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康樂園 » 閱讀 » 壞孩子不壞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壞孩子不壞
入讀群育學校ADHD少年 與單親父一年相見60次

䮓希在群育學校的戶外營裏看見牆上一隻蝸牛,他拿上手,突然感到生死大權操縱在自己細小的掌裏。「放牠回去原處吧?」「我想看一看。」他把脆弱的小東西挪高,捧在手心看,嘻嘻地笑了兩聲,又把牠放到地上。蝸牛不敢動,可能仍在警惕。
䮓希是一個群育小學生,他的爸爸是一個前群育學生。9歲和45歲的兩父子,一年大約相見60次。他們都曾經被視為壞學生,但壞掉的可能是日常面對的生活,「社會問題統統反映在小學裏頭。」訪問中一個小學駐校社工說道,諸如離婚、家暴、精神病、學習障礙……
蝸牛仍然在前進,只是緩慢地。我們來看這些比同齡人走得太遠或者太慢的「壞學生」,不是看身邊的社工、老師、校長能做什麼,而是不能做什麼?「壞學生」成年後是長成圓形還是三角形?
攝影:鄭子峰

(此為群育學生報導系列七之一)
第一章
空的糖果盒

䮓希在宿舍的睡床上放着空的糖果盒,阿爸送他的,起初從市區回大嶼山宿舍的路上他一粒接一粒吃,留下一粒打算一直保存着,結果還是忍不住吞了最後一粒。糖果盒空了捨不得丟,只好放在床邊。
柏迪(上)性格沉穩寡言,初初入東灣,䮓希(下)是他第一個認識的好朋友。

群育生活:
石壁隔籬、宿舍、假日回家

九歲的䮓希去年入讀屬群育學校的東灣莫羅瑞華學校(東灣),星期一至五在學校上課寄宿,如果貨車司機阿爸能接送,假日就能回家。東灣今年總共有60多個男小學生,從小二到小六,大部分是寄宿學生。學校位處大嶼山石壁,海的另一端,會看到石壁監獄。

有時,學生興奮起來不受控制,老師適當時候就要對他們訓話。
星期六、日像一架不知會否抵達的巴士,每天他們在僅高一層的課室六七個人上課,下午在飯堂,去上活動課、打球、吹口琴,愈近放學時間愈緊張—這個假日有沒有人來接?我能不能回家?

等不到人接的,就回宿舍做功課、跟同學打乒乓球,或者跟社工去踩單車、看電影。有時他們可以玩網上遊戲,在簡陋繪製的叢林中殺敵升級,在遊戲中他們所向披靡,戰敗可以明天再戰,在宿舍社工的照顧下洗澡、關燈,期待下個假日的到來。
在群育學校,大家面對的問題可能是一樣的;男生們在宿舍裏有時談到自身家庭的過去。
只是以前原校沒有發揮機會,覺得他曳,很多事就沒有他份玩,怎樣入流?在這裏他是足球和田徑校隊,他身輕,跑得很快!
宿舍社工楊Sir
「馬騮」

䮓希瘦小,藍黃色的體育衫穿在他身上顯大,看見別人在注視自己,會微微頜首不禁示弱微瞪回去,在東灣戶外營那三天兩夜,他是被老師喚出來罰站的常客,有時因為懶慵慵的不跟指令步操,有時因為他不知飛奔哪去,又或是在水球大戰濕滑的石春地上,興奮地以人字拖來回滑翔,無懼於跌倒受傷。

「細細個我知道ADHD(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會跑來跑去,我去看書,現在知道是腦部缺少什麼,胺多巴(多巴胺)?我阿媽以前說不尋常呀,我會覺得奇怪的嘛,所以就去看書。」䮓希二年級時,爸媽帶他看醫生,醫生說試試吃藥吧,䮓希就被診斷患上過度活躍症,需要定時服藥。

䮓希說自己以前好打得、好曳,原校轉介他去群育讀短期適應課程的原因,他也答不上來,東灣的宿舍社工們為他改了個花名叫「馬騮」,一言蔽之就是極盡調皮,這類孩子往往因為表面的頑皮被拒於機會之外,從入學開始照顧他的宿舍社工楊Sir說:「他比較貪玩,有時整蠱同學,其實個腦轉得比我們快,當下未必想到這樣做合不合適,別人就會覺得他曳。他的學習能力很高,只是以前原校沒有發揮機會,覺得他曳,很多事就沒有他份玩,怎樣入流?在這裏他是足球和田徑校隊,他身輕,跑得很快!」
短期適應課程:一般為期三個月至一年,學生的原校會保留他們的學籍,當他們情況有所改善,便可返回原校就讀。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1查看名單


沒有吃下去的藥丸

在戶外營裏學生們按時服藥,老師看着䮓希服用過度活躍症的藥、灌水、吞下、張口檢查,到最後吐吐舌頭:「好苦。」䮓希早上9點吃八小時藥效的藥,後來醫生再加藥,下午4點幾吃四小時藥效的,每天吃藥不好受,副作用令他無胃口、胃痛、頭暈,他說:「全日都食藥,次次都無胃口,我每次睡覺閉上眼就諗:杯麵。我應承自己放假食杯麵。」

他把藥藏在齒唇之間沒吞下去,藥丸在他屁股底下被輾爆成一堆白粉。誰也沒有發現。

被逮住時䮓希沒有狡辯,他在老師的監察下再次吃藥,開初敷衍的說:「食完個人好唔舒服,好想嘔。」吃藥之後本來是自由時間,同學一窩蜂去踢球寫生,䮓希受罰失去自由時間,他不在乎:「寧願不踢波都不想食藥。還有很多秘技,梗係要博啦,可以食少粒。」



食藥之後䮓希沒胃口,同學隔十分鐘就問他:「肚餓未?燒雞翼過你食。」

吃藥後他明顯靜下來,同學圍爐燒雞翼,他連條腸仔也吃不下,有次隨爸爸和他的朋友去燒烤,也是吃過藥才出門,「我呆在原地,完全食唔落,只能打機一直等到一兩點,燒剩那些番薯,我拆來食。有時想起會很想哭,但忍住囉。」他把那一天的經歷寫在日記簿上第一頁,那天剛好是他的生日。

䮓希在夜裏的眼睛亮起篝火的顏色,這場治療讓他覺得從此不再掌握自己:「如果沒食藥我就會燒嘢食,玩刺激的遊戲。無食藥好大膽什麼都不怕,隨便行過見到人都會跟他玩!」



䮓希因為貪玩有時會被逮住,宿舍社工卻說:「其實他很可愛的。」

跟車少年


䮓希的爸媽早年離婚,以前他們吵架會嚷說離婚,䮓希不喜歡,有時坐一邊看又覺得很興奮,感覺像看打鬥戲,覺得很真實。兩人試過因為䮓希玩電話遊戲而吵鬧,氣得阿爸入房把他的電話摔到地上。䮓希知道阿爸工作壓力也大,有時面對阿媽的質問會很不快。

因為百厭,阿媽照顧不來,有想過將他放入寄宿學校,有時她也會借寄宿一詞要兄妹倆乖點。

二人離婚之後,䮓希喜歡跟阿爸生活, 阿爸是個貨車司機,每天開工,從早到晚,周末放假有時把他從東灣接到車上伴着開工。

阿爸身邊有些朋友,一次大夥去玩去飲酒擲鏢,因為不能遺下䮓希也會一併帶去,「我好鍾意跟他去,不過不想他喝太多酒。」傷肺傷腎啊,他一本正經地說,有時在常識課學了煙酒禍害他跟阿爸講,阿爸為了他也盡量忍耐,兩父子深夜驅車回家,駛進隧道面前,阿爸忍不了想要抽一支煙,䮓希不想聞到煙味,從車頭爬到車尾去。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我特登上番去,條隧道好近屋企㗎,我就坐喺嗰度望住好懷念,諗起以前被人打嗰陣時。

䮓希


以前䮓希在天水圍生活,放學會碰見街上其他細路,一群放電的少年在公園跑跳,無緣無故演變成肢體碰撞,試過有個五年級男仔走來要打他,他瘦小唯有把那人的眼鏡拍走,把對方的鞋扔到河中,他說,試過幾個女仔屈他給錢,把他的羽絨塞進狗糞箱,冬天時分他穿着一件短袖衣,越過欄杆就跑,一直跑,被別人抓住了,說今天放過他,明天一定要還。他哭着走回家。

現在放假偶爾要在天水圍舊居過夜,「我特登上番去,條隧道好近屋企㗎,我就坐喺嗰度望住好懷念,諗起以前被人打嗰陣時。」一群踩滑板的少年滑入了隧道,他準備要開打,幽暗的管道、七歲的他、沒人管的放學後和獨自遊蕩的自我武裝,成長就是這麼一回事。



沒有胃口,有時配合不到學校的吃飯時間,宿舍和學校會為他留下飯餸,待他情況好點再吃。
佢話啲貨係咁跌呀仔,我就控制自己不要每天打給他。我ADHD嘛。我唔知幾時先會真的變好,唔知要等幾耐,十八歲?

䮓希


想被誰看見

入東灣的頭兩個星期,䮓希玩了很多宿舍活動,很開心,直至第19日他想喊,常問幾時可以放假。想阿爸的時候他打電話去,但阿爸搬貨氣喘吁吁,「佢話啲貨係咁跌呀仔,我就控制自己不要每天打給他。」他在很小的卡紙上寫,下年希望自己能夠好好控制自己,想阿爸的心和那個病。

接受訪問是因為想阿爸看見,䮓希一貫的直率,「能不能讓老竇上鏡呢?」有同學貪玩打斷他拍攝,他生氣了就罵對方,班主任捉住他訓話,他還是一副曳樣,問想讓阿爸失望嗎?小子開始流眼淚,這一個個空的糖果盒敲起來比想像中要脆弱,一無所有,掏心掏肺,只想要被看見。



「好像一個新生兒誕生到世界上。」姚老師說。

訓話後,他不知溜到哪裏去撿來一個松果玩,沒有再哭。翌日早晨他最遲起床,像大哥哥般的姚老師把他抱起,這畫面被攝影記者捕捉下來,老師看照片,忍不住笑:「好像一個新生兒誕生到世界上。」又說:「其實他為什麼想做主角,因為想爸爸看到他做得好。」

少年的骨頭繼續躁動、拉扯、一吋吋拉長,沒能放假的周末裏䮓希說:「我唔知幾時先會真的變好,唔知要等幾耐,十八歲?可能中學嗰時。聽講大個會補充多啲多巴胺嘛,到時應該可以同阿爸一齊生活。」那時他就是一個可以和爸爸看齊的成熟男人了。



少年在宿舍念阿爸,阿爸一個披星戴月的貨車司機,把阿仔送去群育學校,是一個怎樣的決定?詳看下集,或延伸閱讀群育學生報導系列的故事: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貨車阿爸送兒去群育 「人品好,路就走得遠」
  • 現代社會的生存之道如玩俄羅斯方塊,䮓希的爸爸是玩家之一,終日填填補補,清空了一層又多出了三層,頭頂不斷有新難題掉落,而且愈來愈重,愈來愈快,動作不夠快就頭崩額裂,game over。把兒子送往群育學校,是他其中一個小心翼翼的決定。
  • 攝影:鄭子峰
  • (此為群育學生報導系列七之二)

第二章
父與子

朝七晚十 好天斬埋落雨柴

夜色中來者蓄短頭髮,相約的屯門街坊餐廳晚市早過,他卻剛收工要吃晚飯。䮓希爸爸畢業自前身是兒童院的前群育學校,往後一直駕貨車,今年45歲。「不知是好事壞事。這就揸一世車了。還能做什麼?字都唔識多個。」



有時因為貪玩,䮓希就被逮住。

他每天7點開工,直至晚上7點,每天如果達到千元以上生意的目標就準時收工,但生意不是說有就有,有時一整天沒什麼客,只能繼續直踩到夠數為止。「揸貨車,鍾意開一個鐘都得,夠唔夠食咁解。上次我去東灣開阿仔個會,回到市區開工已經黃昏,那天就無收入。」夜晚10點收工是沒辦法,香港地誰沒有超時工作?但沒想過有次搬貨從尾板掉下來,傷了足足三個月才能再開工。因此他近期幾乎不會放假休息,照他的話說是「好天斬埋落雨柴」。

有時周末不能去接䮓希,就請前妻幫忙照顧,如果對方沒有時間,兒子就要留在宿舍。他擠時間去探,買一堆零食,算是補償,畢竟自己也嘗過幼年孤獨的滋味,怎忍心要兒子承受同樣的事?


群育學生䮓希的故事:



䮓希說,他知道入東灣,是要變好。他沒有怪過爸媽。

陷入長工時、離婚和窮的三角

統計處說在2016年,全年共有17,196宗離婚令,是1986年的四倍。全球離婚排行榜,香港在首五位之內。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在2014年出版的「香港離婚狀況研究」曾經研究家事法庭的數據,離婚夫婦平均婚齡為11.5至12.7年,受離婚影響的兒童比例從2001年4%增加至2011年的7%。

同一份研究說,有18歲或以下兒童的離婚家庭的入息中位數從2001年的10,000元下降至2011年的9,500元,意味住離婚和貧窮之間無法割裂的關係。「乜都係錢銀掛帥,係咪?」餐搵餐食的人,連維持家庭關係都有困難,他說,長工時和錢銀問題,加上身邊人不體諒,壓力把人變成一個計時炸彈,關係破裂後沒有一方懂得修補。生活已經夠艱難。



他和䮓希媽媽對於家庭經濟狀況、管教子女、如何處理䮓希的過度活躍症,單是食藥已經有不同想法。「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面。」這些爭拗演化成對子女不自覺的發洩,他很惡,另一半則句句粗口。「當自己有難題時,發完個仔脾氣,我都好唔開心。」



在東灣,除了學習知識,更重要是學習自理和與人相處。
我搵過所有身邊的朋友,自願的、付費的,只肯湊女不肯湊仔,人哋都驚,有咩事佢賠唔起。

䮓希爸爸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送他去群育,錯了嗎?

他們找過當區家庭社工幫助,分居之後他和阿仔換區居住,社福機構又換人,該社工未能跟進下去。他們也找過人幫忙託管兒子,「我搵過所有身邊的朋友,自願的、付費的,只肯湊女不肯湊仔,你會不會帶個孫悟空返屋企?人哋都驚,有咩事佢賠唔起。」也試過找社區託兒服務,但前妻覺得接送時間很多掣肘,最終作罷。

離婚不代表煩惱就此終結,二人仍要處理很多家庭安排,加上兒子在原校有適應問題,他覺得送兒子去東灣暫時寄宿讀書,或者比較好。到正式要送時,他常問自己是不是做錯了?這個決定挑起他所有讀群育學校的地獄回憶,「30年前,寄宿的日子沒人關心我。一星期打兩次交,出去跟外面陀地打,慘過梁朝偉的黑獄斷腸歌。」他說,於是要求自己出席學校的親子活動,久而久之了解東灣的教學方式,人終於放鬆下來。



䮓希討厭吃藥,那使他沒胃口。爸爸的應對方法,是煮些吸引他大快朵頤的飯餸。

每次在䮓希面前提起爸爸,他就雙眼發光,最喜歡跟阿爸去挑戰各種水上活動,也可能遺傳了他的運動細胞,拿了很多地壺球獎項,也是學校田徑隊代表。䮓希爸爸以前很擅長水上活動,他低頭看自己的身形,「雖然現在這樣的body,阿仔很質疑。」以前他穿西裝打領呔考拯溺,救起過教練和考官。「考銀十字章,當時在拯溺界別差不多最高的,當證明到我當年真的掂,阿仔就開心。」

「我以前對他很專制,覺得我是阿爸你是仔,有什麼溝通不到?」他自言自己沒耐性,試過打,也試過鬧,常想阿仔到底是驚我抑或尊重我?直至䮓希爸爸認識了女朋友和她的兒子,暫搬到一起住,如兩個缺損一半的貝殼嘗試合起來,在女朋友影響下,他學習去理解阿仔的心思,看到頑皮底下掩藏了一顆很想跟阿爸一起的心。「到現在發現他是真的緊張我。」

「以前我是壞分子一名,沒有屋企,等同孤兒仔。」父母遺留的創傷如果是個輪迴,是否可以由自己去切斷迴路?細心看,䮓希說話的神情如同父親;兒子一直模仿他的所有,姿態、語調。他在他心中如同偶像。他說:「我只能說,未來我絕不會拋下他。」



大部分群育學生的家庭正面對生活和照顧的危機。
針無兩頭利,尤其他有ADHD和家庭問題,二選一,我選他的行為,這社會太多衣冠禽獸,就算大學畢業又如何?人品好路就走得遠,人品不好,條路再靚遲早都會變爛。

䮓希爸爸


人品好,路就走得遠

䮓希在完成群育學校短期適應課程後,需由原校社工、東灣社工和老師,以及䮓希爸爸一起開會討論返回原校,抑或轉為長留東灣學習。他說原校社工甫坐下,就說阿仔留在東灣較好,回去主流就追不上進度,影響其他同學。他忍不住大鬧對方:「你戴了有色眼鏡去開這個會,不想我個仔返主流學校!」

但他心裏也矛盾,自己揸了一世車,所識的中英文都是出社會才學識。他不想兒子像他一樣。他覺得主流學校一天教起的課程,群育可能用上三天,着重學生品格發展,終究追不上急促的主流學制。但回去原校,小班變大班,縱使成績能夠追上,更怕兒子會在關懷不足下不知跑到哪去,也不及東灣多機會讓他表現自我。「針無兩頭利,尤其他有ADHD和家庭問題,二選一,我選他的行為,這社會太多衣冠禽獸,就算大學畢業又如何?」



䮓希說,他要阿爸身體健康,他想阿爸知道,自己好錫好錫佢。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兩年後䮓希就小學畢業,進入青春期,他猜照顧會更棘手,但也沒能想太遠,生活的問題加速墮落,他只能這樣相信:「人品好路就走得遠,人品不好,條路再靚遲早都會變爛。」

喝下一杯酒又笑,吐出基層市民最常開的一個玩笑,或者還是把自己交託給運氣,才能看開,嚥得下幾口酒水過日子。「氹吓我自己開心,可能佢小學畢業前我中六合彩,我就可以24小時on duty睇住佢!」


䮓希和爸爸的故事絕不是孤例,在群育學校的小學生其實背負怎樣的過去?


家暴、貧窮「所有社會問題反映在小學生身上」
  • 與其說是群育學校,倒不如說是家庭支援不足下,流落荒野少年的暫時避難所。東灣莫羅瑞華學校的小學生們,大部分都有在主流學校就讀而不甚順利的經驗。在全港學生同上數學堂的白晝,他們可能想着吸毒的母親、昨晚父母的爭吵、或者暴打自己的同居人。在現今學制底下,這樣的故事也許不比一條數學題的答案更能被理解和看見。
  • 攝影:鄭子峰
  • (此為群育學生報導系列七之三)

第三章
荒野上所背負的—主流學校、社工沒能做的

破碎家庭、毒品、暴力中長大

「群育的意思,是學生欠缺社交能力,他要學習和人相處、解決生活問題。」校長卓德根2001年加入東灣工作。群育學生在最多12人的小班中學習,課程編排與普通學校分別不大,只是因應學生需要調適,如每星期有自主課、課外活動;學生也透過寄宿活動學習與人共居。



在不盡明亮的路上,有些人在掙扎中匐匍前進。

在偌大的飯堂,所有學生安靜地進食。這是學校規矩之一,防止他們在吃喝言談間彼此不經意的挑釁冒犯,引發衝突。卓德根低聲說:「你看那邊很靚仔的,阿爸把阿媽打到半死不生,阿媽報警、跳樓,受傷後,聽說再搬回去同住,沒有離婚。」

在他眼中,細節背後總有原因。另一個九歲小男生比同齡小孩瘦小,他母親是吸毒者,一次學校假期後男生沒有回校,原來想留在家中照顧阿媽;看更說他曾下樓來討食物吃。也有個非華籍學生常擠眉弄眼,中英夾雜地說話唱歌逗人開心,他本在離島讀書,後來父親偷他的書簿津貼,有段時間他逃學,到處去玩。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吃飯時安靜得只聽見碗碟輕輕碰撞的聲音。
起碼有六成學生,恰恰是家庭問題導致情緒行為問題,兩者關係很複雜。

東灣校長卓德根


「破碎家庭、老夫少妻等家庭失效,起碼有六成學生,恰恰是家庭問題導致情緒行為問題,兩者關係很複雜。」卓德根亦觀察到少數族裔家庭無法融入社會,不論經濟和教育都需要支援。「當父母把子女放入群育學校,他們自己都正在休息。」

他漏出一聲嘆息:「你看他們細細個,卻背負很多與他無關的事情。在主流學校,或者一般社會的人,見到他覺得好曳,我們卻是天天對住,隨手就睇到報告—原來發生這樣的事,要攬吓佢,畀多啲機會佢。」但也不是所有學生都想改變。「舊時有些學生入讀群育正值青春期,當你講權威,佢比你講得更多,要落你面獲取成功感。在道別晚會用粗口鬧我、叫我四眼龜、跟我鬥快反枱;有些畢業後無心向學,或者被人踢入會。」


水瓶豬和添樂的星座一樣,儘管久經磨損,不太乾淨,他還是喜歡抱著睡覺。公仔污糟了為什麼不換隻新的?「為什麼要換?」添樂問。
貧窮、精神病等等,社會所有問題都會在小學裏反映出來——反映在他們子女的身上。

小學駐校社工黎柏然


主流學校社工:小學體現社會問題

群育學生除了本身有學習障礙,亦很大部分正面對家庭及情緒危機,那麼問題就不只是群育學生—更多兒童正面對同樣的處境。主流學校可否及早發現這些求助的手?在某主流小學駐校四年的社工黎柏然覺得,小學輔導制度底下,駐校輔導人員猶如陷入工作泥沼,很難個別深入輔導眼前學生。

「貧窮、精神病等等,社會所有問題都會在小學裏反映出來—反映在他們子女的身上。」曾經有學生的母親患有精神病,社區缺乏照顧的資源,兒子不放心她一人在家,於是缺課。「也有學生本身居於劏房,要幫手執紙皮又怎兼顧讀書?」

黎工作的學校位於公共屋邨,接觸的學生和家長大多基層出身,雙職父母不少;加上家長未必有能耐或學識與子女複習功課,長工時的結果是學校成為重要的託兒角色,他們的課後補習班約有200個名額,申請卻超出一倍,「我認為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一定是家庭問題先行,並與工時等等議題扣連。」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群育學校和宿舍其實是某些危機家庭暫時交託子女的場所。


是什麼讓駐校社工無法深入處理學生情緒問題?詳看下集,或延伸閱讀群育學生報導系列的故事: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