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名從事網頁設計工作的陳姓女子(27歲),農曆年前加班趕工,每天在電腦前操作滑鼠10多小時,使得右手出現酸麻情況。不久,她發現右手手腕處凸起一個瘤狀物,壓下去感覺軟軟、麻麻的,農曆年後瘤狀物繼續増大,就到梧棲童綜合醫院骨科求醫。
鄭宇傑醫生安排超音波檢查後,確認她罹患腱鞘囊腫,囊腫大小約2.4厘米,猶如鳥蛋大小;醫生用進行穿刺抽出囊液治療方式,用空針將水瘤內的膠凍狀粘液抽出,並囑咐她一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患處,降低復發的機會。
鄭宇傑表示,陳女沒受過傷,因職業關係長時間使用滑鼠,導致手腕呈現背屈的姿勢,長期姿勢不正確的使用手腕下導致囊腫的出現;腱鞘囊腫常發生在女性與青少年,或者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族群;腱鞘囊腫治療後復發的機率仍有20%,所以使用滑鼠或鍵盤時應保持正確姿勢,前臂與手腕角度維持平行,避免手腕呈背屈的姿勢,若有需要也可以使用護具或護腕,盡可能不要長期重覆做某一動作,避免反覆復發。
另外,每隔1小時休息10分鐘進行局部按摩,或針對肩頸、上肢、手腕等部位進行拉筋及肌力訓練,讓身體或手部緩和地休息與伸展。
台灣《蘋果日報》
陳女右手手腕處凸起了一個瘤狀物。(童綜合醫院提供)
醫生用用空針將水瘤內的膠凍狀黏液抽出。(童綜合醫院提供)
腱鞘囊腫抽出物即為膠凍狀黏液。(童綜合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