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公私營醫療 » 罕見病在台灣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罕見病在台灣
診斷技術落後推動台灣立法 香港卻遙遙無期
  • 「我兒子把他最珍貴的生命奉獻給人類。」台灣一名罕見病患者母親陳莉茵,落淚憶述小兒子12年前被誤診和猝死經歷,指當地對罕見病支援匱乏,於是在1999年牽頭成立病友組織,過去18年成功推動罕見病立法、新生嬰兒代謝病篩查等。莉菌小兒子的犧牲,為現在的患病帶來更完善的政策。
  • 反觀鄰近的香港,今年罕病患者池燕蘭之死激起社會輿論,但仍未能促使政府為罕見病立法定下框架。未來香港是否能成為更關顧罕見病患者的社會?我們能否借鑑台灣的經驗呢?

陳莉茵的兒子吳秉憲患有罕見病,但因被誤診,未有服用適當藥物,最後猝死。(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網頁)

誤診錯過治本機會

2005年8月14日星期日早上,吳秉憲,21歲,猝死在家中書桌上。過世一年後,才找到真正病因。12年過去,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接受《香港01》訪問時,仍忍不住落淚,訴說上世紀80年代,秉憲發病時台灣未有罕見病診斷技術,即使大灑金錢遠赴美國接受診斷,最後還是被誤診。

直至兒子猝死後,遺體樣本和全家抽血送到美國、香港進行基因檢測,一年後才確診是全球第4例、第3個死亡的「原發性肉鹼缺乏症次發尿素循環NAGS酵素缺乏症」患者,驚覺兒子自5歲開始所接受的治療,都是徒勞無功,錯過服治本藥物的機會。


推動立罕見疾病法 每年補助金額逾10億港元

秉憲無法獲診斷,叫陳莉茵矢志為台灣下一代爭取改革,於1999年牽頭成立罕見疾病基金會,翌年透過民間募捐,補助低收入戶和原住民接受新生嬰兒26種代謝病篩查,至今超過10萬名新生嬰兒受惠,補助超過2800萬元台幣(約726萬元港幣),平均每篩查54位原住民就發現一名患代謝病嬰兒。數據有目共睹,促使當地政府2005年起為新生兒篩查11個種代謝病,從零做到現時99.5%篩檢率。

基金會並促請當地2000年實施《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至今公告218種疾見病,共1.4萬名病友,去年(2016年)就罕見病的健康保險總額為45.9億元台幣(約11億元港幣),約為全台灣30%罕見病病患支付醫藥費;政府並就病人所需器材、營養品等,去年補助了1.11億元台幣(約2880萬元港幣)。
36歲的單親媽媽池燕蘭患罕見結節性硬化症,今年4月11日曾出席立法會公聽會,希望醫管局可將藥物納入去藥物名冊,未成功爭取資助,就於同月離世。(立法會網頁截圖)
本港代謝病篩查計劃遲台灣十年

回望香港,今年4月結節性硬化症患者池燕蘭哭訴政府對患者所需藥物支援極少,最終離世一事引起社會對罕見疾病廣泛關注,但未有助推動港府為罕見疾病立法訂框架。
港府多次對外宣稱國際間對罕見病沒有一致的定義,而採「拖字訣」。早前罕見病患者周佩珊向特首林鄭月娥提交請願信,要求為病人引入所需藥物,至今有關藥廠未將藥物引入香港。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7-11-20 09:18:55 編輯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本港初生嬰兒代謝病篩查先導計劃亦較台灣遲10年出現,甚至至今全港亦只伊利沙伯醫院、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3間醫院提供相關服務,何時落實至所有公立醫院仍未有確切日期。

本港目前只有3間公立醫院提供初生嬰兒代謝病篩查服務,瑪麗醫院是其中一間。(資料圖片)
每個人都有幾個基因缺憾,隨機遺傳給下一代,所以罕見疾病不是你家、他家的事,是我們大家的事。幫助罕見疾病病患就是幫助大家的下一代。

陳莉茵
陳莉茵(左)1999年牽頭成立罕見疾病基金會,為患者爭取改革。(朱韻斐攝)

陳莉茵說,「罕見疾病不是你家、他家的事,是我們大家的事。幫助罕見疾病病患就是幫助大家的下一代。」(朱韻斐攝)
台灣病友組織繼續馬不停蹄 持續爭取改革

兒子患病卻打開台灣20年病友爭取之路,陳莉茵說,台灣醫療的遺傳科和基因醫學從無到有,現在能很早診斷出患者,給予適當藥物和營養品,避免患者變成智障或殘障,讓他們有尊嚴地活著。陳莉茵哭訴,「我兒子就是在基因戰爭的沙場上,奉獻上生命;那我奉獻了我最致愛的兒子。」

但台灣仍有不少病患者,所需的藥物未被納入補助,陳莉茵對此非常不滿,將繼續推動政策改善,她認為「資源是我們不得不討論的議題,但絕對不能把它當作前提,應該要看到需求,將資源用在刀口上。」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骨折不斷心未折 台灣半身男高音唱出勇氣
「不小心摔倒,大腿骨就會骨折;用手撐地,手就可能骨折了。」今年41歲台灣男子魏益群,身體硬漢子,骨骼卻不堪一擊,全因患上全台僅3宗病例的罕見病。
他年幼起開始不斷骨折,一度長達5年沒有離開病榻,每晚看着醫院天花,強烈無助感教他常想了結生命。
直到23歲,益群毅然截肢,告別雙腿,乘着輪椅反而令他走得更遠。
他參加教會詩班,赫然發掘了自己唱男高音的天賦,慢慢走出人生低谷。他衝破了身體的障礙登上舞台,巡迴台灣演講和演唱,歌頌活着的勇氣。

踏入不惑之年,魏益群與罕見病走過37年,而且一直不知道「敵人」是誰。他坦言,醫生當時也無法診斷,試過一年換了3個病名。(朱韻斐攝)
台灣僅3宗病例

踏入不惑之年,魏益群與罕見病走過37年,而且一直不知道「敵人」是誰。他坦言,醫生當時也無法診斷,試過一年換了3個病名。直至30多歲,他的敵人終於獲「正名」,確診纖維性骨失養症,全台灣只有3宗病例。

益群目前還沒有機會來香港,他接受《香港01》訪問時,為香港讀者清唱一首《You Raise Me Up》。益群說,歌名的意思是「你鼓舞了我」,就像自己的生命中,因家人的陪伴鼓舞了自己,不然可能自己已經不在世界上,他也希望用歌聲,擁抱處境或是很困難的你。

歌聲治癒了自己,也希望治癒他人。益群這樣鼓舞的人生態度,卻非一朝一夕建立。

在病床長大的益群

骨骼是支撐身體的最強力量,偏偏益群的骨頭卻自小纖維化,骨頭在X光片看來充滿空洞。自4歲開始發病後,他開始不斷骨折的人生,簡單動作如彎腰撿東西、用手撐一下地,手已骨折;不小心走路被絆倒,大腿骨亦斷了。益群說「我的人生大概有12年都是在醫院度過。」18歲那年,他更因一次骨折意外,在病床躺了長達5年,沒有下過床。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益群在醫院的無數個晚上想過了結生命,幸而每一次想起愛自己的家人,決定生存下去。(受訪者提供)






益群自4歲發病,開始不斷骨折的人生。(受訪者提供)

小學的時候就有抑鬱症,家人都要上班,很多時候自己在醫院,感覺自己一個面對疾病。我不想打針、不想開刀,但只能不斷妥協、接受,那時候想,既然沒有醫生可以治療我的病,就用自己的方法離開,那時間想到只有自殺這條路。
魏益群

益群23歲那年毅然決定切除他的雙腿,開始真正「走」出去。(朱韻斐攝)
主動決定截肢 真正「走」出去
益群在醫院的無數個晚上想過了結生命,幸而每一次想起愛自己的家人,決定生存下去。後來因久臥病床,骨頭密度變低,下肢愈來愈變形,大腿往外彎、小腿往內彎,彎曲的角度快達到90度,隨時遇到一個外力,就可能折斷。益群在23歲那年,毅然決定切除雙腿。

益群去不同的地方表演、分享後,都有很多人問能不能跟他擁抱,令益群自己也深受感動。(受訪者提供)
跟沒有用的雙腳說再見,益群反而重新「走路」,只要有人抱起他,就可以乘輪椅往外走。他24歲那年聖誕節走進教會,受詩班的歌聲感動開始加入詩班,意外發現自己擁有男高音的天賦。

失去雙腿後 繼續用歌聲、雙臂擁抱靈魂

益群經過5年慢慢走出低谷,並非因為神蹟地被治癒,他每天仍要吃藥加固骨頭,重要是找到發展自己的路。他現時每星期巡迴台灣各地演講和表演,到過學校、公司、監獄、醫院等地分享經歷。有人聽了益群分享後,能從抑鬱症中走出來。而叫他最深刻的,是一次到監獄分享,很多人舉手問能不能跟益群擁抱,這件事也讓他深受感動,「我不單是用話語擁抱別人,也能用行動擁抱每一個人」。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益群現在每星期巡迴台灣各地演講和表演,以歌聲擁抱他人。(受訪者提供)






我的名字是我爺爺取,取這個名字是希望我有益人群,希望可活出爺爺取這個名字的意義。當初我被歌聲感動,希望自己可以唱出這樣的歌聲,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安慰到別人,我的處境或許能給你一些幫助。
魏益群
益群現在每星期巡迴台灣各地演講和表演,以歌聲擁抱他人。(受訪者提供)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大媽吾好隨地屙屎。屙完屎要抆屎。 香港太多人。大陸佬  大媽吾好黎喇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大媽吾好隨地屙屎。屙完屎要抆屎。 香港太多人。大陸佬  大媽吾好黎喇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悲痛的經歷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罕見病藥物昂貴!
歡樂香江幸運星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香港註冊中醫名單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