰鮮食材,但Margie認為:「本地人可能認為冰鮮就不新鮮,但其實食物立即處理,也保存到。」除了超市,她也會到「759阿信屋」購買冰鮮蝦。之於魚類,她平日多在超市買三文魚,因為煮法多樣方便。她也喜歡有機食材,例如有機雞蛋,除了健康,也因為蛋黃較大、較香。


高級超市也有平貨? 


超市引入不少外國冰鮮肉,Margie認為外國標準更可靠。


行超市,Margie並不純粹買餸,也可以是純粹「行吓望吓」,例如有時她會留意食物標籤,從而獲得烹飪靈感:「我喜歡看調味料上的標籤,然後自己嘗試自製,那就又便宜又健康一點。」
在高檔超市買餸,是否一定較貴?Margie說,平日自己會留意不同店舖及食物的「行情」,便宜時便會入貨。例如是M&S Food,也有比街市便宜的菜——特價沙律菜。Margie說,以往要吃有機或進口食品,價錢較貴,現在已較以往平民化。

雖然有些進口食材較貴,但Margie覺得物超所值:「例如有調味料賣150元一瓶,但來自意大利,有時調味料只落一點,已引發很多味道。又例如一些可吃的花或貴價水果,煮食時落一點,便可點綴整道菜,或因為食材罕有,而引發不少話題。」

近年不少民間團體要求政府在新市鎮興建食環街市以抗衡領展壟斷。另一方面,也有街市長年空置率高企,除了因為地理因素及同區競爭較多,也有檔主指食環管理模式過於守舊。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院長蘇偉文指,光顧傳統街市的顧平均年齡愈來愈年長,年輕一輩都已習慣在超市買餸:「長者可能會為節省一兩元而選擇街市,但年輕一代看的不只是價錢。」他指,如傳統街市管理模式不變,時代將慢慢自然淘汰舊式街市。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傳統街市也有外國高級食材  比超市平


Margie光顧「蘇蝦菜檔」多年,已認識他們一家。

雖然如此,Margie平日同樣會到家附近的嘉咸市集格價及買餸。位處中環的嘉咸市集多外藉人士光顧,蔬果店也提供較多樣及多國的食材。她帶記者走進老店「蘇蝦菜檔」,同樣有來自歐洲的食材。Margie說,這裏的小茴香、紅菜頭都比超市便宜:「這裏賣25元,超市可能賣50元」。店主回應,小店靠薄利多銷及熟客支持。

對Margie來說,傳統街市仍有可取之處,例如蔬果價格較超市便宜,菜檔又可自由選擇份量及配搭、挑走壞的部分,但超市全部食材已預先包裝好,自由度較細;她也覺得魚還是傳統街市較新鮮。Margie說,小店的人情味還是傳統街市才找到:「很多街坊認識他們,我們也會來聊天。」「蘇蝦菜檔」做家族生意,Margie都認識這家族裏的人,光顧久了,檔主也會跟她閒話家常。

不過,傳統街市是否一定有人情味?光顧了荃灣楊屋道街市20多年的黎小姐說:「街市的店員很惡,動作稍慢便會罵人。可能他們也太忙,街市又熱,而且街市服務很多非當區居民,反而屋邨的街市態度會較好,因為他們做街坊生意。」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院長蘇偉文指,傳統街市照明及冷氣設備較差、通道常被檔主貨物阻擋、地面濕滑。他指,現代化街市及超市管理模式較好,卻會增加成本。傳統街市會否被陶汰,視乎消費者選擇。當愈來愈多不同類型店舖加入售賣新鮮糧食的戰場,傳統街市該如何自處?


Margie指,傳統街市仍有可取之處,例如價值及人情味。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